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詩集

詩歌(英語:Poetry)是一種有節奏和韻律、表達凝練、結構多樣、用於反映生活和表達情感的文學體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0 | 精選書摘

【詩集】《平庸之作》推薦序:在詩人不斷對生死的追問裡,死亡的神秘與可怖卻漸漸消弭

有會心的讀者當然可以看出,何杉的詩作中瘟疫一般的死亡氛圍從何而來。它有無力的疲憊,有時事的沈痾,也有何杉在其生死觀背後表現出來的時間觀,這為何杉的寫作帶來了語言上的顯著特點。流動般的敘述方式和語感,讓何杉在他的詩作中構建起一個「流動性的世界」。

TNL+ 2023/07/01 | 德尼思化

《戒和同修》:人物雙寫的詩歌技藝,生命的遲疑與輕逸盤旋

詩歌除了我們現在主流認為的個人抒情、私密性質,在《戒和同修》一書,也具有展示詩人與萬物建立的規範,並通過讀者閱讀詩歌,攜手與你我共同修行。這是屬於以往古典傳統詩學的企圖,由小我以至大我的美學理想。或許這種詩意、看似玄奧的說法太過神秘,但翻閱文字向來能夠接觸心靈。

TNL+ 2023/03/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於是於是,戲以成詩——讀飲江《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是次詩集,跟上一本詩集同是「新曲加精選」,收錄詩歌共112首。不少新錄作令人眼前一亮、欣然莞薾。當中有些是詩人為自己七十歲生辰所寫的作品。詩歌起首典故頗多,但不甚阻礙我們理解詩歌,以至感受詩人心境。

TNL+ 2022/10/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難解的夢與苦海之詩——讀李顥謙《夢或者無明》的散文詩

長久以來,香港的詩集一直無法擠身主流,比較暢銷的文學書籍往往是散文和小說;而《夢或者無明》是李顥謙的第一本詩集,則意味著沒有過往累積的讀者群——由此可見,此書的銷售速度之高代表詩人在短時間內成功凝聚了一群新讀者。

2022/10/16 | 精選書摘

《光上黑山,寧靜海》推薦序:藍血,藍水域,放養在血中的詩們

《光上黑山,寧靜海》收錄了胡家榮自二〇〇六到二〇〇八年間的作品,還原了一段完整的創作歷程,包含了身心面臨嚴峻考驗時的回應。除了序詩和代跋的詩作,詩集中所有作品是以創作的先後,恢復原初的順序成為《光上黑山,寧靜海》。

TNL+ 2022/09/29 | 火苗文學工作室

【香港新文學】請不要框框,不要籠子——讀西西《動物嘉年華》

「框框」和「籠子」不只是物質上的界限,更是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我們都應該超越,繼而能彼此交流、感通。我認為這是整本詩集的基調。

2022/06/19 | TNL特稿

【書評】《台灣我的祖國》:台語詩句道出對母土與親族的愛,開闊的氣度有如唐朝的邊疆詩

胡長松的詩或許可歸類為「尚強主義」,那是外表與形式陽剛,好似有侵略性——究其真心本意,是要來保護更多的弱者,讀者卻一時看不清。

2022/05/21 | 精選書摘

【詩集】陳依文《棘冠薔薇》選摘:以薔薇品種的特色,帶出愛與人生的意義

全詩集以薔薇品種分類,共有六輯,分別是「玉鬘」、「桃樂絲」、「檸檬酒」、「黑魔術」、「秋日胭脂」與「金色邊境」。每一品種皆以其特質和人生心境做連結,一邊讀詩,亦能一邊體驗視覺、嗅覺與內心的多重感受。

2022/05/11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專訪】《文學裡沒有神》作者沈眠:我想要用心活在無題的人生裡,完成自己的多樣性

《文學裡沒有神》又是怎麼來的呢?沈眠笑言:「詩歌語言上也許我沒有突破和創新,但在詩集結構與內容編排,我可以有一些先前沒有看過的做法,《文學裡沒有神》就放了五種編碼系統交錯行進的方式,這是一本變奏詩集。」

2022/03/13 | 精選書摘

《吉檀迦利》:我以愛的名義,正式向你們發出呼求——印度文豪泰戈爾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答謝詞

我獨自坐在了露臺上,不禁捫心自問,究竟是什麼樣的緣故,使我的詩歌被西方的世界所接受,並得到了這份殊榮?儘管我們分屬不同的種群,自小又被海洋和巨大的山脈分隔開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那時我並不是基於起初的那份興奮,而是對我自己真實內心的一份質疑,我在那一刻,的確是充滿了謙卑。

2022/02/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作者田品回:寫作和旅行,都是我拉開距離的方式

田品回細想,寫作讓她用另一種角度,審視被書寫下來的情緒、感受;而旅行,則讓她在過程中認識自己、看到多種不同生活的樣貌。「除了熟知的生活模式,我也好奇還有哪些不同的、能活下去的方式。」

2022/02/06 | 李修慧

【書評】《偽神的密林》:難以輕易滑過的小刺讓你停頓、揣想時,詩的美感就由此而生

在《偽神的密林》中,每一句話都直白,句式也都非常簡單,我們可以輕易的從一句一句讀下去,當閱讀如此迅速,而詩句的邏輯卻令人忍不住停頓、駐足時,往往能有最具張力的效果。

2021/10/28 |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宣傳當兵、歌頌普希金,斜槓公務員曾今可與《亂世吟草》

在曾今可的類自傳詩集《亂世吟草》遂成為我們認識這個人的重要途徑。在這本詩集裡他一定程度地依時序「編輯」了自己的人生,以史實的角度而言,這未必是值得信賴的史料,卻是他少數自述身世的文獻。

2021/09/24 | 精選書摘

《愛人蒸他的睡眠》推薦序:依照他獨特的建築心法,打造一個愛的詩意空間

陳顥仁的整本詩集裡,愛佔有一個絕對的位置,像是金字塔的頂端,如同前述的燈泡,居高臨下、發著光,然而顥仁在燈下卻照射出自己的陰影;在愛裡他的抒情主體似乎處於被動、劣勢。

2021/04/21 | 方格子vocus

越南裔詩人的一本小冊子,卻承載著滿滿的、亞裔都很熟悉的痛

又翻了很多亞裔詩集,居然躲不開的主題就是父母和父母給予的痛,當然也有因為喪父喪母寫一本詩集悼念的,但痛有多數。不禁感嘆,這是從小到大怎樣的一種綑綁的力量啊,任詩人怎樣破繭而出,都是一隻鮮血淋漓的蝴蝶⋯⋯ 

2021/02/09 | 精選書摘

《忐忑》導讀:栩栩之詩彷彿破蛹成蝶,字句閃爍鱗光

感官與用典,自我與世界,《忐忑》中的詩作主題無一不在這至大與至小間迴還拉鋸,在茫茫無垠之中落錨,上下四方求索。

2021/01/31 | 藍玉雍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書評:「一個字一個字地沾溼稿紙」,讓苦惱、悲傷化為自在的吟唱

很多人以為創作是為了擺脫陰影,得到解放,但寺山恰恰相反,透過書寫他讓陰影持續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以此來慢慢消化。詩變成不是發洩,而是化為一瞬畫面的,哀傷的挽留。透過文字去好好凝視情感,使之成為意境無限的畫面。

2020/12/27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專訪孫得欽:如果文學是救贖是力量,沒有道理越寫人生越糟吧

孫得欽認為:「我感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我喜歡用普通乃至庸俗的字詞。而與其說我的創作轉變了,還不如講是因為生命經歷了巨大的改變,創作只是反應這件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