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可以指:

蘋果日報 (香港),壹傳媒公司1995年在香港創刊的繁體中文報紙,2021年停刊。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1 | 讀者投書

《壹蘋》取代「台蘋」一週年:黎智英如果出獄,他還認得出這顆「蘋果」嗎?

時值《壹蘋》成立週年、新聞產業困窘的此時此刻,我們必須提問:缺少對新聞專業的用心耕耘,如何種出一顆好蘋果?又或者,擅長商業操作、放眼集團縱效的潘杰賢,是否能成功從旁殺出一條不一樣的「新聞解方」甚至成為未來的典範?

2023/08/19 | Cool3c

看《疫起》掀回憶殺:金城武代言的帥氣手機、最夯的數字八卦週刊…這些場景彩蛋你發現了嗎?

《疫起》的背景設定在2000年左右,為了要讓觀眾快速回到過去,在電影中加入許多令人佩服的小細節,像是因角色設定而拿不同款式的手機,菜鳥護理師比較沒錢就拿Nokia 3310,記者有傳中文簡訊的需求就分配給他小海豚手機,導演在安排道具時也有將手機的特性與功能考慮進去很細心。

2023/08/19 | 歪脑|WHYNOT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上):因著「血污海」而醒悟,深刻地懺悔自己年輕時的輕信和軟弱

在《失敗者回憶錄》裡,李怡主要紀錄了他在1955年進入出版社,到2020年國安法在香港實施,這六十多年來他如何利用香港的言論自由,推動兩岸進步,「提供歷史初稿」的人生旅程。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聯社》拍下黎智英獄中獨囚近況,每天限時50分鐘戶外活動

黎智英仍需面對3項涉及「港區國安法」控罪,分別是與6名《蘋果日報》高層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與其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及涉「12港人案」的李宇軒等人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以及他個人被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一旦成立,最高恐被判處終身監禁。

2023/05/31 | 精選書摘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如果要選一個最看好九七可以保持不變的人,我想黎智英當之無愧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2023/05/19 | 今周刊

時代雜誌拆除付費牆、Vice聲請破產……「CAR」模式失靈,新媒體的出路在哪?

原為台灣第一大報的《蘋果日報》,2019年推出付費牆,卻招致讀者與廣告收入大幅流失的慘劇,一年後以失敗告終。專家認為在網路時代,新聞媒體乃至整個文化產業,其實不需追求百萬讀者,「只要1000個忠誠粉絲就可以存活」。

2023/04/17 | 精選書摘

亞然《重回舊地》:舊香港、新香港,用文字把一座城市的好和壞都記錄下來

寫下《孤獨課》、《醒來的世界》兩書,到了最新的《重回舊地》,就像三部曲,亞然想要記錄讀書留學的日子,從開始到完結,從漂泊到回家。這本書寫完,他正值重回香港、學成歸來的時候,然而,很多事情好像不一樣了,人是回到成長的地方,卻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了。

2023/0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陳日君等6香港民主派要角,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聲明說,這6位香港民主派要角獲提名因他們是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的捍衛者,更是數以百萬計和平抗議香港民主自由被港府及中國政府不斷侵蝕的香港人民代表。藉著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國會成員向香港所有面對壓迫,並以他們的勇敢與堅定,激勵世界的香港人表達敬意。

2022/12/19 | 精選書摘

《新聞自由的幽靈》:台灣報業非但沒有幫助凝聚社會共識,反而為撕裂與認同危機推波助瀾

根據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排行榜,臺灣近年來穩居43名上下(2022年為38名)。該組織年度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臺灣政府干預媒介自由,但政治上藍綠陣營極化對立,媒介只顧搶新聞,疏於求證,專業素質不高,誠為臺灣新聞自由的隱憂。

2022/12/17 | 《思想坦克》

為什麼曹興誠要投資「黑熊學院」,而不是花錢買下《蘋果日報》?

為什麼曹興誠不買一間媒體,讓台灣派多一個媒體平台傳遞資訊?黑熊學院的可發展性和可塑性非常大,他可以是民間防衛訓練中心,可以是和軍方、海巡以及警政合作的承包商,這些背後帶來的效益和利益,會遠比《蘋果日報》來的大。

2022/1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終院裁決難保黎智英聘外籍律師,李家超尋求中國人大釋法

黎智英獲香港終審法院批准聘請英國大律師為其國安法官司辯護,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就此尋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李家超說,解釋的重點是沒有本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可否參與處理本地的國安案件。

2022/11/10 | 歪脑|WHYNOT

台灣《蘋果日報》熄燈後,前員工們的愛恨與未解的問號

「蘋果日報」這個20年前落地生根的媒體、曾經的四大報之一,於去(2021)年黯然停止紙本發行,並在今年將原先《蘋果新聞網》的員工交由新平台《壹蘋新聞網》繼續經營。本文專訪了創刊時的攝影中心副總編,以及兩位前員工,一起帶你認識蘋果如何在用全新的運營模式,在台灣掀起媒體革命,讓蘋果成為讀者口中那又愛又恨的存在。

2022/09/01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蘋果新聞網》墜地、《中天新聞網》誕生,網路新聞戰爭還搶得到餅吃嗎?

媒體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續命」。最弔詭的是,台灣人信賴民主的遊戲規則,但不喜歡政客、不喜歡國會,不在乎媒體把未來和「價格」而不是「價值」綁在一起,信賴感也漸漸消失......

2022/08/31 | 德國之聲

香港法院:警方有權查閱黎智英手機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陳嘉信8月30日裁定,警方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查閱被監禁的媒體大亨黎智英的兩部手機。因黎的律師將對該裁定提出上訴,黎智英的手機可以繼續封存至9月6日晚上11點。

2022/08/25 | 李秉芳

《蘋果日報》傳月底熄燈將封存員工資料與新聞素材,民團憂個資遭「不當利用」

文化部今天強調,只要足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個人資料者,都屬個人資料應保護範圍。新平台如未有符合《個資法》規定事由,不得使用原《蘋果日報》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