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
《我說,所以我存在》:對人類而言,語言及其所有面向,正如同水之於魚
作者庫布拉是流利的多語者,她以土耳其語字詞表達的鄉愁無法完整複製到德語的經驗,精準地陳述了語言的限制和力量。除了以移民二代、多語者、伊斯蘭教信仰的多重標籤,即框架外的異己者視角來探討政治立場的形塑之外,她同時大量引用學術、實務與日常經驗來說明,人們在使用語言表達意見時會因語言限制而出現盲點,甚至因為忽略字詞的可能差異或是預設前提偏頗了論點。
2023/06/28 |
安德魯所羅門《比遠方更遠》:身障者的烏托邦?人人通手語的印尼峇里島「聾人村」
在《背離親緣》裡,臨床心理學家安德魯.所羅門讓我們看見接納異於我們的孩子有多難,以及接納可以如何發生。在《比遠方更遠》中 ,身兼報導者的他前往過去近三十年發生劇烈變革的地域,點出接納異己之難,以及此一艱難所透露的寶貴訊息。
2022/11/30 |
《古代中國與越》:關於「越」的語言學研究——原始南島語系與侗台語的關係
何謂越?越人又是誰?越人和中國人之間又是何種關係?本書可謂是首次全面、深入地分析「越」這個漢字標籤背後所隱藏的歷史真相。透過作者錢德樑(Erica Fox Brindley)的精彩研究,解答了很多與越相關的歷史文化上的疑問。
2021/07/28 |
《馬、車輪和語言》:追尋駿馬與車輪的草原足跡,重新理解現代世界的歷史開端
本書所關懷的不只是考古學及語言學,更有著深刻的現實意識。作者將歐亞草原視為一種「文化橋樑」,而草原文明就肩負著重要的文化傳播功能。作者透過大量可靠的考古證據,建構出遠古草原文明的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的真實圖像。
2021/06/22 |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抽離式自我對話」創造了情感距離,一秒就能轉換情緒
如果改變我們思考時使用的字眼,能讓我們快速抽離、應付壓力,那我們可以合理推論,轉換用語也能影響我們的內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