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解殖

去殖民化(英語:decolonization,又稱非殖民化),是指一個地方因外國殖民統治,造成政治與經濟上的不平等關係,轉而進行獨立及自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9/12 | 德國之聲

對新英王查爾斯三世說「不」?大英國協加勒比海諸國要求正視殖民歷史

伊莉莎白女王去世、英國新君主繼位的消息傳出,在加勒比海的大英國協國家,部分人士呼籲不再接受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並要求英國為殖民時代的販奴暴行提供賠償。

2020/09/18 | 張宇韶

左派、右派的意識形態已不是二分法,追求同質化才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傳統「後設敘事」或「二元性」的左右光譜已經趨於重組,在不同的公共政策中,左與右的位置可能隨時異位或置換,虔誠宗教信仰者可能支持勞工權益,追求解殖的激進份子可能同時擁抱保守的民族主義,這時候社會的真正敵人,其實是極端偏狹,追求「同質化」的基本教義者或是威權政體。

2018/07/05 | 張宇韶

解殖論者對柯文哲丟鞋,究竟在主張什麼?

解殖論者始終認為中華民國一直以「流亡政府」或「外來政權」的名義在台灣遂行殖民統治,應該透過「正名制憲」與「獨立建國」的激進手段,徹底推翻這個非法政權,然而,這些人的盲點與思考死角在哪呢?

2018/05/29 | 張宇韶

友邦一斷交,台灣民粹社會就會出現的三種論點

不論是解殖論、藍營、紅統人士,網路社群的言詞交鋒總不亞於兩岸在外交戰場上的煙硝,但這些主觀、情緒性甚至跳針的言論,缺乏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的知識,不斷分化且欠缺共識的結果,讓台灣變得像是一個民粹的社會。

2018/01/16 | 張宇韶

藍綠操作下的「美好年代」,蔣經國只是個廉價的政治圖騰

前總統蔣經國逝世30週年之際,不分朝野都颳起了一陣「懷念經國先生」的風尚,話雖如此,藍綠大多都將蔣經國化為廉價政治動員的圖騰,反而少能正確的面對其歷史地位。

2017/12/25 | 林艾德

「台灣保留了繁體字的美感」這種稱讚

我們不需要融合中華文化才能驕傲,我們大可以為自己的文化驕傲,我們不是什麼在華人世界比較之下最好的Chinese,我們就是Taiwanese,獨一無二的。

2017/12/25 | 林艾德

「台灣保留了繁體字的美感」=我喜歡你,因為你好像我前男友

我們不需要融合中華文化才能驕傲,我們大可以為自己的文化驕傲,我們不是什麼在華人世界比較之下最好的Chinese,我們就是Taiwanese,獨一無二的。

2017/04/20 | 憤怒男 呼嚕嚕

【插畫】下一個銅像誰遭殃?

近年去蔣化的社會運動還未落幕,近日又突然發生日據時代建設的嘉南大圳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的銅像遭到「砍頭」事件。

2017/04/19 | 張宇韶

解殖論與民族主義的荒謬:八田與一事件的再省思

諷刺的是,一個醉心民族主義的群體,高舉國家中心的旗幟去批評別人的殖民心態,至多只是「扛著右(紅)旗砍左旗」而已,從而流露著一股錯亂且怪異的語境。

2016/11/07 | 當今大馬

從蓮舫看台灣的日本情結

不處理日本殖民的遺緒,也意味著台灣將繼續捆綁在華盛頓設立的、二元對立的東亞冷戰當中,一再錯過與真誠期望東亞各國和平共處的美國人、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交往和諒解的機會。

2015/10/08 | 臺左維新

路名怎麼取,真的沒關係嗎?台灣青年世代的路名轉型正義運動

從解殖與轉型正義的立場,我們更要問,蔣介石所帶來的白色恐怖,剝奪了所有台灣人的尊嚴與自由,更使得許多台灣人命喪其手。在他死後,卻要以大量的路名、行政區、甚至學校來紀念,這是何等的荒謬?

2015/04/29 | 前六八九覺醒聯盟

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道的一天:回顧45年前的424刺蔣案

時序拉回到1970年的4月,該月18日,蔣經國獲美國國務卿羅吉斯的邀請,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分訪問美國,然而卻在22日於紐約市廣場飯店的旋轉門前,遭台獨聯盟成員黃文雄開槍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