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薪資

工資(英語:salary、wage),又名薪水,根據雇用合約,雇主週期性給付給勞工的報酬,是僱員勞動的代價,通常是以現金形式給付,屬於員工薪酬的主要部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2 | 精選書摘

《社會新鮮人面試教戰手冊》:還在履歷上寫生日、家庭成員?不能加分的資訊不要提供

作者克里斯在英國倫敦曾和各大獵頭公司交手無數次,並累積不下三百次的面試實戰經驗。工作之後,作者角色從求職者變成面試官,本書是作者累積數年求職者及主考官的心得筆記,並在每次重新求職時都會反覆閱讀,並不時修正及加入新的心得。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成立研究小組、CPI納入應參採指標,違者最高罰150萬

行政院今(21)日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未來將設11人研究小組,每年4月及審議會前30天須提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其中含2名外聘學者,盼讓報告內容更客觀。若草案通過,未來勞僱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者最高開罰新台幣150萬元

TNL+ 2023/09/19 | TNL國際編譯

美汽車工會萬人罷工談判陷僵局,勞方批貪婪,資方駁:已提「最慷慨」調薪方案

工會提出薪資漲幅近4成的要求,事實上也涵蓋在資方同意該條件後,立即向勞方調漲20%的薪酬。工會另期望資方能減少勞方工時、給予更多的有薪假期,並完善公司內部的退休金及健康福利制度。針對當前協商情形,聯合汽車工會主席范恩(Shawn Fain)承認勞資談判進度緩慢。

2023/09/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人力銀行調查:7成5上班族薪資停滯,不滿意待遇達9成創新高

1111人力銀行今天發布「2023上班族加薪現況調查」表示,有高達9成上班族不滿意目前的薪資待遇,創下近5年新高;更有7成5受訪者直言,今年薪水完全停滯不動,僅2成5有被加薪,平均增加新台幣2117元。

2023/08/19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還盼著週休三日?比起縮短工時,台灣人更該爭取的是「薪資合理化」

週休三日是否可行?陳明郎表示:「台灣現在勞動政策的重點,不在休假不夠,而是薪資太低。如果週休三日真的通過,資方可能會調降薪水以因應提高的人力成本,這絕對不是民眾想要的後果!」

2023/08/16 | 簡志峰(峰哥)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建議以「畢業生薪資」當成學校排名的依據,台灣也該這麼做嗎?

本文解析台灣教育體系面臨著多重挑戰。由於社會對學歷的追求,學生人數下降,私立科大招生陷入危機。此外,大學排名體系也呈現混亂,四技二專轉為科技大學,家長依然偏好綜合大學。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提出以「畢業生薪資」作為排名依據的建議,而作者也認為應加入「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作為評估標準。

2023/08/14 | 洪瑩霏

勞動部:今年移工失聯率下降至2.28%,人數減少約4400人,努力解決勞動力供需失衡問題

勞動部指出,導致移工失聯的原因很多,去(2022)年受疫情影響,遣返失聯移工有困難,導致國內的勞動力供需失衡。不過,自從2022年3月邊境和航班恢復正常運營後,移工失聯問題在與移民署合作,以及國家安全團隊等多方努力之下,有明顯的改善。

2023/07/28 | QSearch

疫後人才爭奪戰:網友求職最關心哪些面向?薪資、福利、工時,還是職場環境?

許多產業在疫後防疫政策鬆綁後出現缺工的狀況,連帶影響到部分企業的營運。QSearch從疫後缺工議題出發,分析媒體報導與社群聲量,檢視旅宿、航空、餐飲產業當前所處環境,並進一步釐清求職者對於工作的期待面向,幫助企業在建立「雇主品牌」形象時有所參照。

TNL+ 2023/07/24 | TNL國際編譯

專家:AI容易取代低薪工作,卻也可能降低高薪產業的入行門檻

若對高度專業知識,如工程、醫學、資工和法律等需求保持彈性,非傳統人才將獲得更多工作,並在AI的幫助下完成更困難的任務,進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據此,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菁英人才薪水下降,目前從事低薪無學歷要求的雇員反而可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2023/07/11 | 精選書摘

《職場好感學》:你很認真工作,業績卻始終沒起色,這時候該怎麼辦?

