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裁員

裁員(英語:Layoff 或 Redundancy),泛指企業或雇主基於業務上的考量,暫時或永久中止僱用個人或集體雇員的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5 | 蕭如芯

Spotify今年第三度宣布裁員,預計裁員17%、影響1500名員工

在龐大成本結構與全球經濟放緩的雙重影響下,今年Amazon、Meta與微軟等科技巨頭都宣布裁員,而擁有2.2億付費訂閱者的Spotify也不例外。近日。Spotify執行長艾克便宣布今年該公司的第三波裁員計畫,預計1500名員工受到影響。

2023/10/06 | 精選書摘

《師父的最後修練》:公司「交棒」這檔事,急不來——為自已預留「看錯人」的退路

你可能讀過《師父》,也讀過《小,是我故意的》。所以你可能正準備創業,或是已經在經營事業。你的事業也許很成功,也許正在努力奮戰中(加油)。你也許信心滿滿老神在在,也許覺得前途茫茫忐忑不安。無論你是哪一種創業者,這本鮑.柏林罕的「創業家三部曲」之《師父的最後修練》(原中文版書名《大退場》),為創業者帶來一堂有趣的「退場思考課」。

2023/10/06 | 精選書摘

《師父》:深陷自我毀滅的行為模式,你是不是染上了「土撥鼠節症候群」?

我的第一個師父,也是我最好的師父,是紐約市一位小商人。他的生意是沿街叫賣,像個四處遊走的一人百貨公司,我會跟著他跑,問很多的問題,而他也會把他這麼做的邏輯解釋給我聽。就這樣,我學到一些至今仍然受用的重要生意觀念。我那時只有八歲。那位沿街叫賣的小販,就是我的父親。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高通中國傳大規模裁員,分析:受華為5G麒麟晶片回歸衝擊

報導引述香港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華為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向高通採購了2300至2500萬片和4000至4200萬片搭載智慧手機的驍龍SoC晶片。他預計2024年高通將完全失去華為的訂單。郭明錤預估,2024年高通對中國品牌手機SoC出貨量,將比今年減少5000萬至6000萬片,而且還會持續逐年減少。

2023/09/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最先進製程1-gamma仍決定在台先行,「這錢只能花在台灣」

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解釋,美光DRAM的製造基地只有台灣跟日本,意味今後幾年,產能只能在台灣和日本發掘,畢竟別的地方沒有生產DRAM,就算要建廠,連鋼筋水泥都還沒準備好,客戶不可能等。

2023/08/12 | 精選轉載

每個月下單兩次就回本,蝦皮為何要推無利可圖的免運訂閱制「蝦拼Plus」?

看來眼前來勢洶洶的新挑戰者酷澎(Coupang),並沒有把蝦皮嚇壞,而是挾著自己站穩市場的會員優勢,跟外送平台一樣用訂閱制,來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平台的黏著度。

2023/06/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母公司迪士尼再瘦身,《國家地理》雜誌解雇最後一批專職撰稿人

《國家地理》雜誌上月在內部公告中表示,為了進一步削減成本,從明年開始,這本以亮黃色方框為品牌標誌的雜誌將不再於美國報攤出售。離職員工28日表示,《國家地理》雜誌已縮減攝影合約,而原有合約讓攝影師得以耗費數月時間,親赴現場產出這本雜誌的代表性影像。

2023/05/31 | 方格子vocus

員工對組織感到「變革疲勞」,讓人心累的是制度還是人?

