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社會創新」參訪:用更為彈性的方式,維繫人際情感與社群記憶
本篇選刊計畫伙伴造訪蒙特婁當地的Odanak第一民族社區,和原住民博物館、由住戶們共同合作維運的Châtelet住宅合作社、以及用藝術工作營造社區關係的Art Hives。
繞路,讓我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專訪】討厭被定義的旅英插畫家鄒駿昇
一張紙、一支筆,可以帶一位青年走多遠?台灣知名插畫創作者鄒駿昇,靠著一股衝勁與理想,毅然決然拋下穩定教職,隻身前往英國留學。他不像一般留學生順遂,反而繞了一大圈路,讀了兩個碩士,才找到目標。讓我們告訴你他是如何用他的創作,勾勒現實與人性間的矛盾,及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堅持實踐他的藝術夢。
不會程式語言,也能寫程式!一站式開發平台 IDEAS Chain 讓創意不卡關
找資源,是許多創業者及新創團隊必須面對的課題。台灣擁有電子製造業的核心能力,但外國的代工訂單,讓台灣在地的開發者經常面臨量小無法開模或沒有資源能夠接觸到上游廠商的情境。有感於此,資策會服創所蔡明宏副主任說「為了快速、有效的呼應物聯網產品在研發及行銷上的需求,我們建立了一條龍的服務。」
【數位轉型私房菜】讓保險不再那麼難懂,新安東京海上與網路世代的溝通之道
保險種類多、進入門檻高,要買到一張適合自己的保單,消費者得花上許多精力與時間,為了貼近一般消費者需求,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決定採取不同以往的做法,同時順應數位轉型浪潮,另闢蹊徑。
藝術創作何讓人「更在乎,更關心」?
事實上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都企圖醞釀讓別人「更在乎,更關心」的意圖,但越來越多藝術家思考著,如何透過參與、體驗與協作等等手段,讓「更在乎,更關心」達到情感上的可能,讓每個人的行動對議題真實產生感受與意義,透過加入某種想像社群的儀式,打造共同體的氣氛,並且為這個共同體想像可能更好的未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