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藝術品

藝術品,是具藝術價值的創意物品,它可能是實物如油畫,也可能並非實物,如一首音樂,儲存於電腦網路伺服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3 | 蕭如芯

失竊3年、價值2.6億台幣,梵谷名畫《春日花園》由「藝術界印第安納瓊斯」尋回

梵谷早期的藝術創作《春日花園》在失竊3年後,由被譽為「藝術界印第安納瓊斯」的布蘭德所找回,並歸還給荷蘭格羅寧根博物館。這幅畫描繪了牧師住宅後的花園美景,價值約300萬至600萬歐元。目前,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專家正在修復畫作,尚不確定這幅畫何時能再度展出於世人面前。

2023/01/11 | 精選書摘

《藝術收藏家手冊》:藏品修復與保存維護的差別?什麼時候需要修復師?

作者瑪麗.羅澤爾利用其藝術收藏專業和擔任執業藝術品律師的經驗,闡釋了收藏藝術作品時出現的各式問題。本書涵蓋了購藏、藏品管理、藏品保險、保全、儲存、保存維護、藝術品融資及投資以及藝術品共享和出售及轉讓藏品等議題,集結了縝密的研究與案例說明,深入淺出,是了解美妙迷人的藝術品收藏事業的重要指南。

TNL+ 2023/01/08 | TNL國際編譯

德國歸還貝南帝國青銅器,將殖民時代「被偷走的文化認同」還給奈及利亞人民

這些文物由青銅、象牙和其他珍貴材料製成,是代表非洲大陸文化最重要的藝術品之一,其中包含包括一座代表國王(oba)的黃銅頭像以及一個描繪蟒蛇盤據的寶座;然而,此批銅器也只是德國各大博物館中,所展示超過1000項盜竊古物中的冰山一角。

TNL+ 2023/01/03 | Elanor Wang

環保團體的蕃茄湯:強迫我們在「保護藝術」與「保護地球」二擇一,這種論述讓人非常不安

Just Stop Oil並非攻擊邪惡富豪的畫像、也非攻擊代表藝術史名作,而就是扎扎實實地朝市場上高價目標著手,而他們「保護藝術」與「保護地球」二擇一的論述也讓人非常不安,因為藝術雖然絕對有資本的運作,但本質其實是人類美好的結晶。

2022/11/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若「作者已死」,藝術品還有正確的「擺法」嗎?

就算作者已死,因此作者對於該如何詮釋藝術品無從置喙,但藝術家依然能夠決定你應該依循哪些規則去體驗作品,這並不是基於藝術家有什麼價值或道德上的權力,而是基於藝術本身的概念特性:當你依循了某個人意圖的方式去體驗某作品,他就成為了你體驗的那個藝術品的作者,而你體驗的藝術品則成為了他意圖的那種藝術品。

2022/10/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國環保人士自黏在恐龍骨架下抗議,藝術界喊話停止「適得其反」的破壞行徑

這些環保人士來自環保團體「最後一代」(Last Generation),這個組織的成員本月稍早曾在德國巴貝里尼博物館,將馬鈴薯泥潑向莫內價值1億1100萬美元名畫《乾草堆》;在荷蘭,氣候運動人士將自己黏在韋梅爾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成員在英國倫敦的國家美術館把番茄汁潑向梵谷名畫《向日葵》。

TNL+ 2022/10/23 | TNL特稿

獨裁者希特拉畫作該燒不該燒?可議不可議?

英國國營電視頻道Channel 4為新節目買了希特拉(希特勒)一副畫作,讓觀眾決定畫作是否要由主持人銷毀。「每件作品都有其支持者,希特拉的作品也不例外,爭論的焦點在於這件藝術品的存亡是否應取決於其創作者—希特拉的道德品德。」

2022/05/28 | TNL國際編譯

趁「阿拉伯之春」混亂之際購入古埃及走私文物,法國羅浮宮前館長遭起訴

因為博物館蒐藏品的珍稀性以及特殊性,間接導致如非洲、阿拉伯及埃及等地區的文物易遭盜取變賣。如《Vox》報導,英國大英博物館(Britsh Museum)即被爆料館內有多項非洲展品,事實上是遭竊文物。

2022/05/25 | 財訊

業界聲稱藝術市場近20年投報率遙遙領先股市,收藏藝術品真的是抗通膨的好選擇嗎?

