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

太平洋(英語:Pacific Ocean)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洋,面積1.6525億平方公里,它從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其西面為亞洲、大洋洲,東面為美洲,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的總和還要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3 | 精選轉載

從「香格里拉」到南海博弈,中國在亞洲到底還剩下幾個所謂的「朋友」?

如今中國取代了當年日本的角色,當然也不得不非在南海下足功夫不可。至於鼓吹「東昇西降」,自以為國力已非昔日吳下阿瞞的中國,能否改寫當年日本飲恨南海的歷史?這幾天召開的「香格里拉對話會」或許是一扇可供我們觀察的明窗。

2023/05/30 | 精選轉載

被颱風追著跑的山東號航母穿越台灣海峽「北竄」,真是世界海軍史上的笑話

說白了,「山東艦」為急著躲颱風,所以不顧航母禁忌,冒著被美、英、日航母行家們訕笑,在平均水深僅60公尺,無法讓潛艦進行水面下掩護。而且,在大白天經過平均寬度僅180公里的台灣海峽,完全暴露在我軍各式反艦武器的威脅下。

2023/05/12 | BBC News 中文

「第一島鏈」戰略:拜登重新串連亞洲盟友,中國將如何突圍?

台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佔全球26%,印太海運佔全球60%,而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2023/05/11 | 精選轉載

美國在印太布局鉗形戰略攻勢,站在北京中南海的視角:2023年大勢不妙了

美國「不講武德」的拉幫結派,北起韓國朝鮮半島,南到菲律賓、澳洲,西到印度,已經建構起對中國的鉗形戰略攻勢。迫使習近平一人專政的中共政權,面臨了和戰兩難的窘境。

2023/05/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智庫專家:美國加強第一島鏈串聯,遏止共軍進犯台灣東部、在西太平洋部署軍隊

長尾賢以上個月美國在印度卡萊昆達空軍基地與印度軍演為例指出,這是非常重要的演習,但少有人意識到這與第一島鏈的戰略關係。他說,被譽為美國當今最強的B-1B轟炸機首次在美印聯合演習亮相,意味著「美國將B-1B帶到印度,或是向中國發出信息:美軍可以從中國南部發動攻擊, 那麼,解放軍可以專心的在台灣打戰嗎?」

2023/05/07 | 方格子vocus

為何說美國定期派遣俄亥俄級核潛艦到韓國是頗為反常的決定?

俄亥俄級潛艦其實非常神秘,很少公開現身,每一次上浮,出現在媒體鏡頭前,都有特殊意義,更不用說被公開派往最前線。美國這次的決定,頗為反常。畢竟俄亥俄級潛艦是「保證互相毀滅戰略」的最終王牌。

2023/04/27 | 方格子vocus

疑美論是美國「戰略模糊」的副作用,不能都推說是中國惡意離間與宣傳

當一個政策的副作用,開始超越正面的利益,調整就是不得不然的結果。美國不能假裝長年的戰略模糊政策沒有造成任何問題,把疑美論都推給中國的離間與宣傳,這是不負責任的。錯誤或過時的政策其實更為致命,有必要通盤檢討。

TNL+ 2023/04/21 | 許劍虹(Samuel Hui)

F-15撤出沖繩,小粉紅與親共深藍歡欣鼓舞?其實只是美軍輪替更先進的戰機而已

目前嘉手納空軍基地F-15C/D型戰鬥機扮演的角色,極有可能是由性能提升後的F-15EX來填補。因此中國大陸媒體所謂F-15從沖繩撤退就等於美國放棄第一島鏈的說法,其實是完全不符合現實的,唯一的作用就是給小粉紅加油打氣而已。

2023/04/17 | 《思想坦克》

馬英九與國台辦互相唱和,經濟不振給了國共兩黨重振九二共識的基礎

國民黨找不到其他兩岸論述,所以拿出家傳的九二共識希望再用一次。共產黨面對美國的經濟圍堵,出口已經連續四個月下滑。這個光景複製了當初九二共識出現的背景:中國需要(重新)經濟投資,而台商正要尋找出口以及投資標的。

2023/04/14 | 精選轉載

中共軍機軍艦在耀武揚威之前,要不要先仔細評估在海峽的「戰場存活率」?

