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TNL+ 2023/11/28 | 德尼思化

《我們都是被星光哄騙的孩子》:街頭巷尾的行為藝術,擺攤詩歌連結陌生的途人

我們很常在香港看見各式各樣的文藝活動,但大多要預先報名,對議題有一定理解,門檻不低。但詩人舉辦的「你出題我寫詩」,是在不同地方以「擺攤」形式,讓素未謀面的人可以在路過時任意參加。同時,她希望藉由這種形式,可以讓「沒有詩意的城市」,更加貼近藝術。另外,詩人強調了「自己」、「參加者」和「世界」的連結。吳敏鈴或許未必自覺,但其活動及理念,已和「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的精神互相呼應。

2023/11/27 | 德尼思化

閱讀韓祺疇:洞悉年月碰撞傷痕,留白和沉默之間書寫詩歌

世界、時代的割裂和對抗,各分派系,註腳再多,只會引來暴烈者的批判。文藝講求理解,因此遇事充滿障礙;不論愛和不愛,其實都有本質的雷同。

2023/11/25 | TNL 編輯

【2023金馬獎】王兵《青春(春)》獲最佳紀錄片,節制又忠實地呈現勞動樣態與青春生命力

【2023金馬獎】今年金馬獎紀錄長片的入圍,其名導雲集,陣容恐怕為本屆金馬之最,包含許鞍華的《詩》、蔡明亮的《何處》、趙德胤《診所》、王兵的《青春(春)》、林正盛的《撼山河 撼向世界》,其中,王兵的《青春(春)》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亮相,在坎城也收穫普遍好評。最終則由王兵執導的《青春(春)》順利獲獎。評審表示,中國代表性獨立導演王兵,以15年將鏡頭對準勞工生產重鎮,在勞工的密集勞動的日常中,不妄加批判,節制又忠實地呈現勞動樣態與青春生命力。

TNL+ 2023/10/04 | 德尼思化

小西《琉璃脆》:冷眼熱心的左翼詩歌,投身俗世的人間修行

小西潛心佛學,羅貴祥形容他「佛口婆心」,曹疏影則說其「佛是修行,左翼是情懷」。他曾如此自道:「但我始終相信,冷眼,是因為心裡有巨大的熱情、希望投入世界;反過來說,要真正投入世界,正正需要一對冷眼,穿透現實。」冷熱並存的思維,亦從《琉璃脆》可見。

2023/09/27 | 德尼思化

閱讀香港詩人周漢輝:詩歌重構城市面貌,實景之外的象徵意義

你可曾嘗試站在馬路等待時忽然抽離,冷眼旁觀眾人,彷彿有些莫名的荒謬?人群是那麼像羊群,思考者實屬少數,一切依從社會告誡,寵壞得像畜生。香港詩人周漢輝藉此觀察,由個別昇華至普遍:越過馬路後,人生不也是一樣要等待?另一組燈號擋住我們,生活並不順遂,社畜面對歲月的殺豬刀,無可反抗。

TNL+ 2023/09/01 | 德尼思化

《地納於心》:公屋詩系的記憶書寫,獨一無二的地方經驗和場所精神

公屋、街道和飲食,緊扣了香港普遍的共同經驗,三者仔細區分亦有不同之處。公屋和街道同是空間,前者是居住空間,容納的更多是私密體驗,是區隔外界的避風港;後者則為公共空間,像波特萊爾形容人來人往,充斥陌生群眾行走和聚集的大街。而飲食和地方相連,異鄉人最容易因味道彷彿回到故土,既私人又公共的舌尖世界。從篇幅來說,周漢輝顯然最用心於「輯一香港公屋詩系」,接近全書的一半,詩量遠超於其他兩輯,也是詩集最令人驚喜之處。

TNL+ 2023/08/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詩境與土耳其咖啡的享受——讀鄺健行《摘藝西東:希臘﹒中國》

雖說全書以專欄雜文為主軸,但鄺健行教授從不輕視,他在〈自序〉中明言自己下筆擬稿都用上「正學」文章的態度,寫得十分認真。能融化知識學問,平衡理智與情感的文章,本身都可以歸入學者散文一類。香港的學者散文發展成熟,蔚為大觀,名家輩出。若究其系譜脈絡,自可上追五四時期的胡適、周作人和梁實秋等學者作家。當中,鄺健行教授就多次提到周作人。文章風格有沒有受到影響,這不好說,留待他人研究,但至少深入了解過周作人是肯定的。

