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9/17 |
【書評】《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早在蘇俄的時候,廚房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普亭為何高調宣傳他是廚子的孫子,並反覆強調,他的爺爺是為史達林做飯的人?一方面是凸顯其平民出身,營造親民路線。另一方面,他心中崇拜史達林,樂於讓其家族跟史達林沾邊,而且,他告訴俄國人民的潛台詞是:「既然蘇聯時期的領袖都信任我的爺爺,你們也可以信任我。」
2023/09/11 |
【2023台灣地緣政治高峰論壇】哈佛學者指中國影響力超越前蘇聯,不應以「新冷戰」解讀美中對抗
學者認為,中國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有很多機會創造經濟穩定,在亞太地區的行動中被視為可靠、透明和開放的參與者,但衝突也在另一個岔路口,如果中國仍堅持民族主義的統一主義,衝突將對中國和更廣泛的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損害,也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2023/08/31 |
《激盪時代》:進擊的普亭釋放新冷戰的幽靈,東歐和中歐再次陷入恐懼之中
從1950年到2017年這近七十年的歐洲,宛如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從一個不安全時代,走入另一個不安全時代,這段期間有高峰,也有低谷,有進步與希望,也有挫折與幻滅。本書作者克蕭認為歐洲人像是坐上一台激盪起伏的雲霄飛車,而且未來遠還沒有終結,驚險的旅程也還沒有結束。一切未完待續。
2023/08/30 |
《黑土埋輪:改變烏俄國運之戰》:烏克蘭意為「邊界上的人」,是未被蒙古帝國佔領的土地
十三世紀時基輔羅斯為蒙古金帳汗國(Golden Horde)所滅,分裂成烏、俄、白三大斯拉夫文化分支,而烏克蘭首次作為地名出現,則是源於基輔羅斯滅亡後未被蒙古佔領的加利西亞公國(Galicia)與沃倫公國(Volhynia)人。烏克蘭意為「邊界上的人」,偏安一隅的公國吸引了一眾逃避蒙古西征的斯拉夫人與後來不願成為農奴的農民聚居,他們自稱為「哥薩克」(Cossacks),在突厥語中意即「自由人」,這就是烏克蘭民族的起源。
2023/08/26 |
【國際新聞圖輯】印度率先登陸月球南極、阿根廷通膨破百搶劫頻傳、烏克蘭慶祝獨立32週年
這週三,印度太空船「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正式登陸月球南極,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南極的國家,更是相繼美國、中國、蘇聯以後,第四個成功登上月球的國家。23日這天,印度全國上下都在祈禱著,學生將臉塗得像月亮,期待歷史的一刻到來。
2023/08/23 |
俄羅斯、印度為何競相奔月?登陸月球南極搶「水冰」地盤
科學家之所以對於月球上存在古老水冰的地區深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它們可以提供關於月球火山、彗星和小行星帶到地球的物質,以及海洋起源的紀錄。若水冰量足夠,可成為探勘月球時飲用水的來源,並且有助設備降溫。同時,水也可以分解成作為燃料的氫元素,以及用於呼吸的氧元素,支援火星任務或月球採礦所需。
2023/08/05 |
【國際新聞圖輯】北京遭遇140年來最大降雨、烏克蘭移除「祖國之母」雕像的蘇聯徽章
2023年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在8月4日到28日舉行,台灣以「台灣季」為題,選出4個代表團隊:創造焦點的《#Since1994》、0471特技肢體劇場的《彼此彼此》、安娜琪舞蹈劇場的《真人賽伯格》、複象公場的《回家》,前進愛丁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