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血栓

血栓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塊,於循環系統中會妨礙或阻斷血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8 | 大象醫生

避孕藥怎麼選、哪些人不適合吃?「口服荷爾蒙」會增加癌症和血栓風險嗎?

很多人只要聽到荷爾蒙都會非常擔憂,不管是癌症風險還是血栓風險等,這些大家害怕的議題真的如此駭人嗎?其實避孕藥中的學問非常多,而且很多的疑慮,或許就其實是過慮了。

2023/04/19 | 精選書摘

《回到地球》:太空人在微重力環境下出現視力減弱,甚至令人驚訝的血流逆行現象

能飄能飛是在太空中生活所經歷的最特別、同時也是最有趣的事項之一,不過它也帶來了一些最大的挑戰。不太好的事情是,我們的腦子和身體設想出,在微重力環境下,我們不必具備同等程度的骨密度或肌肉量也能生存,所以它們投入較少能量來維繫,結果就是骨質和肌肉迅速流失(包括心肌)。

2023/01/24 | BBC News 中文

旅行與健康:長途飛行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如果經常長途飛行,則有理由假設你在空中飛行的時間越長,身體暴露在宇宙輻射(cosmic radiation)的機率越大。顧名思義,這是來自太空的輻射,它可能會增加癌症以及生殖方面的風險。我們不知道什麼程度的輻射是安全的。

2022/09/15 | TNL 編輯

為何確診兒童併發腦炎、患者容易肺栓塞?台灣兩研究揭COVID-19致病關鍵,登國際知名期刊

三軍總醫院發現BA.2.3.7變異株帶有全新突變位點(K97E),可能是兒童併發腦炎重症關鍵。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現受體CLEC5A和TLR2是SARS-CoV-2冠狀病毒引發肺栓塞的關鍵。兩篇研究結果皆獲國際期刊發表。

2022/08/12 | 精選書摘

《預防猝死超圖解》: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合稱「缺血性心臟病」,兩者有什麼不同?

本書從認識心血管問題導致的猝死,以最簡單又易懂的實用基礎知識,提供讀者從認識症狀原因、一般治療方式原理,以及如何透過日常生活從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等來養成好血管體質外,更教你透過各式簡單日常小運動,每天1分鐘,你也能開始邁向健康血管好體質。

2022/07/27 | NOW健康

二次染疫身體再度發炎血栓機率大增,三高患者需特別留意

侯盈仲醫師補充,由於動脈血流快速,血小板不容易沉積附著,因此血栓較常發生於靜脈。靜脈血流比較慢,血小板容易附著在血管壁,導致小血栓,小血栓流過去漸漸形成活動式的血栓,再慢慢累積成大血栓,然後容易塞在人體的肺部、腎臟、心臟甚至是腦部。

2022/03/30 | TNL 編輯

北市五旬婦女打AZ後死亡獲600萬救濟金史上最高,莊人祥:專家首度認定死因與接種有關

莊人祥表示,雖然此案並非首例接種COVID-19疫苗後死亡或救濟個案,但是專家首度認定死因與COVID-19疫苗接種有關個案,過去死亡個案都是無法確定關聯性,核予大約50萬元左右救濟金。

2021/10/10 | 照護線上

腦中風患者能不能打COVID-19疫苗?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有些中風患者擔心打疫苗可能產生血栓的併發症,事實上,這個併發症是因為疫苗誘發身體的免疫反應,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進而導致易凝血狀況而產生中風,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

2021/08/22 | 精選轉載

【專訪】跟中風、心臟病絕交:心理學家翁嘉英談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心靈之道

你或許聽過「氣急攻心」或「我會被你氣到心臟病發」的說法,這些對急性心臟病發的描繪有科學根據嗎?情緒、性格、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血管健康?維持心血管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2021/08/05 |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平台

從電影《腿》的「帶病投保」情節,學習重要保險觀念

在劇情裡,男主角有感過去對女主角的虧欠,決定「帶病投保」希望用保險金彌補,便串通高中同學做假身份、健康檢查,以此投保2000萬的癌症險,同時拖過3個月的「等待期」——這樣的做法,在真實世界會面臨什麼問題?

2021/07/12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研究:AZ疫苗接種後引起血栓的機會有多高?

接種AZ疫苗後,產生「血小板第四因子抗體」機會甚低,最近的研究顯示,最讓人擔心的腦部靜脈竇血栓發生率約百萬分之三至五,不必太過擔心。

2021/06/25 | 傅紀鋼

疫情下的百工心聲:酒店小姐、傳產工人、民宿經理、髮型設計師、超商店員

疫情爆發後,身邊的人自然也受到衝擊,我陸續收集了他們的防疫日常。最後聽到的聲音,跟社群媒體上「防疫為重,生命要緊」的道德勒索不太一樣。

2021/06/19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127例、死亡20例,指揮中心:死亡個案與疫苗無關,別因病例變少而放鬆

2021年6月19日本土新增127例確診與20例死亡,記者會中指揮中心提到疫苗施打與進口的規劃,也提醒民眾別因為覺得病例變少而放鬆。

2021/05/28 | TNL 編輯

德科學家稱找到AZ、嬌生疫苗血栓風險的原因:問題出在「腺病毒載體」

德國科學家宣稱已破解AZ與嬌生COVID-19疫苗引發血栓的原因,認為問題出在這兩款疫苗用來把製造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指示,傳至體內的腺病毒載體。

2021/05/18 | TNL特稿

住院醫師談疫苗:打一劑還是兩劑?選AZ還是莫德納?該擔心血栓副作用嗎?

疫苗施打拼的是全體戰,拼的是群體免疫。除非是高風險族群,否則疫苗絕對不能不打,盡快建立起一層一層的保護力,降低感染的擴散速度,台灣也才真的能解封迎向國際。

2021/04/18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就算有血栓爭議照打AZ疫苗,是因為英國人比較不怕死嗎?

這篇文章是住在英國的作者,親身打完牛津大學研發的AZ疫苗後,除了分享英國打疫苗的「開箱文」,也希望讓讀者了解,為何在世界許多國家暫停AZ疫苗接種計劃的情況下,英國人始終沒有放棄這支國產疫苗,即使在英國本土也出現血栓案例,大部分人還是對它信心滿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