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血壓

血壓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在單位面積上的側壓力,即壓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17 | 大家健康

網傳「泡完熱水再沖冷水,可訓練血管強度」,醫師警告:極端溫度變化,當心引起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心臟要將血液傳到全身血管途中很重要的結構,就像一個多層的水管,有時會因血壓太高、外傷等原因造成血管破裂,血液滲進去,崩開了主動脈的血管壁,這就是「主動脈剝離」。極端溫度會過度刺激周邊血管,造成血壓突然飆高,嚴重可能引起「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的危急狀況。

2022/12/17 | 常春月刊

23℃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冬天早上起床低溫小心「晨間血壓驟升」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而這個現象特別好發於清晨。國內一項研究指出,如果醒前房間的溫度在低溫16℃,血壓驟升的情況會較為劇烈,反之則較為平穩;早上醒前臥室的溫度若能保持在23℃左右,早上起床後血壓就不會大幅的升高。

2022/04/28 | 常春月刊

腰圍過粗、血壓偏高等五大危險因子中三個以上,小心「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它是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異常的統稱。依據2007年台灣國民健康署標準,以下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2021/12/02 | 問8

醫師淺談高血壓成因與治療:請遵照「SABCDE」生活指引,定期量測血壓積極防範

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確與高血壓有高度相關,並且更有研究發現比起歐洲人種,亞洲人在血壓愈高的情況下,發生中風的風險會較高。

2021/11/07 | 問8

六個QA搞清楚高血壓、高血脂與中風之間的關聯

高血壓、高血脂的危險性在於「長期」不正常的狀態所「累積」的風險,來也快去也快的午後雷陣雨大概不會怎樣,但狂風暴雨連下好幾天,如果水管又年久失修,市長道歉也是在所難免;偶爾營養午餐真的很難吃,拿去倒馬桶還不會怎樣,但每天都倒廚餘在馬桶,而且全校都倒,除了好好檢討桶餐公司之外,這個學校的廁所爆炸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2021/08/22 | 精選轉載

【專訪】跟中風、心臟病絕交:心理學家翁嘉英談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心靈之道

你或許聽過「氣急攻心」或「我會被你氣到心臟病發」的說法,這些對急性心臟病發的描繪有科學根據嗎?情緒、性格、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血管健康?維持心血管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2020/04/01 | 健康醫療網

婦產科併發症中「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影響最大,但並非束手無策

導致子癲前症併發的根本原因,是胎盤功能的不良。若懷孕後期高阻抗的血管,已不足以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

2019/06/11 | 照護線上

心臟衰竭患者為什麼應該每天量體重?

「毛地黃」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急性期可以使用,平常不會使用。王德和醫師舉例道,一匹馬已經很累了,毛地黃就像是鞭子繼續抽打馬,這樣反而會讓心臟消耗得更快,毛地黃可以讓病人症狀改善減少住院率,可是反而會增加患者死亡率,是需要謹慎使用的藥物。

2019/03/27 | Health2Sync 智抗糖

正確量測血壓的四要點,與常見干擾判讀的七個因素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常見因素是量測血壓時,容易導致血壓值誤差的因子。管控血壓的第一步就是定時量測血壓。平時正確的血壓量測和紀錄更是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就讓我們來複習該如何正確量測血壓吧!

2019/02/21 | 好食課

如何烹煮馬鈴薯,才能保留較多的鉀與抗性澱粉?

馬鈴薯因為質地鬆軟,料理變化性高,可以幫助咀嚼能力不佳的長輩更容易補充營養,是十分適合長輩的食材。

2019/02/20 | 好食課

如何烹煮馬鈴薯,才能保留較多的鉀與抗性澱粉?

馬鈴薯因為質地鬆軟,料理變化性高,可以幫助咀嚼能力不佳的長輩更容易補充營養,是十分適合長輩的食材。

2019/02/17 | 照護線上

沒有症狀不代表正常:高血壓持續愈久,傷害就愈大

高血壓的患者很可能經歷幾年毫無症狀的日子,然而不會不舒服並不表示高血壓不存在。這段時間裡,高血壓仍然持續殘害的血管與心臟。

2019/02/16 | 照護線上

沒有症狀不代表正常:高血壓持續愈久,傷害就愈強

高血壓的患者很可能經歷幾年毫無症狀的日子,然而不會不舒服並不表示高血壓不存在。這段時間裡,高血壓仍然持續殘害的血管與心臟。

2019/01/09 | TIME

健康版「新年新希望」:2019美國醫學會10大建議

在2019年,美國醫學會的醫生公布了一份10大健康建議,旨在幫助美國人於2019年最有效、最持久地改善健康。

2019/01/09 | TIME

健康版「新年新希望」:2019美國醫學會10大建議

在2019年,美國醫學會的醫生公布了一份10大健康建議,旨在幫助美國人於2019年最有效、最持久地改善健康。

2019/01/02 | 精選書摘

「添加糖」除了增加糖尿病風險,還讓你變笨、變懶、變憂鬱

飲食中含有的添加糖愈多,就愈不健康。2015年《營養學評論》期刊(Nutrition Reviews)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這項研究檢視了數十名學生從1972到2012年間的健康情況,發現攝取添加糖的量愈高,飲食條件就愈差,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也愈低。

2018/09/12 | 蔡國淦醫生

身體檢查報告的數字

我很怕接到朋友傳來醫療檢查報告,問我意見如何,但原因並不是我拒絕幫忙。

2018/07/28 | TIME

阿茲海默症的可能風險因子:高血壓

直到更多研究完成前,阿法妮塔基斯表示這個結果都應鼓勵人們專注在維持健康的血壓,這不僅僅是為了心臟,也是為了大腦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