上班可以不再是件苦差事!面試超過3000人、指導超過1000人部屬的解析主管專家,用28個QA掃除職場地雷,有實力也要會做人。拒當職場受氣包,讓主管看見你的價值。掌握28個職場人際關係技巧,讓升遷加薪都順遂!

2023/06/20 | Roy Ngerng

台灣的「生活工資」該給多少(下):想在台北活得有尊嚴,每個月得花多少錢?

台灣的基本工資,只夠支付高雄70.66%的基本生活費用、台中3分之2、台北和新北40%的基本需求。換句話說,至少有一半台灣勞工的收入不足以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這也難怪台灣的生育率是世界上的最低之一。

TNL+ 2023/05/15 | TNL國際編譯

美國速食業疫後更傾向外帶外送,「自動化點餐」成為調整經營戰略絕佳契機

為了適應消費者習慣,麥當勞及其他速食業巨頭正在積極將餐廳數位化,以更時髦、快速的方式讓民眾利用應用程式或自動點餐機購買餐點。專家表示,連鎖餐廳正在縮小餐廳面積,以滿足開設得來速和數位點餐的需求。對於麥當勞等速食店來說,減少座位代表著節省昂貴的房地產成本,在物價指數居高的都市更是如此。

2023/05/13 | 運動視界

中職薪資制度向來「對資方有利」,吳哲源「被指定薪水」不是個案

在職業運動場上,談薪水對於生涯有限的球員來說,是賽季結束後至關重要的是,但這個情況在中職的洋將與本土球員來說,他們面對相當不同的情況。外籍球員走「美規」,先簽約、訂期限、後上場的制度,而像吳哲源這樣的本土球員,就會出現薪水未定卻要配合球團春訓、出賽的情形。

2023/05/03 | 詹湘淇

【圖表】 2022統計:新鮮人平均領34K,製造業、資通訊研究所與醫藥學士起薪居冠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2年新鮮人的平均起薪為3萬4000元,相比2021年成長了2000元,領取基本工資的人數佔比則下降了2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新鮮人起薪以4萬元居所有行業之冠。

2023/05/01 | 德國之聲

中國高學歷青年就像「穿長衫的孔乙己」,深陷求職的內卷漩渦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愈加困難,競爭越來越「內卷」。他們如何找工作?如何面對職場「996」?聽聽這些年輕人怎麼說。

2023/03/29 | 德國之聲

德國運輸業要求加薪10%陷僵局, 陸海空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罷工

由於通貨膨脹之後的生活成本增高,德國兩個工會要求為交通運輸行業工人要求漲薪10%,為此組織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全國罷工,全國各地的火車、長途客運、公共汽車以及大部分航班都於當天停止營運。

2023/03/24 | 李秉芳

移工匯薪水回家鄉1年超過500億,都走地下匯兌風險高,立委提出5大訴求強化防範

金管會核准的2家小額匯兌業者所申報的客戶數僅38萬人,是全台移工數一半,代表多數移工透過便利、快速、手續費低的仲介匯兌App,若央行、金管會沒有主動查察,就是縱容詐騙集團以仲介身分合法掩護非法。

TNL+ 2023/03/24 | TNL國際編譯

要求調薪30%談判破局,洛杉磯學校職員大罷工3天、逾42萬學生受影響

2021年美國公立學校教師的年薪約為6.5萬美金(約197萬新臺幣)看似明顯高於最低標準。但在加州一年的生活費用高達5.3萬美金(約160萬新臺幣),意味著教師扣除生活所需的花費後,能投入儲蓄的金額所剩無幾。此外,這些學校教師與美國民眾平均領到7.5萬美金(約新臺幣227萬)的年薪相比,仍有一段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