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詩歌(英語:Poetry)是一種有節奏和韻律、表達凝練、結構多樣、用於反映生活和表達情感的文學體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4/01 | TNL香港編輯

香港晚報:保安局擬全港懲教所增智能系統,可監察特定字詞

保安局在立法會提議在全港懲教院所推行「在囚人士綜合智能通訊系統」,指該系統可自動監察特定字詞,有助精簡人手,和介入潛在異常、突發事件。

2022/03/13 | 精選書摘

《吉檀迦利》:我以愛的名義,正式向你們發出呼求——印度文豪泰戈爾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答謝詞

我獨自坐在了露臺上,不禁捫心自問,究竟是什麼樣的緣故,使我的詩歌被西方的世界所接受,並得到了這份殊榮?儘管我們分屬不同的種群,自小又被海洋和巨大的山脈分隔開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那時我並不是基於起初的那份興奮,而是對我自己真實內心的一份質疑,我在那一刻,的確是充滿了謙卑。

2022/02/08 | 讀者投書

不是詩人,是歌人:比利時大香頌家Jacques Brel

Jacques Brel一生前衛,且敢言敢愛敢恨,唯早年保守的法國社會十分執著於「香頌」和「詩歌」的分別,Brel並未獲視為作家。

2021/11/12 | 方格子vocus

李白〈關山月〉賞析:單憑創造性的想像,就把交錯繁複的感受寫得傳神寫真

李白最善於使用古樂府來創作新詩篇,他不會老老實實照搬古人的東西,一定要放一些自己的創意與感受。這種五言的樂府詩,不但接近律詩,而且蘊含著李白自己的歷史想像與情境感受。

2020/10/08 | 精選書摘

《聶魯達回憶錄》序:重新閱讀他的生平,延續且豐富詩人未曾結束的生命故事

聶魯達自己在簡短的前言中,指出本書的特殊之處:「回憶錄作家的回憶與詩人的回憶不同。他們或許生活經驗少,但卻忠實記錄許多外在的事物;他們經營細節來消遣讀者,讓我們看到他們那由時代光影交織出的幻象。」

2020/04/19 | 精選書摘

《異托邦指南/詩與歌卷》:重遇巴布狄倫,美國夢背後更為複雜與黑暗的美國精神

巴布.狄倫還在寫下去,以歌、以詩、以回憶錄甚至小說的方式,他時而回去民謠草莽之根,時而狂奔到蘭波的幻象國度,時而則在摩登都市的霧與人海中浮沉⋯⋯這些都是他質問自己的方式,他也越來越樂於在自身的深淵裡暢泳,喃喃自語而不管我們是否能聽懂。

2019/09/06 | Mehk Chakraborty

筆和詩句更勝百發子彈:喀什米爾用「諷刺藝術」突破印度封鎖

在被占領的喀什米爾,其傳統民俗影院或街頭藝術表演把諷刺藝術和異議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年輕人們更把許多詩歌、諷刺模仿秀發揚光大。

2017/08/30 | 精選書摘

一闋女性集體悲劇交響曲:《紅樓夢》人花互喻與象徵寓意

曹雪芹以兩種方式傳神寫照,加強各個人物的特點,促進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其一是以具體的代表花給予美感造型與生命形象,甚至將人物的人生遭遇具象化,達到人、花合一的境界。其二則是以抽象的概念給予指引,透過一字定評傳示人物的心靈特質與精神核心,具有蓋棺論定的意味。

2017/08/29 | 精選書摘

一闋女性集體悲劇交響曲:《紅樓夢》中的人/花互喻與象徵寓意

曹雪芹以兩種方式傳神寫照,加強各個人物的特點,促進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其一是以具體的代表花給予美感造型與生命形象,甚至將人物的人生遭遇具象化,達到人、花合一的境界。其二則是以抽象的概念給予指引,透過一字定評傳示人物的心靈特質與精神核心,具有蓋棺論定的意味。

2017/07/22 | 精選書摘

印傭來港10年:終日照顧別人孩子,自己女兒卻成了陌生人

印傭母親Arumy:「人生並不公平。我多想照顧自己的孩子,但結果卻在照料別人的孩子。但我照顧琳達不正是為了希雅嗎?我的收入將能給希雅一個更光明的前途。」

2017/07/21 | 精選書摘

印傭寫下骨肉分離的故事:《風暴中希雅》

「人生並不公平。我多想照顧自己的孩子,但結果卻在照料別人的孩子。但我照顧琳達不正是為了希雅嗎?我的收入將能給希雅一個更光明的前途。」

2016/09/02 | BIOS Monthly

旗津海上風雲(三):島嶼.詩樂園

在旗津區公所和醫院之間的空地,是兩座風格氣派的墳墓,其中一座還有著羅馬宮殿式的屋頂和石柱。可想而知,墓中埋葬之人非富即貴,因此墳墓才能在此屹立不搖,他(她)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