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藥品

藥品指一切用作診斷、治療、預防疾病或減輕痛楚的藥物或化學物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福部新制7月上路:100%純蜂才可標示為「蜂蜜」,健保門診藥品、急診應自行負擔費用調漲

衛生福利部昨天公布7月將實施攸關民眾權益的4項重大政策或措施,為蜂蜜正名的「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7月1日施行,重點包括100%純蜂蜜產品才可標示為「蜂蜜」、「100%蜂蜜」或「純蜂蜜」;含量不到60%者須標示蜂蜜口味或風味;一滴蜂蜜都沒加的糖漿禁標蜂蜜,都要如實標示。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保力達B、維士比是藥品非提神飲料,檳榔攤違法販售遭罰3萬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透過新聞稿表示,「保力達B、維士比」均是藥品,依藥事法規定屬於指示藥品,「保力達B、維士比」成分含有生藥提取液、咖啡因或綜合維生素及8%以上酒精濃度,應透過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後使用。民眾應前往具有藥事人員的藥局、藥商購買。

2023/03/03 | TNL國際編譯

美國藥廠第一槍!禮來公司宣布調降胰島素價格70%,拜登呼籲其他藥廠跟進減輕病患負擔

全美有超過800萬名糖尿病患者須仰賴胰島素生活。而近期的胰島素價格與20年前相比,已經翻了三倍,讓許多患者及家屬大嘆吃不消。目前禮來旗下生產的學名藥Humalog,在五月後單瓶10毫升的價格將從原本的148.7美金,調降至44.6美金(約1367元新臺幣),而速效版的Humalog則將從原本的274.7美金,調降為66.4美金(約2036元新臺幣)。

2023/0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搶藥+俄烏戰爭,流感和COVID-19雙重襲擊的義大利陷入藥品短缺危機

義大利第一頻道(Primocanale)電視台報導,從退燒藥到兒童糖漿都找不到了,特別是特定品牌的藥品。現在除了對藥物高度需求外,藥品容器也相當缺乏。這陣子,在藥局裡經常聽到:「沒有這個,這個還沒有到。」

2022/1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搶不到防疫藥品民眾往農村掃貨,北京病故長者增冰櫃焚化爐嚴重不足

北京疫情肆虐,年長者染疫後併發慢性病身亡數量大增。綜合民眾反映及媒體報導,北京近日出現冰櫃、焚化爐難以容納大批往生者的窘境中。而防疫藥品遭大城市民眾瘋搶而斷貨,部分民眾轉而向縣城及農村買藥,網路上更出現「異地購藥攻略」的短片,導致廣西等地縣城的防疫藥品被掃貨一空,引起非議。

2022/12/12 | 莊貿捷

中國防疫鬆動、確診激增掀「搶藥潮」,原料藥短缺導致全球供應鏈陷「藥品荒」

中國產原料藥已佔全球原料藥市場約三分之一,是全球原料藥龍頭,目前其國內掀起搶藥潮,導致全球藥品跟著一起斷貨。

2022/11/22 | 德國之聲

號稱「世界藥房」的德國,為何連小兒退燒糖漿都買不到?

德國藥店正在面臨藥品供應短缺的嚴重問題。行業聯合會分析認為,全球化是造成藥品供應短缺的主要原因,德國已將「世界藥房」的頭銜拱手讓給印度和中國。另外,昂貴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也大大打擊了藥廠的生產積極性。

2022/09/14 | 莊貿捷

降低對中依賴,拜登宣布「癌症登月計劃」打造本土生技產業供應鍊,台韓生技代工恐受衝擊

美國總統拜登13日簽署一道促進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的行政命令,並於波士頓發表「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shot)」的演講,要在美國打造本土生技產業鍊,他選定甘迺迪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行這場活動,頗有承先啟後的「抗共」(中國)意味。

2022/04/28 | 林嘉俊醫師

【居家隔離懶人包】確診後住哪裡?該準備哪些藥物、有哪些警訊症狀?

政府的政策開始改為輕症在家照顧,但還是很多人會擔心無法在家處理。只要好好了解,並知道怎麼處理,就不用太擔心。這次的貼文就為大家帶來居家隔離懶人包。

2022/04/21 | Cool3c

【一圖看懂】確診居家照顧必備六大類藥品與器材,照顧COVID-19病患這樣做就對了

由於COVID-19的症狀類似一般感冒,6大類藥品與器材將成為預防居家隔離的必須,若有需要照顧家中確診病患,也應該謹守4個保護自己的方向。

2022/04/08 | 潘柏翰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15日上路,5張圖表帶你一次看懂新制內容與健保財務狀況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新規定實施後,約50%民眾就醫支出不受影響,另有40%民眾每天多負擔不到4元,每年約可挹注健保99.9億元,到了年底安全準備金預計可維持1.32個月的水準。

2022/02/18 | TNL 編輯

健保藥品、檢查部分負擔擬調漲:估6成民眾負擔不超過200元,25日送健保會討論

李伯璋前(2020)年接受《關鍵評論網》專訪時曾指出,他上任署長後檢視各醫療項目的健保費用占率後發現,檢驗檢查與藥費兩項的佔率逐年上升,診療費的佔率則逐年降低。他的目標就是控制前兩項費用的佔率,讓診療費的佔率得以提高。

2021/11/02 | 精選書摘

《最高喝水法》:德國醫師的處方箋,竟然有「水溝味」的礦泉水?

老師給我們試喝的那瓶礦泉水,除了高鈉含量外,還含有高濃度的鎂與鈣。對於缺鈣和運動受傷需要修復神經與肌肉的病患來說,就可以直接利用天然的礦泉水來修復身體,既吸收快速,又可以避免吃藥對身體代謝所造成的負擔。

2021/02/25 | TNL 編輯

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最快5月底上路,未來看診不再有「免錢領藥」

衛福部初步規劃部分負擔調整方向,包含擬取消百元以下藥費與慢箋免部分負擔,將收費40至200元;取消檢驗檢查費免部分負擔,將收取50至200元;急診部分負擔也將調整提高50至250元不等。

2020/12/31 | 精選書摘

《萬物的價值》:病人的健康可以等,獲利不能等

特殊藥品的價格應該等同其協助省下的社會成本,是一個從根本上就有缺陷的命題。我們若把這種說法當真,那許多基本療程或疫苗價格都應該大漲一波才對。而且,要這麼說的話,那人賴以維生的水又該值多少錢呢?

2020/12/14 | 亞瑟蘭

隱私權大作戰:這些旁遮普女眷太厲害,到底什麼時候去翻了我的行李?

在這個大家視「亞瑟蘭」為「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至今抱持「亞瑟蘭的就是大家的」的旁遮普鄉間,只能在心裡暗自罵道:「妳們這些女人也太厲害了,我天天都在那個院子裡,哪兒也沒去,妳們是趁什麼時候去翻我行李箱的?」

2020/11/09 | 欸 你的藥師掉了!

醫師開藥你不吃並非小事,甚至可能拖垮健保?

「少數個案啦!」、「要吃不吃是患者的權利!」這些都是針對藥物浪費議題常見的回應,但在這每年丟棄至少價值300億藥品的背後,其實有更複雜的健保結構問題。

2020/10/11 | NOW健康

不是放冰箱就能萬年保鮮,藥品存放牢記「三不原則」

冰箱雖然能保鮮但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藥品最簡單的存放方法是依據藥品的包裝盒、說明書或藥袋上的指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