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 方格子vocus 對精神藥物的合理期待:談精神藥物的能與不能,從憂鬱症談起 不管是重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等種種診斷,醫師普遍都會認為,藥物合併心理治療比單用藥物治療更好。然而,藥物合併心理治療,也不見得就真的能完全地提供改變。 憂鬱症 強迫症 More... 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醫師 看診 2022/07/27 | 潘柏翰 學者解析阿茲海默症關鍵研究疑似造假:因後人難以重現相同結果漸退燒,近年學者也不再關注此特定結構 鄭菡若表示,以近10年(2012-2022)為例,扣除當年發表此研究的實驗室及其成員,以及與此實驗室相關的合作,再扣除掉回顧性的學術研究,在此之後發表的研究文章數量加總約20-30篇左右。近年相當不錯的相關研究,也沒有學者特別關注Aβ*56此一結構。 阿茲海默症 研究造假 More... β類澱粉蛋白 陳韻如 鄭菡若 腦科學 學術研究 神經細胞 藥物治療 2022/07/27 | 讀者投書 身為難民已經夠不便了,再加上HIV愛滋患者的身分——缺乏食物,遑論藥物! 筆者認為,烏西地區(含基輔)的狀況隨者戰事的趨緩與民眾的回遷,藥物的流通性、設施的重建都會漸漸變好,也會終於有能力、人力可以正常執行愛滋的預防、治療等等,可以往正向的方向思考。但在烏東的狀況,目前戰事還是在該區進行,目前看不到終點的那一天。 2022烏克蘭危機 HIV/AIDS More... 愛滋患者 藥物治療 UNAIDS 病毒檢測 難民 聯合國 俄烏戰爭 2022/07/18 | 精選書摘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人們對這種病有很多想像,但思覺失調症與他們所想像的世界截然不同 身為第一型躁鬱症患者暨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創作為業的理端,在獲得妥善診斷與治療前也曾有過荒唐歲月。她最終明白「心病」的關鍵不僅是心,更多時候是「病」,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病識感,周遭沒有能接住他們的安全網,那被疾病扭曲的思想與感官,只會把患者帶往貧窮與失序的深淵。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 躁鬱症 More... 理端 反社會人格障礙 精神疾病 病識感 憂鬱症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症 調絃病 被害妄想 藥物治療 2022/07/03 | 精選書摘 【漫畫】《我的焦慮室友》:焦慮不是病,但焦慮症患者的程度可說是「突破天際」 在沉澱一段時間後,毛豬決定將這一段對抗焦慮的經驗創作成故事,用詼諧的方式,畫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遭遇的生活困境,並藉由這個故事思考,焦慮到底是什麼?它真的這麼可怕嗎?以及與它共處的可能性。 我的焦慮室友 酵母GYM More... 廣泛性焦慮症 毛豬 林子堯 雷亞 身心專科醫師 醫院也瘋狂 GAD 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暴露法 精神分析治療 抗焦慮憂鬱藥物 BZD 2022/01/07 | 照護線上 醫師圖文解說:年輕人早上起床下背僵硬疼痛,小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魏正宗醫師提醒,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不必過於難過害怕,只要遵守醫囑、定期回診,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 More... HLA-B27 關節炎 皮膚乾癬 藥物治療 2021/12/02 | 潘柏翰 【專訪】台大醫院COVID-19專責病房團隊:本土疫情爆發最前線,「院內感染」不等同於有人做錯事 當本土疫情在五月中旬爆發後,臺大疫病專責病房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收治將近200位的病人。身處臨床最前線,面臨的壓力又是如何?如何看待「院內感染」事件?來自臺大疫病專責病房的抗疫經驗與心得,都將化為未來迎接新興傳染病挑戰的肥沃養分。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專責病房 王振泰 劉旺達 潘玫燕 SARS 醫護人員 本土疫情 藥物治療 院內感染 臨終關懷 新興傳染病 健保制度 醫事人力 公衛研究 台大醫院 2021/10/14 | 癌症希望基金會 晚期肝癌藥物治療新趨勢:「口服標靶藥物」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 當肝癌的局部治療無法妥善控制病情時,改用「口服標靶藥物」為目前晚期肝癌治療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如果腫瘤惡化,再透過第二線藥物接續治療,可有效延長肝癌病人的存活期。 肝癌 臨床指標 More... 藥物治療 口服藥 免疫藥物治療 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 副作用 2021/08/04 | 照護線上 腹痛、牙痛,原來是「心絞痛」:心臟科醫師圖文解析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胸痛只是其中一項症狀。