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

欺詐或詐騙等(英語:fraud),是故意欺騙以獲取不公平或非法收益,或剝奪受害者的合法權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12 | TNL國際編譯

學經歷造假的美國眾議員桑托斯遭控詐欺等13項罪名,麥卡錫:若被定罪希望他辭職

桑托斯表示自己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且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及花旗(Citigroup)知名金融集團任職,但後續卻遭兩集團發言人否認,並強調桑德斯並沒有有任何在高盛或花旗的工作記錄。

2023/05/09 | 李秉芳

基層檢察官、立委質疑「打詐綱領1.5」淪為口號,法務部:將增設檢察官助理、補加班費

目前各地檢察署已被「車手」、「人頭帳戶」等詐欺相關案件給淹沒,4月時甚至有地檢署在累積3000多件案件後,一次性「洩洪」到檢察官身上。以新北地檢署為例,2021年新增案件數為26.8萬件,到了2022年暴增為31.5萬件,但法定員額才從472人增加為490人。

2023/05/04 | 李秉芳

行政院通過13億打詐綱領1.5版,目標攔阻率、詐騙集團查獲率提升5%

目前刑事局已與Meta建立「綠色通道」下架涉詐廣告,與LINE公司研議建置「紅色通道」下架涉詐帳號,也與Google建立打詐聯繫管道、加速冒名投資廣告下架。

2023/05/03 | TNL 編輯

im.B借貸媒合平台涉標售假債權詐騙25億,傳負責人捲款潛逃,金管會:已移送檢調

負責人曾國緯一開始道歉,公開坦承捏照虛假債權騙取投資人資金用於填補財務缺口,目前確定無力償還利息及本金,聲稱會用10年來還,但在協商過程卻發現曾國緯想以本票做擔保,身上卻連一張證明自己身分的證件都沒有。

2023/04/13 | 李秉芳

誘騙88台灣人赴柬埔寨當「豬仔」,人口販運集團主嫌李振豪一審判18年

根據台北地檢署調查,李振豪曾在竹聯幫自創東新會,原先以經營酒店維生,2022年11月在臉書刊廣告,徵求有意願到柬國從事博奕、遊戲客服、拍攝AV的國人,誘騙失業、負債、更生人口、八大行業從業者到柬國。

2023/04/10 | 李秉芳

詐騙集團1年吸70億,電商外洩個資「0裁罰」?政府研擬投資廣告實名制,提供帳戶也要罰

在各類詐騙手法中,假網拍詐騙案數量第一,假投資詐騙案數量排名第二,共發生6600件,但假投資的總財損34億2255萬元居冠。

2023/03/23 | 李秉芳

行政院會通過修法,詐騙集團誘拐「豬仔」未遂最高判7年,拘禁致死最重可判無期

近年來台灣的詐騙行為,開始發生質變,漸漸涉入暴力組織犯罪,不僅把人誘騙出國,拘禁虐待威脅加入從事詐騙,甚至在台灣也發生私行拘禁人頭帳戶,不配合即毆打凌虐,還有人因拘禁死亡。

2023/02/04 | 羅子恆

遭特斯拉股東控詐欺獲判無罪,馬斯克:一則糟糕用詞的貼文,並不意味詐欺行為成立

馬斯克2018年在推特發布「私有化」特斯拉的消息,卻因遲遲沒有動作遭股東指控詐欺,法庭上馬斯克辯稱貼文的內容是真實的,只是後來計畫改變,他也強調自己的推文影響力不大,應該不會造成特斯拉的股價波動,經過庭審,最終判決結果出爐,馬斯克獲判無罪。

2023/01/19 | 李秉芳

「88會館案」檢方查扣現金4811萬多元、泰達幣2億,主嫌郭哲敏20筆不動產也遭聲請扣押

檢方查扣現金4412萬3000元、虛擬貨幣641萬2959顆USDT泰達幣(折合新台幣約2.06億元)、手機、存摺、車輛1部、名酒55瓶、名牌包34個、鑽石4顆、黃金及保險箱等,並聲請法院扣押郭哲敏的台北及桃園不動產20筆。

2023/01/19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馬來西亞MBI集團創辦人張譽發涉嫌詐欺,泰國法院下令將其引渡至中國

MBI集團在泰國辦事處位於一塊超過16公頃的土地上,並從事價值超過100億泰銖(約新台幣91億元)的業務,包括酒店、娛樂場所、遊樂園和房地產等。2018年,馬來西亞當局指控創辦人張譽發涉嫌從事金融犯罪,其資產也因與直銷詐騙有關而被沒收。

2023/01/13 | 精選書摘

李貴敏《美魔女律師教你生活不犯錯》:網購收不到貨或收到假貨,只能自認倒楣嗎?

一名大學畢業生,某天在特定網站上看到比市價便宜的智慧型手機及平板,就立即下單並轉帳付款,但遲遲未收到商品,其後上網查看,才發現該網站已不存在。就此,民眾享有什麼權利?網路販售業者又應該擔負什麼法律責任呢?

2022/12/21 | 李秉芳

趙介佑涉販毒詐欺二審判決出爐,聲明放棄交保上訴,並砲轟何志偉利用他政治鬥爭「欠缺道德與良心」

趙介佑說,他2014年入黨,直到去年被開除黨籍,這輩子只有2016年時代表何志偉陣營參選市民代表時到過市黨部投過一次票,且2018落選後就與黨沒關聯,也和父親斷絕往來,更沒有找任何人入黨,早就脫節多年,「如何染黑市黨部?」

TNL+ 2022/10/01 | TNL國際編譯

泰國狠母長期餵食子女毒藥,發重病照募款詐得2000萬泰銖,法院判死

泰國一位母親長期在子女食物中加入腐蝕性有毒物質,並利用社群平台宣傳子女虛弱的身體狀況,藉此透過公開募款獲得一筆龐大金額,甚至透過募款所得參與人口販賣及謀殺相關罪行。

2022/09/07 | 讀者投書

區塊鏈經濟的法律界線:「代幣」是不是有價證券?業者發行後跑路算刑事詐欺嗎?

看到LUNA暴跌與許多小幣跑路,以及美國SEC發起的多個調查,只要在區塊鏈上,「代幣經濟」都沒有法律問題嗎?讓我們來思考國際及過內的法規框架,來檢視加密或幣與法規的關係。

2022/08/23 | 法操FOLLAW

竊賊「猜」到你提款卡密碼並成功盜領現金,應該判什麼罪?

日前有一名竊盜犯偷走皮包後,自行透過皮包內的身分證,幸運的猜到被害者的銀行密碼並盜領。有趣的是除了偷竊之外,盜領的部分犯了甚麼罪呢?以「不正方法」來解釋盜領行為似乎又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