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13 | 德國之聲

孟加拉紡織工人調薪近六成,紡織廠要求H&M等品牌共攤成本

在服裝工人罷工抗議、與警方發生衝突後,孟加拉國政府宣佈最低薪水將上漲近60%,該國的幾家服裝工廠正在要求其國際客戶幫忙負擔這筆強制增加的費用。

2023/10/26 | 讀者投書

基本薪資連七漲為何民眾感受不到?和日韓相比台灣有一個最基本的劣勢

基本薪資的調整,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以及某些長期超低薪的族群來說確實會有幫助。但由於物價的漲幅太高且台灣的基本薪資長期過低,導致就算多次調薪還是遠低於國民所得將近的國家。而和韓國和日本相比,台灣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劣勢,就是台灣的法定基本薪資實在太低。

2023/09/26 | Roy Ngerng

訂定「最低工資法」時勞動部提出十個指標,但真正有意義的只有其中兩個

在勞動部透露納入「最低工資法」設定最低工資調幅的十個指標中,其實只有兩個有意義——即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以及消費者物價上漲,這兩個和生活成本有關的指標,而其他指標並不是影響最低工資設定的關鍵,反而是最低工資將影響它們的增加。不相信嗎?讓我證明給你看!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成立研究小組、CPI納入應參採指標,違者最高罰150萬

行政院今(21)日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未來將設11人研究小組,每年4月及審議會前30天須提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其中含2名外聘學者,盼讓報告內容更客觀。若草案通過,未來勞僱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者最高開罰新台幣150萬元

2023/09/08 | Roy Ngerng

明年基本工資調升至月薪27470元、時薪183元——工資漲幅究竟該不該與GDP成長掛鉤?

林伯豐「基本工資增幅不應超過GDP」的邏輯很奇怪,他想讓台灣的基本工資成長與GDP一樣慢,事實上,正是在台灣經濟放緩的時候,基本工資應該更快上調,以拉動國內消費和利潤,使經濟得以擴張。更何況GDP成長百分比並不是衡量經濟成長的最佳指標,更好的衡量標準是使用貨幣價值成長進行比較......

2023/07/14 | 精選轉載

衛福部表面上為民間社工加薪,事實上只是「薪點制」改「定額制」糊弄大家

在加薪的背後,政府也默默地用其他手段在調整他們預算的虧損,讓他們台面上看起來好看,帳面上看起來平衡。說實在的有太多事情沒有告訴大家,所以當時候說是一個朝三暮四的制度。

2023/06/01 | 李芯

行政院公布明年軍公教調薪4%,公立大專學術加給調升15%,全教總:調薪應法制化、反映物價水準

除了軍公教調薪4%以外,陳建仁表示,為了強化延攬、留任教研人員的誘因,並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公立大專院校助理教授以上的教師學術研究加給,及中央研究院相當等級人員的專業加給,都調整15%。

2023/05/13 | 運動視界

中職薪資制度向來「對資方有利」,吳哲源「被指定薪水」不是個案

在職業運動場上,談薪水對於生涯有限的球員來說,是賽季結束後至關重要的是,但這個情況在中職的洋將與本土球員來說,他們面對相當不同的情況。外籍球員走「美規」,先簽約、訂期限、後上場的制度,而像吳哲源這樣的本土球員,就會出現薪水未定卻要配合球團春訓、出賽的情形。

2023/01/23 | 方格子vocus

考績不如預期該怎麼辦?離職是一個選項沒錯,但它絕對不是第一個

我們都知道考績的好壞,跟目標達成、工作產出與實質貢獻有關,但它其實與你跟主管對於績效標準、工作方法是否有共識,甚至彼此的關係好不好,也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欠缺對後者的認知,難保不發生,你還是那個你,用同樣的方法做事,做出差不多的成果,但在打考績時滑鐵盧卻百思不得其解。考績不如預期主要起因於「部屬與主管對於期望、標準或做法的不一致」,它通常在以下情境會發生。

2023/01/03 | 《思想坦克》

民進黨還在乎中小企業嗎?調升基本工資,服務業真的「很有感」

過去中小企業主有很高的比例是支持民進黨的,但過去兩年,當他們最辛苦、最困難的時候,政府選擇用他們的血肉來滿足全民調薪的政策目標,所以當執政黨需要他們的時候,可能他們即使含淚也投不下去了。

2022/12/16 | TNL 編輯

英國史大最大護理人員罷工:工會要求19%調薪,若不解決恐持續到明年5月

號召本次罷工的英國最大護理人員工會「皇家護理學院」表示,由於政府拒絕重啟薪資談判,讓護理人員只能走上街頭,目前也已經有不少保守黨要員發難。然而,工會要求19%的薪資漲幅,是根據什麼理由呢?

2022/11/21 | 商社男

便宜的日本(薪資篇):調薪無感的「低薪日本」,其實也不低

無論從日本或是台灣媒體上的綜合訊息看來,日本好像真的在薪資成長這塊沒什麼變化,在日本工作所領到的薪水甚至不一定會比在臺灣多?真的是如此嗎? 

2022/08/10 | 李芯

勞動部拍板家事移工調薪3000元、月薪達2萬元,弱勢家庭每月補貼3000元

勞動部今日與就業安定基金管理會充分討論後,通過勞動部所提的「家事移工建議調薪措施」,除了家事移工每月薪資由1.7萬元調高到2萬元,如果移工在同一雇主工作滿3年續聘,建議雇主再加薪1000元到2萬1000元,如果滿6年建議再加薪1000元。

2022/07/20 | TNL 編輯

台鐵留才調薪方案惹議:7000位基層員工幾乎被排除且未曾協商,工會盼資方公開道歉

台鐵局今(20)日就公司化子法再度與台鐵企業工會協商未果。另外,台鐵兩大工會更對日前的留才調薪方案表達不滿。工會質疑,第一線人員幾乎被排除,副局長等高階主管反而在列,且資方從未與工會協商過。

2022/06/13 | 曹新南

大缺工時代正式來臨,HR們該為公司做好那些內部調整?

在疫情之下,許多行業都浮現出缺工、人才流失的問題,或許HR或企業雇主也可以趁這個機會,檢視一下內部是否該來一次結構大整修,徹底增加企業在同行間的人才吸引力。

2021/11/24 |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各種「薪水」的英文怎麼說?月薪、日薪、佣金各不同

2021年進入最後衝刺,在期待年終獎金、尾牙紅包的同時,是不是也有人正在積極尋找轉職的好機會?作為轉職福利的首要考量,現在就來一探與薪資有關的關鍵詞彙,了解不同用字遣詞的差異。

2021/11/18 | TNL 編輯

行政院拍板:政府約聘僱人員、工友比照軍公教明年調薪4%,估20萬人受惠

屬於中央機關的非正式編制人員共15萬人,行政機關1萬多人,營業基金人員約13多萬,包含公立大學、醫院、部立醫院,學校附設醫院非正式人員等;屬於地方政府的非正式編制人員粗估約5到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