TNL+ 2023/07/01 | 德尼思化

《戒和同修》:人物雙寫的詩歌技藝,生命的遲疑與輕逸盤旋

詩歌除了我們現在主流認為的個人抒情、私密性質,在《戒和同修》一書,也具有展示詩人與萬物建立的規範,並通過讀者閱讀詩歌,攜手與你我共同修行。這是屬於以往古典傳統詩學的企圖,由小我以至大我的美學理想。或許這種詩意、看似玄奧的說法太過神秘,但翻閱文字向來能夠接觸心靈。

2023/05/06 | 德尼思化

閱讀Forest:異地戀的不安與浪漫,有情人永不放棄

Forest的情詩不止感傷,多有深刻內省。孩童相信童話,那些幸福美好的星光,誰又想到幻象背後的現實落差巨大。我們都曾被哄騙,成為日後希望的陷阱。

TNL+ 2023/03/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於是於是,戲以成詩——讀飲江《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是次詩集,跟上一本詩集同是「新曲加精選」,收錄詩歌共112首。不少新錄作令人眼前一亮、欣然莞薾。當中有些是詩人為自己七十歲生辰所寫的作品。詩歌起首典故頗多,但不甚阻礙我們理解詩歌,以至感受詩人心境。

TNL+ 2023/03/20 | 鍾喬

從《千年之遇》到《千年之外》,我們恰在劇場裡,與時間搏鬥著

胡德夫以〈撕裂〉這首歌,將老兵在當代島嶼洞穴症候群中被排除的記憶,從肺腑湧現之際,恰是坂本弘道的提琴,最具撞擊性介入的每一瞬間。相同的,在〈美麗的稻穗〉一首排灣古謠中,提琴的弦,將一首歌謠拉往無限的天空,而後又輕輕置放在記憶的海洋中。

TNL+ 2023/02/28 | 德尼思化

【香港新文學】馬玉江《詩十六首》: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與堅持,亂世憂患的生命美學

馬玉江〈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盡見孤獨、掙扎之苦。開首「影子在一灘血中冬眠/保護為青春祈禱的人」,逝者以血液保護仍在為美好祈禱的生者,令我們想及不少2019年以死相諌的悲劇。淚水無聲,有良知的人,只能抱緊腦袋,「在心律不齊的城市裏打轉」。

2023/02/21 | 方格子vocus

ChatGPT回應「AI能否寫出一首好詩」:看來詩人暫時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

詩人如同販賣矛盾的商人,每完成一首作品都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極端一點我們甚至可以說:寫詩,就是不斷證明自己未能寫詩的過程。這般情況下,AI透過學習寫出來的作品,自然難以成為偉大之作。一名詩人如果能夠被AI完整學習,在文學觀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他同時是一名失敗的詩人。然而,只有我的一方言論不夠公平,於是我也請ChatGPT反駁我的論點,想不到它沒有打算為AI護航,得到的回答如下:

2023/02/21 | 方格子vocus

ChatGPT回應「AI能否寫出一首好詩」:看來詩人暫時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

詩人如同販賣矛盾的商人,每完成一首作品都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極端一點我們甚至可以說:寫詩,就是不斷證明自己未能寫詩的過程。這般情況下,AI透過學習寫出來的作品,自然難以成為偉大之作。一名詩人如果能夠被AI完整學習,在文學觀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他同時是一名失敗的詩人。然而,只有我的一方言論不夠公平,於是我也請ChatGPT反駁我的論點,想不到它沒有打算為AI護航,得到的回答如下:

2023/02/17 | 德尼思化

非如此不可?辛波絲卡致給所有人的〈一見鍾情〉

我們談起一見鍾情,總會有兩種反應,認為那是欺騙大眾的話術,俗套難耐;又或戀人深信的唯一 ,soulmates的相遇。辛波絲卡卻形容為:無數次的擦肩而過。

2023/01/04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窄路微塵》的溫柔

弱勢描寫得高尚又可憐的電影很多,立意為弱勢發聲的電影更多。但《窄路微塵》導演沒有一味渲染同情,也沒有把唔做爛人一事說成簡單選擇,而是把Candy的道德掙扎如實呈現:在爛世界做爛人的人生實在太吸引了,甚至看起來像唯一的生存之道。

TNL+ 2022/12/29 | 德尼思化

讀〈父親的背囊〉和〈重陽〉:從西西的悼念,學習如何悼念西西

蘇東坡「但願人長久」,西西「請賜我們/不散的筵席」,都是追求圓滿的宏大發願。我們知道這並不會成真,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卻無阻千百年來人類普世共同的祈求。

2022/11/08 | 德尼思化

閱讀文於天:主流喧嘩以外,書寫世間悲涼心聲,重拾一些不重要的事

香港詩人文於天,如武俠小說的筆名,闖入文學江湖。他的文句哀而不傷,以獨樹一幟的詩風奪得多個獎項,出版《狼狽》、《晚冬》,句子銳利,劍刺人心,打動無數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