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區國安法」實施3年多,港人心中有紅線,香港文學、電影、藝術創作走下坡

曾在2017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暗房夜空》,影片中有半秒涉及「雨傘」運動畫面及「莫忘初衷」的字眼,創作團隊拒應電檢處要求刪剪而取消播放。不只「反送中」題材,就連描述疫情期間病人被送進方艙躺平生活,而逐漸感到靈魂被囚的短片《艙》都被禁映。除了電影外,文學創作也受到無形限制。

2023/07/24 | 精選書摘

《憤怒的大日子》:法蘭西斯培根和真蒂萊希如何透過畫作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本書談及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們在不盡如人意的日子裡,向內在探索,與恐懼共存,和焦慮為伴,甚至在身心受辱、遭遇病痛、貧乏困頓的生命歷程之中,仍未放棄創作。每一件創作,對他們而言,都像賣火柴少女的最後一盞燭光,但這些藝術家的能量並未隨燭光乍滅而逝去,而是繼續為人們點亮前路。

2023/01/07 | 香港文學生活館

《方圓》「Meta/元」對談三:邊界的遊移——後設書寫

老師總會說,你要創作就不要走學術的路,創作是感性的東西,評論則是理性。當你做了學術研究之後,你的創作就會被磨滅。你只能選一條路。當時我並不相信,甚至問也斯,真是這樣的嗎?後來,我發現人可以擁有很多身份,為甚麼我不可以一邊創作一邊評論呢?同時我有種感覺,香港有種狀況,評論人的身份往往是功能性、服務性的。

2023/01/02 | 讀者投書

周杰倫高價買下蔡康永畫作,藝術創作的價值誰說了算?聽聽哲學家杜威怎麼說

在台灣,蔡康永辦創作展,與國際知名畫廊「白石畫廊」合作,周杰倫高價買下蔡康永3幅觸動其內心的畫作,在國外,微軟已故共同創辦人艾倫生前收藏的60件藝術品,於佳士得紐約拍賣會拍出15億美元新高,刷新拍賣史上單一收藏家的最高成交總額,其中梵谷和塞尚等大師畫作拍出空前高價。但是要記得,在1903年時,梵谷的作品在布雷達市場一幅畫作只能賣到5分到10分錢,而梵谷的畫作在2021年的現代卻是4億天價計算的,這就是「批評家犯錯的歷史鐵證」。

2022/11/24 | 芭樂人類學

遏止歪風還是限制創意?《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的保護與約束難題

從「原創條例」施行以及運用至今的狀況來看,雖然保障部分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創作,但同時也造成原住民族以及部分創作者的限制。若在不更動法條內容做到改善此情況,可能需要熟悉法規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的中介組織,輔導原住民族提出智慧創作的申請,以及媒合協調創作者與族人之間的創作授權。

2022/09/02 | 劉亭妤

AI圖像生成工具打造作品獲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首獎,什麼是藝術引熱議

傑森.艾倫運用Midjourney製作的作品《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獲得數位藝術類首獎肯定,即使Twitter輿論以「人工智慧創作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只是一個在藝術展上作弊的人」抨擊它,但人工智能創造的圖像可以擊敗人類的藝術已成事實,「人工智慧的顛覆性技術是現在藝術正走向存亡危機的一大因素」艾倫說。

2022/08/04 | 精選書摘

《令人腦洞大開的藝術思考法》:如何活用「創效理論」四大原則與「機長思維」世界觀?

作者多年來於大企業開設創意培訓課程,透過解析畫作、培養美學思維,他希望讀者不管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能跳脫制式的思考法,不再一味地想尋求正確解答。本書並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而是像參觀藝術展覽一樣,全憑個人的視角與感受去欣賞、思索。好好享受這本書帶來的啟發,它一定能為你創造改變人生的契機。

TNL+ 2022/07/29 | wowAfrica阿非卡

非洲藝術家進軍NFT市場重拾話語權:現在由非洲人來向世界說說非洲事

NFT數位藝術帶來的諸多好處,也讓世界看見令人驚豔的非洲藝術創作,但是對非洲藝術家而言其實好處不容易拿。個人經濟條件和所在國家等因素,決定了非洲藝術家將作品上鏈時面臨的挑戰種類。

2022/07/17 | 精選轉載

【對談】林懷民 X 江鵝:創作慾望抓著我們往前走,像樹的葉子伸到有陽光的地方吸收養分

林懷民:我沒「雅」或「俗」的問題。創作時,只能用當時的感覺創作,講究不起雅或俗的選擇。外國記者常問我,雲門到鄉鎮戶外公演是不是會準備另一套節目。他的意思好像在說,大城演高雅的作品,鄉鎮演熱鬧通俗的節目。其實沒有!在巴黎、紐約、屏東、台東演的都是同樣的舞作呀。

2022/04/04 | 精選書摘

汪正翔《旁觀的方式》:拍攝時間只有十分鐘的「唐鳳攝影大賽」

本書為台灣攝影師汪正翔,繼《My Scenery Only for You: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後,又一本以攝影師之眼觀察台灣攝影文化熱熱鬧鬧又奇異的各種現象,思考影像如何改變現代人的行為與思維,也分析台灣社會如何定義什麼是「美」。

2022/03/13 | 辣台妹聊性別

【專訪】畫室人體模特單澄茵:去除情慾化的想像後,裸露還剩下什麼?

單澄茵同意,模特當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與畫友的慾望對話,決定如何呈現身體;重點是模特要有拒絕的權利,「『性』應該是我身為模特可以自行選擇的,是加法,而不是已經被先入為主加進來,而我要花一輩子時間,從我的生命去刪減與澄清的。」然而這對未著衣的人體來說這很難做到。

2021/10/30 | TNL國際編譯

脫口秀天王查普爾《華麗最終回》大開跨性別者玩笑,Netflix陷入「藝術自由 vs. 進步價值」兩難

查普爾危機事件讓Netflix夾在「支持藝術創作自由」和「做一個進步的企業雇主」之間,兩面為難。一方面,Netflix公司一直以來都聲稱想要提高多元化和包容性,不管是公司內部還是平台內容。

2021/03/15 | 麥志綱

在城市裡尋找描繪痛苦的語彙:「夢想城鄉」對「脆弱」等事的畫室想像

在夢想城鄉這麼多年來的堅持下,就這樣這個城市有了一個嘗試讓大家表達脆弱,或表達苦痛的空間,或說表達自己的空間。而這個表達的語言,遠超過用說的,它能產出一段一段的紀錄,讓大家在沒有限制之下的過程中慢慢理解。

2019/11/18 | 精選書摘

《擁抱害羞》:「害羞」是各地作家及藝術家都理解的共通語言

義大利語沒有「隱私」這個字,義大利人的性情通常公認是熱情洋溢、愛打手勢的,許多藝術形式似乎明顯有反害羞傾向。

2019/08/04 | GlobalVoices 全球之聲

巴西聖保羅獨立劇團發揮創造力,扭轉「郊區等於貧民窟」刻板印象

在該劇團表演的劇目中,融合了巴西非洲文化、森巴舞、放克音樂以及都會文化。劇團創辦人讓大眾關注到有些人認為聖保羅郊區是迷失之地或藏汙納垢的這種說法。

2019/06/24 | 蔡孟凱

半路出家音樂人的懺情告白:錯把演奏當成唯一出路,錯過琴房外的繽紛世界

我做錯至少兩件事,一個是把演奏當作音樂人生涯唯一的出路,而錯過琴房外的繽紛世界。第二個,則是把捨己逐夢的激情幻象誤認為對未來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