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論文

論文(英語:thesis、article thesis、papers、articles),為自然科學或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且用來進行科學研究、描述或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4 | 王偉雄

寫哲學期刊論文的狂迷與鼓舞

出版期刊論文是拿終身教席(tenure)和升職的必要條件,我十多年前已升至正教授,寫期刊論文已沒有多大的實用考慮,純粹是興趣推動;現在進入了狂迷階段,就更加注重興趣,過癮最重要。然而,論文始終是寫給別人看的,最理想是寫時過癮,寫成滿意,出版後有人欣賞。

2023/08/14 | 王偉雄

哲學思考的璀璨

對我來說,寫作——尤其是寫論文——是哲學思考重要的一環。假如這些年來一直只是看書、思考、做筆記、和別人討論,而沒有寫論文,我的哲學思考一定沒有現在的深入。我的很多哲學觀點都是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逼出來」的。

2023/07/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史丹佛大學校長因學術醜聞請辭,大一生任校園記者不懈調查拉他下馬

他的父親彼得(Peter Baker)回憶說,他當時告訴兒子:「小心點。這個男人是世界知名科學家,而你只是17歲的孩子。」貝克的雙親都是記者,曾報導戰爭及總統。

2023/07/19 | TNL 編輯

台大國發所風波再起:蔣絜安遭指控碩論涉嫌抄襲,新黨游智彬:客家鄉親之恥

台大國發所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治人物的碩論抄襲議題再次掀起熱議。新黨游智彬痛批,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蔣絜安就讀台大國發所在學時撰寫的碩論,不僅大肆抄襲其他記者的新聞報導內容,甚至還是自我吹噓、胡亂拼湊的政績奉承文。

2023/06/13 | 李秉芳

控蔡英文論文造假被反告毀謗名譽,彭文正二度向檢察官求償200萬元被駁回

彭文正第二次向黃姓檢察官提告求償;第一次彭文正以黃姓檢察官論斷他的主觀心態為「心生怨懟,為對此表示抗議並謀求生路」涉及抹黑人格與名譽,求償200萬元,一審判決就被駁回。

2023/05/23 | 賴詩涵

國民黨議員控立委賴惠員論文涉嫌抄襲,中正大學將啟動調查

國民黨議員指出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的論文涉嫌抄襲,經系統比對有36.8%的內容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重複的資料,更有22%的內容與另一位早她3年畢業的同學相同。賴惠員則回應,相似部份大都是文獻回顧及資料引用,與抄襲無關,更符合抄襲檢測工具「Turnitin」24%之內的標準。

2023/04/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嚴控科研改寫COVID-19敘事,妨礙疫情溯源調查

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中國研究人員早在2020年1月就從武漢市場收集到、卻對外國專家隱瞞3年之久的基因序列資料。對北京來說,控制和形塑疫情資訊是理所當然的做法,特別是在危機時刻。然而,部分審查行動扭曲了早期感染的時間線,這是個敏感話題,因為中國政府在早期感染的應對上面臨批評。

2023/03/17 | 李芯

憂違信賴保護,台大教務會議通過、14名在職專班畢業生將可換成未加註「在職專班」證書

在國發所在職專班接連爆出學術倫理爭議後,台大於111學年度第1學期的教務會議中做成決議,要在學位證書上全面加註「在職專班」,據了解,後續有在職專班在學學生向台大研究生協會陳情,認為在招生時並未說明要加註,現在加註恐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2023/03/12 | Esor Huang

ChatPDF:利用ChatGPT與PDF文件「對話」,AI幫你整理重點摘要

「ChatPDF」的用途正如它的名稱,讓我們利用ChatGPT跟一份PDF文件進行「對話」,你可以讓AI幫你整理這份PDF的摘要,詢問AI問題的時候會從這份PDF裡面找出答案回答你(而不會自己隨意生成),並且還會註明來自PDF的哪一頁!

2023/01/29 | 物理雙月刊PSROC

不愛說廢話的物理審稿人:當回應其他人的成果時,物理學家惜字如金

根據Publons對所有科學類的資料做的分析,高影響指數期刊的審查報告跟低影響指數的相比通常比較落落長。但物理類的審稿人偏偏就不信這套,平均來說,有些高影響指數期刊的審查報告比低影響指數的還要來得短。 塔羅尼說:「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物理學家重點放在稿件的品質。」

2023/01/21 | 讀者投書

以中國學術期刊文化迂腐化為例,提醒台灣必須確保健康審查文化

中國學術期刊文化迂腐,其來有自,因為中國學術文化掌權者是被標籤為所謂高級期刊主編,屬於比較強勢。而投稿的大學老師眾多,形成高級期刊主編有決定大學老師學術文章是否刊登的「生殺大權」。甚至出現自稱高級期刊服務中心的人員,主動打電話給投稿老師,說用15萬到25萬元,去登上某某高級期刊等學術偏差的文化現象。

2023/01/19 | 高重建

Aaron Swartz逝世十年,世界更形封閉

2011年1月6日,隸屬MIT麻省理工的警察和美國特工逮捕Aaron,指控他於較早前闖入一個配線間,並使用MIT的網絡大量下載學術期刊網站JSTOR的論文,其後聯邦檢控官控告Aaron「不誠實使用電腦」等多項罪名,Aaron面臨一百萬美元罰款及35年監禁。控辯雙方經歷年多談判,Aaron始終拒絕以罪犯之名接受半年刑期,最後走上輕生之路。

2022/1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hatGPT聊天機器人「像在跟真人對話」引發社群熱議,產出論文連防抄襲軟體都無法發現

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一週,在社群媒體引發熱議。科技圈大讚新工具解決複雜程式問題,問答過程像是在跟真人對話一樣。不過《紐約時報》同時也提出新科技的潛在風險,指出有專家認為,人類可能無法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執行人類想要做的事,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讓它們和人類競爭、相互衝突。

2022/12/09 | 李芯

僅國小畢業、南投縣議長何勝豐4年拿下亞大碩士,監察院要求檢討「吳寶春條款」

監察委員賴鼎銘、范巽綠、浦忠成昨(8)日發新聞稿指出,何勝豐以小學學歷迅獲碩士學位又論文抄襲事件,凸顯學校濫用「吳寶春條款」做碩士招生的巧門,因此質疑教育部是否嚴審大專校院「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的適用資格,以及學校指導教授有無把關論文品質等等。

2022/12/05 | 李芯

鄭文燦、蔡適應尚未對論文撤銷提出訴願,潘文忠:論文問題將在1月校長會議討論

針對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蔡適應的論文接連被撤銷的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希望在大學自治的前提下,討論出一個精進處理機制,並提出在1月份的校長會議討論。他數度強調教育部的立場,「不要因為有個案,讓台灣的學術從此進入國家的管制」。

2022/12/03 | TNL 編輯

台北大學博士學位遭撤銷,蔡適應:尊重審議結果,將依法提出申訴

在鄭文燦於12月2日表示台大國發所論文因涉抄襲而被撤銷後,蔡適應於3日表示知悉自己在台北大學的博士論文遭撤銷,並將依法提出申訴。九合一選舉期間捲入論文門的8位政治人物,各自的結果如何?

2022/11/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台灣崇尚菁英教育,選戰聚焦「論文」成特殊現象

報導開頭點出「在本星期六的選舉當中,某些候選人最棘手的挑戰不是來自對中國的立場,而是來自圖書館的書架。」部分觀點認為,挖掘學術上的違規行為在選戰中有效果,因為是台灣是一個深深崇尚菁英教育的民主國家,這一點從競選廣告看得出來,政治人物經常把學歷掛在看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