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

閱聽人(英語:Audience),又名傳媒受眾、觀眾即由傳播媒體接收訊息的人,訊息的來源可以是任何傳播媒介,如文字、電影、 印刷媒體、電視和廣播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5/17 | 方格子vocus

我們與悶的距離:你的簡報設計,有沒有考慮到「場地」?

與觀眾的距離、與光暗的距離、與主角的距離、與設備的距離,這些變數都會影響簡報的效果,設計時也需要跟著調整,若想自己努力準備的內容能傳遞得最好,報告前多問一句:「場地在哪?」

2021/03/20 | TNL 編輯

東京奧運確定將不開放海外觀眾,可能損失超過26億台幣門票收入

東京奧運的5方會談中,基於全球疫情尚未平息,及出現變種病毒等情況,決定不接受海外觀眾入場觀賽,目前東奧及帕運的一般觀眾,暫訂僅限居住在日本境內的人士。

2021/01/14 | 精選書摘

《想清楚,寫明白》:沒有人一開始就打算做非原創的爛片,那為什麼會拍出「爛電影」?

本書從業界編劇的角度出發,點出好的影視、劇場或小說所必須具備的七大元素,讓有志創作者不僅不會浪費寶貴時間在無效的概念上蹉跎,一但開始創作,也可以事半功倍。

2020/08/22 | 精選書摘

《女孩之城》小說選摘:我願意付出一切,換得再次坐進那破爛劇場的門票

劇場周邊的四層樓房舍裡擠滿了剛搬來的移民,所謂的「擠滿」,是指一間公寓裡塞了幾十個人。因此,佩佩為了配合這些剛開始學英語的人,將台詞設計得非常簡單。簡單的台詞表演者也比較好記,畢竟他們也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

2020/07/18 | 方格子vocus

微軟實況平台Mixer黯然收場,失敗主因是Twitch難以撼動嗎?

不論對平台、對中小型實況主來說,新平台的出現乍看是機會,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如果平台沒有扶植中小型實況主的意願、營造共贏的方式,不論對中小型實況主還是平台方來說,這都是非常不健康的經營手法,也是促使平台短壽的致命因素。

2020/06/01 | 方格子vocus

抽離,是一種不得而為之生存路徑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說,去認真體驗你當下所經歷的、真切的感受不論好壞的所有情緒。直面恐懼、直面得失,主角不是他人、就是自己,好像非得有個完整的敘事線、主客關係,情感元素,才得以架構一段心路歷程。可感受、感知的再多,在心智與腦力沒,或無法跟上來之前,都是另一種巨大的耗損。

2020/03/15 | 精選書摘

《不動氣溝通》:一場傑出的演說,務必準備「驚嘆號」讓讀者帶回家

一場演講是否成功,可視數年後觀眾們是否還記得這場演說來作為指標,觀眾一般會隨著時間久遠,而逐漸淡忘演說內容,但卻可能對演說中一個震撼的片段難以忘懷。

2019/01/18 | 楊不歡

《黑鏡:潘達斯奈基》︰電影故事並非完整作品,還得加上你的體驗

這部作品試圖觸及的問題很多,從遊戲設計到人的命運,以及你自以為自己擁有的自由意志。電影牽出好幾個線頭,試圖承載太多意義,但事實上這種多選擇電影背後可能要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所以反而鉗制住了它的發展。

2019/01/15 | 楊不歡

《潘達斯奈基》︰電影故事並非完整作品,還得加上你的體驗

這部作品試圖觸及的問題很多,從遊戲設計到人的命運,以及你自以為自己擁有的自由意志。電影牽出好幾個線頭,試圖承載太多意義,但事實上這種多選擇電影背後可能要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所以反而鉗制住了它的發展。

2019/01/11 | Ray Wang

Netflix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搞懂遊戲規則,參與角色命運

Netflix總是能夠打破慣例創造出新事物,無論商業模式的創新,或在內容的創作上,都一次次給予消費者與觀者新的體驗。然而,互動式電影,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Netflix也不是第一次嘗試以互動式電影與觀者互動。

2019/01/11 | Ray Wang

Netflix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搞懂遊戲規則,參與角色命運

Netflix總是能夠打破慣例創造出新事物,無論商業模式的創新,或在內容的創作上,都一次次給予消費者與觀者新的體驗。然而,互動式電影,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Netflix也不是第一次嘗試以互動式電影與觀者互動。

2018/02/07 | 湯米

【插畫】爆料+公審不就是「鍵盤法官」該做的嗎?

難道作為觀眾真的沒有選擇權嗎?想要更有品質的閱聽環境與新聞來源,開始懂得求證來源不明的網路消息,並拒絕品質俗爛的「腥、羶、色」和爆料內容,或許是最切實的第一步。

2017/12/23 | 精選書摘

記憶學問:怎樣的訊息算是太短,怎樣又算太長?

少,不一定比較好。若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候就是得增加一點內容,而且這麼做不是為了讓聽眾留下更多記憶,而是為了讓他們清楚記住特定內容。

2017/12/22 | 精選書摘

對記憶來說,怎樣的訊息算是太短,怎樣又算太長?

少,不一定比較好。若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候就是得增加一點內容,而且這麼做不是為了讓聽眾留下更多記憶,而是為了讓他們清楚記住特定內容。

2017/10/07 | 李開復

李開復:六個交流技巧讓你的演講更成功

演講絕不是朋友間的閒聊,而是一種受過訓練後的表演。因此只要進行刻意訓練,每個人都可以完成一場80分的演講。但是也請永遠記住:所有的技巧都代替不了內容和思想本身──你要表達的觀點永遠凌駕於所有的技巧之上。

2017/06/12 | 蔡孟凱

劇場接待人員的日常思考:遲到和觀眾扮演的角色

問題是你們票卷上就是要寫清楚啊,演出時間跟演出開始時間不一定是一樣的吧?你們也沒說半小時前就可以進場啊?

2016/10/06 | 阿滴

訂閱人數倍增的關鍵不是粉絲數,而是你一手打造的「社群歸屬感」

在這個網路世代中我們擁有許多工具成為新媒體人,但未必人每個人都可以經營得出色,究竟英文教學YouTuber阿滴如何在三個月內讓訂閱人數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