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文

蘇利文(Sullivan)、沙利文、薩利文、莎莉文或蘇莉雲可能指的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美中修補關係各有盤算留有未爆彈,偵察氣球分析結果攸關和解進程

一名美方官員說,北京高層自認現在占據比偵察氣球事件後更有利的地位,在重啟美中外交上發揮一定作用。不過,FBI與其他單位分析中國偵察氣球電子儀器的結果尚未出爐,拜登預計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中國半導體與其他關鍵技術產業,猶如未爆彈。中方官員擔心兩者如化為現實,北京可能被迫還擊,阻礙美中和解進程。

2023/05/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終將拿到想要很久的F-16,美國如何從反對到同意?

拜登政府先前擔心美俄緊張關係惡化,加上美國官員認為學習操作F-16戰機和後勤支援都非常不易,可能耗時數月,因此一年多來拒不同意移交任何戰機或執行訓練,如今態度顯有重大轉變。

2023/03/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淪陷恐致全球2.5兆美元損失,美參議員呼籲各國擬定制裁法案嚇阻中國

至於他會給台灣什麼建議,蘇利文指出,美國會支持盟友,但台灣人民必須決心為自身家園與自由奮戰。他透露,部分美國議員不確定若台海爆發衝突,台灣人會不會願意像烏克蘭一樣奮力一搏,還是像阿富汗一樣,仗都主要交給美國來打。

2023/02/08 | 德國之聲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回溯發現,中國偵察氣球在川普任內多次飛越美國領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拜登就任後要求加強國防,防止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這對上週偵測出中國的間諜氣球起到了作用,並且幫助確認了中國高空氣球在川普政府時期的多次類似飛行。

2022/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媒控烏空襲毀損赫爾松水壩,《華爾街日報》:蘇利文與俄高層秘密通話降低核武風險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曾與俄羅斯高層通話,但未對外公開,美方希望降低俄烏戰爭對外蔓延或升級成核武衝突的風險。近月美俄官員高層聯繫鮮少對外公開,華府先前堅稱,任何有關終結俄烏戰爭的會談,都應是俄國與烏克蘭舉行。

2022/10/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白宮公布國安戰略文件:重申支持台灣自衛,點名中俄為首要挑戰,未來10年將形塑美中競爭規則

新戰略花一整段篇幅談論台海局勢,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區域、全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也是美國長期利益所在;戰略也重申美國堅守「《台灣關係法》」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也會維持抵抗任何對台灣訴諸武力或脅迫等行動的能力。

2022/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家分析:中共加大對台灣武嚇,台海局勢已成國際議題,拜登協防台灣「戰略模糊」轉清晰

即將面臨11月期中選舉考題的拜登政府,不願見到在東歐之後,東亞出現另一戰場。要避免台海發生衝突,拜登選擇說清楚、講明白,透過媒體專訪方式再度向北京公開喊話,要北京不要誤判形勢,輕舉妄動,明確將「戰略模糊」中絕不能模糊的部分清楚向北京傳達,亦即若北京揮兵台灣,美方將不會坐視不管。

2022/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參議院14日審議《台灣政策法案》,白宮預料將引來中國強烈反對

《台灣政策法案》長達107頁,集結近年涉台法案重點,根據目前版本,法案將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也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過參議院同意,職稱也應改成「代表」(Representative)。

2022/06/22 | 霧谷晶策

美中關係陷50年最低點​,醞釀中的第三次「拜習會」是否黃鼠狼給雞拜年?

「有談總比沒談好」,雖然美、中兩國對彼此底線的認知,仍存有根本性的差異,但兩國國安高層不定時溝通處理雙邊難題,算是正向的發展。

2022/05/27 | 霧谷晶策

拜登亞洲行前,中國與日韓外長通話「暖身」,隨後在西太平洋與美軍較勁​

王毅對日、韓兩國軟硬兼施的作法,展現中國外交的些許彈性轉變,不只因日、韓與中國今年都分別適逢50、30週年建交年,也向日、韓強調拜登訪亞洲離開後,日、韓兩國依舊不想與中國完全交惡。​

2022/04/29 | 黃皓筠

代表台灣簽署《未來網際網路宣言》,唐鳳:相信台灣能夠有所貢獻

美國政府於昨(28)日和5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未來網際網路宣言》,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也應邀代表我國進行簽署。唐鳳表示如何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網路環境,不僅是各國間的共同願景,也是臺灣能夠有所貢獻的議題。

2022/04/15 | 德國之聲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率團訪台,白宮國安顧問重申對台安全承諾

美國重量級議員訪團週四晚間抵台。台灣總統府發佈聲明稱,這次訪問顯示了美國兩黨的對台支持。與此同時,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談及俄烏戰爭與中國立場時,再次重申對台安全承諾。

2022/03/30 | 霧谷晶策

拜登承諾的「對台政策不變」,在中國的認知裡是否就等同「不支持台獨」?

《霧谷晶策》分析美中兩國在「俄烏議題」與「台灣議題」,已有潛在的默契。北京不會公開地力挺莫斯科,以配合華府的三令五申,但北京與莫斯科的官方往來仍正常進行。而華府則以默許北京最在意的「反對台獨」,來滿足北京的要求

2022/03/22 | 霧谷晶策

美中「羅馬會談」各自表述,但有對話總比沒對話好

目前美國最大的憂慮,就是中國與俄國一起站隊。畢竟美國無法同時對抗中、俄兩國,卻因國際大環境因素,美國又把中、俄湊在一起,重演50年代的中蘇同盟。從阿拉斯加會談到羅馬會談,兩國多了點懇切的交流、少了點煙硝味的針鋒相對。

2022/03/14 | TNL 編輯

俄羅斯黃金、外匯儲備近半遭凍結,財長承認仰賴中國挺過國際制裁

俄羅斯財政部長希魯阿諾夫認為,俄羅斯和中國的夥伴關係仍將維持已達成的合作,而且在當前西方市場關閉的環境下,不但要維持,而且還要增加。希魯阿諾夫這次的明確表態是前所未有的,這代表俄羅斯想尋求中國的協助,作為西方國家金融制裁的緩衝。

2022/01/31 | 讀者投書

流亡作家王一梁新書分享會:在不自由與自在間選擇,相信他最終會選擇自在

白夜則說,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梁可能會選擇不流亡。一梁最後的日子,看電視都看「舌尖上的中國」,他只能透過這些畫面,看著這些中國的味道,回味故鄉。流亡並非如此詩意,大部分的流亡作家都是犧牲品。在思想有罪的國度,即便一梁從未有過政治訴求,也都逃不過政治迫害。

2021/12/09 | TNL 編輯

拜登警告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將面臨「前所未見」的經濟制裁,但坦言不會派美軍嚇阻

據白宮說法,美國總統拜登7日告訴俄國總統普亭,西方國家擔心俄國將入侵烏克蘭,並警告莫斯科一旦挑起軍事衝突,將以「強烈經濟反制和其他措施」作為懲罰。

2021/11/17 | TNL 編輯

拜習會後談台灣,拜登:明確表達支持《台灣關係法》,「它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

拜登在會上強調,美國仍致力於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為指引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的做法,「這將是我們持續參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