如果把作戰的場域搬到平均寬度只有200來公里的台灣海峽,可說完全在我們現有的反艦飛彈的射程和火力覆蓋範圍。要是兩岸一旦開戰,中共任何船艦只要進入台灣海峽,就很難活出生天了,哪有可能讓他們進逼到三海哩外?

2023/04/13 | 精選轉載

美軍只需提供精確座標,國軍「一根手指」就能讓解放軍船艦「死有葬身之地」

一旦美國不斷提供台灣先進武器,美軍根本不需要「出兵」,只要提供台軍精確的共軍目標座標。台灣的子弟兵,只要動動手指頭,按下按鈕,就能夠精準的讓解放軍的水面船艦,在台灣海峽死有葬身之地了。

2023/04/12 | 精選轉載

感謝習近平大陣仗「圍台軍演」,讓來訪的美國會議員深刻體驗「中國威脅論」

在麥考爾所率訪問團訪問台灣期間,中共軍委會習近平主席不惜勞師動眾,再度發起規模不小的圍台軍演,等於是幫蔡英文為麥考爾訪問團進行了一場「有聲有色」最為寫實的「中國威脅論」簡報。

2023/03/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美軍陸戰隊加緊模擬作戰,視中國為假想敵

第3陸戰隊濱海團是美軍著眼海島與近岸作戰而成立,擁有特殊裝備與創新的自由,目標是開發新戰術,為美軍陸戰隊「如何在中國自家地盤打仗且贏得戰爭」的當務之急尋找解答。美軍陸戰隊司令柏格(David H. Berger)說:「我們必須忘掉以往受訓練的方式。」

TNL+ 2023/02/22 | 吳崑玉

金馬實質上早已「非軍事化」,但倡議「金馬非軍事區」對中共統戰至少有三個作用

金門、馬祖,實質上早就已經「非軍事化」了,現在只是擺些部隊做做樣子,昭示維護主權領土完整而已。「金馬非軍事區」與「金馬永久和平區」的呼聲,無非是當地政客們獲取選票的政治噱頭而已,而對岸國台辦與之相唱和,則另有其統戰目的。

2022/12/24 | TNL 編輯

北韓23日再發射彈道飛彈,今年創歷史紀錄共發射66枚各式飛彈

北韓12月23日再次向東海上發射彈道飛彈。北韓今年共發射66枚彈道飛彈,是將對南韓軍事挑釁,提升到歷史最高水準的一年。

2022/12/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二戰以來最大擴軍計畫:2023軍費創歷史新高,購買戰斧巡弋飛彈、F-35等先進武器

日本自明年4月1日開始的2023年度防衛費將增加26.3%,達到創新高的6.82兆日圓(517億美元)。其中近半數將用於長程飛彈,還計劃以採購16架F-35匿蹤戰機。

2022/12/21 | 彭振宣

台灣的地緣政治命運就是「四戰之地」,只有「武裝到牙齒裡」才有爭和平的籌碼

其實古今中外所有的例子,都指向處在「四戰之地」的人民只有在自己武裝起來後,才有跟周遭強權談和平、爭中立的底氣。只有你真正能讓對手感到威脅,對手才會把跟你和平相處當作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選項。所以今天面對增加役期、購買軍火之類的政策,大家應該要想得更遠。

2022/12/20 | 精選轉載

日本自衛隊為什麼敢在宮古海峽多次「調戲」中國遼寧號航母艦隊?

表面上,日本藉中國航母穿越宮古海峽,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實際上,日本早已看穿中國航母紙老虎戰力,而敢於近距離跟蹤、騷擾。甚至直接飛到遼寧艦的正上方,近距離迫近拍攝航母全貌,以致於還讓中國航母感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