面對通膨巨獸,不乏藝術界人士近來倡議收藏藝術品抵禦通膨,還舉證近20年藝術市場投資報酬率,打敗股價指數。但若追根究柢藝術品和各種投資標的的報酬率,藝術品究竟是不是抗通膨的好武器呢?

2022/05/22 | 《科學月刊》

「看進」畫作中隱藏的訊息:透過紫外線、紅外線、X光,逐步尋找畫作的祕密

利用不同波長的光來尋找畫作的祕密,是一種不傷害畫作的方式,也被稱為藝術品的非破壞性科學檢測。雖然能讓我們快速了解畫作的基本狀況,但獲得畫作訊息的同時也會發現更多疑點,因此必須配合不同的檢測技術交叉比對分析結果,這往往也考驗著研究人員及修復師的知識底子與操作經驗。

2022/01/17 | 方格子vocus

「無聊猿」為什麼爆紅?購買NFT究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是單純的金融投資?

NFT熱度在2021年瞬間的爆發,而疫情影響之下社群經濟的興起,社群平台上的號召力相當驚人,造成數位身分的價值也被放大,不只是NFT的產品,其他像是投資社群、電商社群與網路學習課程社群等等都有類似的狀況發生。

2021/12/15 | 精選書摘

《班雅明》:班雅明對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出現的「為藝術而藝術」的運動絕不苟同

班雅明和波特萊爾的最大共通點是他們同樣深深明白到詩人頭上的光環已掉到路旁的泥濘裡(這裡所說的泥濘不是鄉村小徑的泥濘,而是大城市鋪設各式各樣先進設施時造成的泥濘),與其拾起它,倒不如嘗試面對沒有光環的處境。

2021/12/02 | 丁肇九

買鹽酥雞NFT發大財?任何東西上鏈大家就會搶著買?你對NFT可能有些誤解

你說,那不就是電腦畫出的東西嗎?我用手畫的怎麼會還更不值錢?但對不起,目前NFT的市場就是這樣。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看到什麼項目新聞報了就買下去——因為上到主流媒體的,通常都是已經漲完的東西。

2021/09/12 | 方格子vocus

「X光掃描」修復維梅爾名畫《窗邊讀信的少女》,竟出現了「愛神邱比特」

有許多世界名畫都用X光掃描看到了「畫底下的畫」,所以當美術館發現牆壁上被隱藏的邱比特時,也覺得應該是維梅爾畫了以後又改變主意塗掉了,這是稀鬆平常的事。

2021/08/01 | nippon.com 繁體字

文化藝術「非必要亦不急需」?疫情引發日本對美術館「特殊性」及其存在價值的思考

受到疫情的文化藝術從業人員正在探索今後該如何開展活動。被迫停止開放或展覽延期的美術館,也在摸索傳遞資訊的各種可能性。此次,我們就美術館的現狀與未來,採訪了由全國約400家美術館組成的「全國美術館協會」會長、多摩美術大學校長建畠哲。

2021/07/08 | TNL特稿

當亞洲天王跨足藝術交易市場:如何解讀《周杰倫X蘇富比》夏季專拍的當代意義?

《周杰倫X蘇富比》的夏季專拍,我認為是拍賣業精心策畫的心靈導覽:周杰倫作為亞洲高端時尚、審美極致的導覽員,在這場策展合作中,極為稱職地為中國資本勸敗,後疫情年代的藝術資本該怎麼轉進、怎麼切入、怎麼投資、才能有機會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