有的患者根本不會胸痛,而是直接以猝死來表現。」廖振宇醫師強調,「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倒下,也可能慢慢的悶痛一個月,差異相當大。」 冠狀動脈 心臟 More... 心絞痛 心肌梗塞 胸痛 藥物治療 OHCA 冠狀動脈狹窄 支架 心導管手術 狹心症 2021/08/03 | 精選書摘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為提升認知功能與學業成績,17%大學生曾經濫用過動症藥物 以歐美最新研究結果與依戀理論為論據,日本精神科名醫岡田尊司在依戀障礙的基礎上,首度深入闡明過動症的全貌。針對過動症引發的各種現象提出質疑與反思,將為你解開當前社會對成人過動症的迷思!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 依戀障礙 More... 岡田尊司 藥物治療 利他能 派醋甲酯 中樞神經興奮劑 多巴胺 去甲基腎上腺素 藥物成癮 藥物濫用 2021/08/02 |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本 《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多重疾病與合併失智症尤其是照顧上的一大挑戰,除了失智症容易引發其他的疾病之外,許多疾病也被認為與失智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另外,失智症患者可能因為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症狀、無法配合醫囑進行治療、忘記服用藥物與增加感染和跌倒的機率等等情況,讓照護上變得更困難。 刺胳針 失智症預防 More... 神經病理學 認知功能 危險因子 生活品質 生物標記 amyloid tua 藥物治療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譫妄 2021/03/04 | 伊佳奇 過度依賴「醫療化」,台灣的認知症照護教育還在原地打轉 當認知症政策從未將如何協助解決認知症家庭照護上需求視為問題,無法以同理心去思考:認知症照護的特性、家庭所面對的困惑與衝突等,認知症政策自然不會考慮規劃:提供整合性、系統化、個人化照護知識與技能,共照中心也不會將此視為服務目標。 認知症 照護教育 More... 醫學教育 醫療化 藥物治療 衛福部 滾定式決策 共照中心 認知功能 照顧服務 2020/01/05 | 健康醫療網 愛滋治療「U=U國際共識」:六個月以上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 經過國際大型的研究發現,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長達6個月以上時,能100%預防,不會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 愛滋病 藥物治療 More... U=U 愛滋歧視 AIDS 2019/05/04 | 精神科醫師的異想世界 七大面向看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有多遙遠 最近一部爆紅的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總算能夠比較寫實跟正面地討論精神疾病,雖然有人撰文批評膚淺,但是個人覺得已經算是台灣社會跨出的一大步。我一直在想精神疾病一直無法被社會所了解,治療一直被社會所質疑,醫療從業人員是有不可推卻、怠忽的職責的。 精神疾病 精神科 More... 我們與惡的距離 藥物治療 2018/01/14 | 精選轉載 藥物會否讓人失去自我?回應〈發條橘子、腦葉切除術與精神藥物〉一文 對精神藥物的恐懼,並不會真的使我們的生活與情緒變好,反之,去承認自己的恐懼,並試圖與其共處,然後找到根源,去追尋答案,為自己的不安找到歸屬,才是一個真正療癒自我的開始。 精神醫療 選擇權 More... 神經傳導物質 藥物治療 憂鬱量表 精神科醫師 醫病關係 自主權 恐懼 心理師 2018/01/11 | 癌症希望基金會 想接受更具治療希望的「臨床試驗」,簽下同意書前你要注意這些事 若少了「臨床試驗」這種嘗試突破現有巢臼的努力,醫學或許只能留在老祖宗治病的方法上停滯不前。 臨床試驗 書房設計 More... 雙盲設計 藥物治療 安慰劑 知情同意 2017/05/10 | 精選書摘 既然有效緩解痛苦,我們可以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正常悲傷」嗎? 既然我們有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去緩解悲傷,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要忍受正常悲傷帶來的精神痛苦。絕對不會有人同意,在分娩過程中,婦女不能使用麻醉藥來解除正常的痛苦。 DSM DTC More... 精神疾病 安慰劑 藥物 血清素 副作用 我的悲傷不是病 憂鬱症 抗憂鬱藥物 藥物治療 正常悲傷 2017/03/03 | 精選書摘 當社會告訴憂鬱症患者「閉嘴別吵,吃藥就好」,我選擇不撐傘,感受雨 知道自己和別人都可能因服藥而迷失的警覺,最終幫助我重新建立自我。如果我曾經因為服藥而變得遲鈍或是出現其他狀況,事情可能會變得更複雜。 活著的理由 藥物治療 More... 憂鬱症 安眠藥 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