「變革疲勞」舉例來說,就像是公司的併購、重組、收購等情況頻繁發生時,員工所因應變化(變革)所產生疲憊、沮喪或冷漠等負面反應,以致員工對於公司事務參與度和工作生產力下降。

2023/05/03 | 莊貿捷

AI浪潮來襲,2027年全球淘汰8300萬個職位;IBM暫停招聘,5年內用自動化技術取代7800個職位

Amazon Web Services(AWS)日前發布「AWS台灣數位技能研究:科技人才帶來的經濟效益」的研究報告。該研究揭示,具備高階數位技能(包括雲端運算或軟體開發)的員工預計可為台灣的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910億美元。

TNL+ 2023/04/22 | TNL國際編譯

網路媒體圈震撼彈:曾獲普立茲獎肯定,BuzzFeed不敵經營困境宣布裁撤旗下新聞部門

BuzzFeed執行長派瑞提(Jonah Peretti)日前透過公司內部信件通知員工,BuzzFeed將裁撤近15%的人力(約180名員工),並已決定將關閉整個BuzzFeed News部門。派瑞提於信中寫道:「在每個部門都出現人力裁減的情況下,公司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為BuzzFeed News的獨立營運提供資金。」

2023/03/16 | BBC News 中文

Twitter再也無力替你抵擋網路酸民——知情人士曝光相關問題

調查期間,我收到了許多人發來的訊息,告訴我自馬斯克收購以來,他們的Twitter帳戶所收到的仇恨訊息有所增加,內容包括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和厭女症。獨家取得的學術數據與Twitter用戶證言支持了這些指控,顯示在馬斯克的領導下,仇恨正在加深——酸民們膽壯了,騷擾加劇了,關注厭女與侮辱性內容的帳戶增加了。

2023/02/28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因訂單減少宣布裁員2358人,越南台廠寶元鞋廠公布補助方案

寶元鞋廠主要是為耐吉和愛迪達等知名運動品牌供貨,在被裁員工中,工作20年以上的員工占16%,約370人,他們每月基本薪資超過1000萬越南盾,每個人將獲得超過3億越南盾(約新台幣38萬6127元)。

2023/02/20 | 方格子vocus

當裁員風暴來襲:公司像是客運船舶,我們不會把船當作自己的家

裁員風暴來襲,就像天災一樣,離開或留下或許全都憑運氣。無論本來是位居多高的職位或是多資深的員工,最終都只是企業財報帳面上被節省的成本。在企業大舉招募時,員工就是人才,當企業開始裁員時,本來的人才就變成可以隨時縮減的資源。

2023/01/21 | TNL 編輯

Google母公司將裁員1萬2000人,科技業快速擴張的時期告終

至於本次裁員影響了哪些部門,負責AI領域的Google Research將裁減醫療保健等領域的人力;雲端平台Google Cloud將縮減一些不面向客戶、也不是工程和營運性質的職位,但會持續在開發及客戶相關職位招募人才;Alphabet的登月工廠「Moonshot Factory」則把策略及業務經營的團隊裁掉。

2023/0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Meta裁員13%逾1.1萬人,WhatsApp涉違反歐盟個資法規,再遭罰1.8億元

近年來臉書母公司Meta遇到營運逆風,除了連續接受各種司法調查、罰款以外,也受到市況不佳影響,日前也宣布將資遣逾1.1萬名員工,相當於總人數的13%,成為科技業2022年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波裁員。

2023/01/19 | TNL 編輯

微軟裁員1萬人規模為2014年來最大,分析師指科技業環境可能持續惡化

近幾個月,多家科技巨頭出於經濟衰退的擔憂、高通膨及升息等因素,紛紛開始裁員。《路透社》報導,亞馬遜和Meta都早在微軟之前,宣布裁員計劃。微軟的裁員消息反映了科技業可能會持續減少職缺。

2023/01/10 | TNL 編輯

《壹蘋新聞網》傳大量解僱、員工離職有3方案,勞動部:未收到計畫書

針對員工離職,《壹蘋》提供了3種方案,分別為合意離職、調職及解僱。要合意離職的員工將簽署合意終止契約,前50名簽署的同仁,將提供一次性的離職給付,包含相當於法定資遣金的金額、以及勞工保險局核發員工依調減可領的失業給付最高額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