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親子

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包括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和互相信任的情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爭取保障幼托人員尊嚴,家長工時彈性,今親師萬人上凱道

今年5月發生新北市板橋某幼兒園疑似餵藥案,引起親師生間的關係緊張,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楊金寶等人發起募集100個陪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希望社會大眾肯定多數幼教人員的真誠付出,今天更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辦活動,倡導「守護孩子,親師生攜手」。

2023/09/21 | 方格子vocus

韓劇《MOVING異能》:「同理心」是新手父母育兒的超能力

《MOVING異能》劇中,李美賢擔心孩子暴露飛行能力,而刻意增加孩子的重量。雖有短期的好處,但長期下來,恐影響其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從這裡能發現,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讓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2023/07/12 | 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失控體罰為何發生?孩子不守規矩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失控暴力怎麼來?當事人生活壓力爆了,情緒失控被引發,剛好出現最後一根稻草,整個氣就往孩子身上去了。看似親職教養問題,但實則當事人自己的各種問題,如果不處理這一塊、重整生活形態,即使法律懲處,下次當事人還是會再爆。

2023/07/09 | 精選轉載

【動畫】鋼彈迷父親看《水星的魔女》:跨越父母有意無意設下的框架,期許女兒成為獨立自主的存在

為人父母,很難討厭普洛斯佩拉跟其他水星裡的父母,他們都有不盡人意、堅持己見跟孩子衝突的那一面,可是都也展現最真誠的愛;放在現實也是如此,如果我是戴林特,我能做得跟他一樣好嗎?如果我的孩子背判我,我還能跟薩里烏斯完全不忿恨地接受這一切嗎?

2023/04/15 | 精選書摘

《這樣的教養,有毒》:育兒不要太執著於正確答案,意圖扮演完美父母很危險

育兒教養的主角其實是孩子而非世人的意見。家長應該注重的是子女目前的感受和需求,並對此表達認同、共感其情緒,必須懂得隨時配合孩子的想法和視角來調整各項做法。被毒親養育長大的人卻不太清楚什麼才是正確答案,往往會以世人的意見作為依據,而且這些意見都令他們覺得頭頭是道。

2023/03/02 | 精選書摘

《明天,我想重新喜歡上自己》:勸大家趁早遠離有毒的原生家庭,從精神上戒奶

我身邊每個獨自在外面漂泊打拚不愛回家,尤其是逢年過節不愛回家的朋友,都有各自的細密心事,他們多半跟父母之間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沒辦法好好說話,沒辦法互相理解,只好選擇逃避,免得沒說幾句就不歡而散,互相傷害。

2023/02/27 | 精選書摘

神老師《誰的青春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讓人抓狂,父母不妨適時地裝聾作啞

青春期的兒子們說話常常帶刺、尖酸刻薄,我身為一個小學老師,聽了真的很痛苦。有一次我問哥哥:「為什麼講話必須這樣?」他說:「事實就是這樣呀!我有講錯嗎?他就是錯了,我不能講嗎?」天呀!弟弟犯了一點小錯,他為什麼需要這麼生氣?事情有這麼嚴重?有時我真的不懂,明明前一秒他們還很開心的聊天,後一秒好像就快打起來了?

2023/02/10 | 精選書摘

《失控的愛》:別讓模糊假性的「我們」打破彼此真摯的感情

全面控制型虐愛,其實表示這段關係已經失去親密關係的本質了。當我們忘了親密關係的本質,很容易一不小心,把自己變成親密關係中的「虎爸」、「虎媽」,甚至是「教練」,進入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歷程,和彼此的互動中做了很多檢討、督促、提醒和要求,忘記了去關心、尊重、扶持和陪伴。

2022/11/11 | 精選書摘

《有毒關係》:他很害怕手機響起,只要手機來電顯示「爸爸」,他的心就會開始狂跳

只要手機來電顯示「爸爸」,他的心就會開始狂跳,腦袋一片空白。「爸,你打給我嗎?」而他父親以那種特有的口氣回答:「對,我打給你。」然後K 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了,因為就算問了打電話來有什麼事,也只會聽到一陣咒罵。此時此刻什麼也做不了的無力感支配了他,他徹底成了有毒關係的犧牲者。

2022/10/12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如何對應子女的青春期風暴?掌握他們成長密碼事半功倍

青春期像一個風暴,充滿着危機,但正所謂有危必有機,這就是你的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契機,及將來能否展翅飛翔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能否得到適當引導固然是關鍵,因為他們絕對需要我們明白、耐心的聆聽,與富有啟發性的引導才能順利過渡。

2022/09/17 | 人本教育札記

【影評】《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當飯盒成為父親與女兒之間共有的世界

從每天的午餐便當,觀眾得以見證女兒與單親爸爸大津先生關係的改變,從嫌惡、驚喜、到期待。大津先生也會在飯盒裡放上小紙條,成為父女的默契,傳達著當面說不出口的關心、問候與感謝,溫暖著彼此。

2022/09/16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移民倉促忽略子女情緒,6點助孩子更易適應

父母在準備移民時,要處理各項繁瑣事情,非常忙碌,亦很少讓子女參與這件人生大事,但原來大多數的父母都忽略了子女都有情緒。

2022/09/09 | 人本教育札記

與青春期孩子談「戀愛」:該嚴格禁止還是坦然以對?身體界線與性方面的議題如何啟齒?

上了國中,是大部分進入青春期的學子開始情竇初開的時期,當你發現家中孩童開始戀愛該怎麼辦?談戀愛就會影響課業嗎?「我是這樣想的,如果因為大人的反對,孩子們戀愛還要偷偷摸摸、提防、掛心著,萬一哪天吵架了,傷心難過也不能說,憋在心裡暗自神傷,力氣都耗盡了,對於學習難免力不從心。』

2022/08/10 | 廣編企劃

從小打底美感力!babybabycool 100%有機棉童裝用愛創造安全永續新美學

「當你摸到、穿到面料好的衣服,身體會記住那種舒服的觸感。」孩子的美感力無須刻意培養,而是讓孩子有意識地沈浸在美的環境裡。

2022/07/10 | 方格子vocus

「我都是為了你好」:以愛為名的情感暴力,究竟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當我們能用尊重的心態,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角度出發,便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與我們的想法不同、選擇不同,或是有各種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意見、想法、聲音,也都是合理的狀態。

2022/06/19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愛比較」是為了激勵孩子,還是父母的虛榮心作祟?

父母時常煩惱,該怎麼與孩子之間保持適當的關係?太近被嫌「直升機父母」、什麼都要管都要比較;太遠又與孩子關係疏離,成為名存實亡的親子關係。在本文中簡心理師用兩個原則,讓作為父母的你可以正常地「探聽」到孩子的日常,又不會造成關係的摩擦。

2022/06/06 | 人本教育札記

看見繪本中的「聲響」:文字除了字詞本身的意義之外,在視覺設計上可能有哪些巧思亮點?

繪本作為孩童的閱讀書籍,大多是父母看字,孩子看圖,而這些存在於繪本中的文字可是有大學問的。每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字樣,都是提醒念誦者該有不同的抑揚的語調,以配合圖片與故事情節的推展。

2022/06/04 | 蜂鳥出版

《學會休息,才能好好生活》:多職母親的優質親子時間——潘芳芳

潘芳芳除了是演藝工作者,也是一名兒童教育家,還要兼顧藝術工作室,可以想像她的日程會有多「緊湊」,正因為忙,讓她更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