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蛋白質(英語:protein)舊稱「朊」,常簡稱「蛋白」,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個或多個由α-胺基酸殘基組成的長鏈條組成。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缺蛋危機擔心蛋白質難攝取?營養師建議三餐+點心掌握4大原則這樣吃

近期雞蛋供應不穩,不少人擔心蛋白質難攝取,尤其是家有成長期孩童的家長,營養師特別設計缺蛋危機下的早中晚餐加上點心時間菜單,只要掌握4大原則,仍可補充足夠蛋白質。

TNL+ 2023/03/30 | TNL國際編譯

澳洲人造肉新創以猛獁象DNA製造「史前肉丸」,科學家憂未知蛋白質恐致免疫系統失調

因猛瑪象DNA年代久遠,其部分母鏈DNA已出現缺口,研究團隊對此以現存非洲象的子鏈DNA進行缺口處填補,非洲象同時也被證實是猛瑪象當前基因關係最親近的象種。隨後,研究團隊會將生成的基因序列放置於綿羊的肌母幹細胞(Myoblast stem cell)中,並刺激其生長、複製出約200億個幹細胞,最終Vow再將這些幹細胞作為培植猛瑪象肉丸之用。

2023/03/28 | 精選書摘

《華人大補史》:對日抗戰初期,中國士兵每日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不及日軍的5%

日本陸軍為了準備對華作戰,一九三八年四月公布《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提高了日軍兵食的質量標準。規定中除了米與麥飯等主食總量的增加外,蔬菜肉類質量改進也一應俱全。除了多種口糧搭配外,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始終維持牛肉三百五十克或四百克的沙丁魚的標準。

2023/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埃及3月通膨率飆破30%,政府建議「吃雞爪補充蛋白質」掀怒火

埃及過去就曾因經濟陷困引發暴動,導致前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和穆希(Mohamed Morsi)垮台;如今有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大眾不滿情緒持續高漲,可能再次釀成動盪。一名埃及家庭主婦控訴總統塞西的影片在社群媒體瘋傳,她說,「我們婦女在黑暗的那一天把票投給了你,我說不出現在究竟有多麼後悔。你讓我們有如活在地獄」。

2023/03/10 | 吳象元

原是二戰期間為團結泰國而推廣的「國菜」,如今成了全球家喻戶曉的「Pad Thai」

「泰式炒河粉」的魔力,就是簡單的食材卻又色香味十足,也是許多外國人認識泰國料理的一道「入門款」,而這道料理其實還跟泰國「國族主義」的建立有非常大的關係。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的掌權者披汶決定從飲食出發,試圖將民眾透過這道「國菜」凝聚在一起,促進整個王國的團結和民族認同感。

2023/03/04 | TNL 編輯

未來食物新趨勢:泰國團隊研製「蟋蟀冰淇淋」,協助老幼輕鬆補充蛋白質

當記者抵達實驗廚房時,鍋爐正在熱椰奶,團隊成員隨後將椰糖、蜂蜜和磨好的蟋蟀粉加入椰奶攪拌,熬煮10分鐘後放涼,再加入花生醬增加口感,接著放入冰箱定型,這個食譜是團隊超過30次嘗試才終於找到最適合味道和口感。

2023/02/05 | every little d

喝酒求生指南:睡飽不一定會讓你酒量變好,但至少有體力應付酒桌上的那群王八蛋

俗話說,三折肱而成良醫。在喝醉超過300次後,我與酒友們也漸漸建立起了一套喝酒SOP,從大喝前的準備、喝醉後安全回家的方法、到隔天清醒後的解宿醉偏方,以肉身、血淚、胃酸與嘔吐物為代價,一次呈現給您。

2022/12/08 | 問8

「泡泡尿」就是腎功能出事嗎?醫師傳授口訣教你辨別何時該就醫

當你懷疑出現泡泡尿的症狀,可以在解尿後先不要沖馬桶,過幾分鐘再回來觀察尿液。正常的泡泡尿由於僅含空氣,會在幾分鐘內自動消散;然而若尿液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即使過一段時間也不會消散,民眾可以依此現象做初步的鑑別。

2022/12/03 | SuperFIT團隊

破解迷思:運動後馬上吃東西真的會變胖嗎?

聰明的大家可以從今天起拋開「運動後不能吃東西」的那種錯誤迷思,重新建立吃對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新觀念,才能在塑身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NL+ 2022/11/17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新創Air Protein開發「空氣造肉」技術,可望減少全球碳排但消費者端面臨挑戰

空氣造肉的製作原理,有些類似於優格或乳酪的發酵,將二氧化碳、水、氮氣混合物、礦物質以及氧氣灌入大型發酵罐。隨後,發酵罐內富含的微生物「嗜氫菌」(Hydrogenotrophs)會開始消耗這些氣體,在數小時內將其轉化為富含蛋白質的產出物,待收集、乾燥後形成蛋白粉,最終再透過添加調味劑、營養素的手法,製成大眾所看到的人造肉品。

2022/10/06 | 詹湘淇

【圖表】植物奶正夯,你知道你適合哪種嗎?從市售商品營養比較帶你一次看

自從植物奶產品進入台灣市場,許多人開始嘗試以燕麥奶、堅果奶代替牛奶、豆奶或米漿等傳統飲品。但你知道到底那種奶適合你呢?關鍵評論網收集各通路販售的200款植物奶與牛奶的價格及營養資訊,一起比較帶大家瞭解。

2022/08/17 | NOW健康

喝銀耳湯補充膠原蛋白? 營養師:吃這些食物才補得到

實際上,膠原蛋白多存在於動物中,以豬腳、蹄膀、魚皮、海參、魚肚、軟骨等食物含膠原蛋白較多,但吃多了攝取過多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身體負擔,每週以不超過3次為原則。

2022/05/11 | 精選書摘

《病毒圈》:驚人重組潛力加上極高傳染性,讓COVID-19有成為「超級病毒」的潛力

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或遺傳資訊很小、相對簡單,但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是所有以RNA為基礎的病毒中最大、最複雜的,意思就是冠狀病毒的生物、遺傳機制也更加複雜。

2022/05/06 | 優照護

阿公阿嬤越來越瘦不是正常現象:長輩跌倒、長期臥床的元兇——肌少症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原因之一,隨著年增長,肌力衰退與肌肉量的流失會一年比一年嚴重,一旦發生肌少症不僅容易跌倒骨折,也可能造成代謝方面的問題,或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等。

2022/04/19 | 精選書摘

《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過度飲食是「為了」要維持固定的蛋白質攝取量?

本書是關於「食慾」機制的真相,作者以科學家對生態系統運作的熱情探究為出發點,輔以大膽假說與多種實驗,帶給讀者嶄新視角——不僅揭露不同物種的共同飲食規則,也探討人類在遠離自身的生物特性之後,付出了什麼樣的巨大代價。

2022/03/10 | 精選書摘

《疫苗商戰》:黃翊群靈機一動——莫德納應該製造疫苗,而不是藥物

莫德納的研究人員很沮喪,因為mRNA無法製造大量可用於製造新藥的蛋白質,也許他們錯了。生成的蛋白質有限,不是他們的技術有問題,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也不是缺點。這正是mRNA的特點。

2022/01/03 | TNL國際編譯

科學家發現能清除核廢料的土壤微生物,可望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稀有金屬

科學家尚無法確定,無處不在的扭脫甲基桿菌產生的「lanmodulin」,在自然的狀態下是否會捕獲或分散環境中已有的鋂和鋦離子,例如核武器試驗和核廢料洩漏釋放的那些——這可能是他們未來的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