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語: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艾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獎項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並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與伊朗女性運動獲歐盟沙卡洛夫獎,人權運動者:獨裁政權懼怕人民

歐盟最高人權獎沙卡洛夫獎(Sakharov Prize)今年頒給伊朗已故庫德族女子艾米尼(Mahsa Zhina Amini)與伊朗的「女人、生命、自由」運動。10月初公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伊朗籍的人權運動者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今年兩項世界人權大獎都頒發給伊朗女性,對於伊朗人民有很重大的意義。

2023/10/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四通橋事件一週年:抗議男子彭立發至今下落不明,美議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2023年10月13日,是四通橋事件一週年,有網友在前稱推特的X平台表示,「今日四通橋邊上大量便衣,隨機查手機,各位注意安全」。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也特別選在當天提名彭立發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2023/10/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諾貝爾和平獎:伊朗維權人士穆哈瑪迪獄中獲獎,揭女獄友遭毒打到顴骨斷裂、腦震盪

穆哈瑪迪表示,伊朗政府有系統地虐待女性,且將女性「恐怖分子化」,造成更多傷害與恐懼。她在獄中目擊許多伊朗政府針對女性抗議者做出非常殘忍、令人震驚的肢體暴行,受害者年齡從未成年到70歲婦人都有: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若國際社會無法阻止普亭重現蘇聯帝國野心,可能影響台灣未來

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代表馬特維丘克認為,台灣地理位置雖與烏克蘭相距甚遠,「但台灣的未來將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定。」她說,「若我們能恢復國際秩序並阻止普亭,將對世界上其他領導人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2023/09/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諾貝爾頒獎典禮再度取消邀請俄、白羅斯大使參加,俄當局將俄籍和平獎得主列為「外國代理人」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將獨立媒體《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列為外國代理人,是俄羅斯更廣泛打壓受尊敬公民社會機構的行動一環。自2022年2月揮軍攻擊烏克蘭後,莫斯科加強祭出措施剷除異己。

2023/06/22 | 精選書摘

《向獨裁者說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談社群媒體,拉普勒新聞網如何以新科技「造浪」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新聞網站拉普勒新聞網(Rappler)創辦人瑞薩指出,菲律賓各種機構的建制都體質不良,貪汙更是國內大肆流行的病灶,因此他們透過新科技開發情緒儀表,以捕捉到這個社會感到無比挫敗的時代精神。

2023/05/01 | 方格子vocus

宗師、流亡領袖與性騷擾醜聞:達賴喇嘛為何引發西方輿論內戰?

此次「性騷擾兒童」的醜聞疑雲爆發後,西方輿論場難免陷入歇斯底里的精神分裂,且自我廝殺得比任何地方都嚴重。在部分人看來,諸如性醜聞這般負面標籤,應當是象徵邪惡的中共官員專利,代表光明的達賴絕無可能沾染,故有部分輿論第一時間選擇替達賴辯護,結果卻讓事態愈演愈烈。

2023/03/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白羅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遭法院判刑入獄10年,歐美譴責打壓民主、審判是「騙局」

畢亞利亞茨基是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1980年代中期白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畢生奉獻於提倡民主以及祖國和平發展。因應白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引發大規模示威,他在1996年成立白羅斯人權團體「維斯納」展開抗爭。

2023/02/19 | TNL 編輯

98歲美國前總統卡特返家安寧照護:任內經歷與中華民國斷交、調停以埃戰爭,伊朗人質危機重挫支持率

美國前總統卡特除了是美國最年長的在世總統,他與夫人羅莎琳也是美國歷史上結婚時間最長的總統夫婦,他們在去年慶祝結婚76週年。被問到如何保持四分之一世紀的婚姻,卡特總統表示:「我們互相學習。我們已經學會瞭如何給彼此足夠的空間,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當另一個人不在時。」

2023/0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黎智英、陳日君等6香港民主派要角,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聲明說,這6位香港民主派要角獲提名因他們是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的捍衛者,更是數以百萬計和平抗議香港民主自由被港府及中國政府不斷侵蝕的香港人民代表。藉著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國會成員向香港所有面對壓迫,並以他們的勇敢與堅定,激勵世界的香港人表達敬意。

2023/02/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持續圍繞俄烏戰爭,北約秘書長、澤倫斯基榜上有名

由於連續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被解讀為對普亭的直接批判,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厄爾德爾(Henrik Urdal)表示,鑒於存在「歐洲中心主義」(Eurocentric)的疑慮,諾貝爾委員會不太可能在2023年第3度向普亭開砲。

2022/12/05 | 歪脑|WHYNOT

【專訪】伊朗人權律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巴迪:民眾現在的訴求不再是反頭巾,而是想推翻政權

被問到會否擔心示威在政府暴力鎮壓下血腥收場,伊巴迪稱,當局對示威者的回應極其暴力,但她對國家的未來仍然感到樂觀,深信當大多數人的訴求一致,並且願意為此付出代價時,哪怕是入獄甚至死亡,他們終將會取得勝利。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蘭克福書展直擊烏克蘭館:5天50場活動向全球發聲,深信「語言的力量比恐懼更強大」

公民自由中心至今已記錄逾2萬件戰爭暴行,主任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自己就訪問過上百位刑求和強暴的受害者。「這只是冰山一角」,她說,無差別殺人、性暴力和酷刑是俄軍策略的一環,目的是讓人民的抵抗意志受挫。她認為這場戰爭是極權和民主制度的鬥爭,普亭看到烏克蘭的警察不能打記者、有能力舉行公正的選舉和建立獨立的司法,因此出兵烏克蘭證明民主和人權無用。

2022/10/07 | 賴冠伶

【2022諾貝爾和平獎】白羅斯人權領袖、2家俄烏人權團體共享殊榮,多年捍衛公民人權行為共同彰顯了民主意義

委員會指出,透過他們對人道主義價值觀、反軍國主義和法律原則的努力,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振興和弘揚了諾貝爾(Alfred Nobel)關於國家間和平與博愛的願景,而這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願景。

2022/10/07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菲媒體人薩獲諾貝爾和平獎後的一年:創辦的新聞網遭勒令停業,還面臨誹謗罪指控

202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菲律賓媒體人、「Rappler」創辦人瑞薩,今年過得並不平靜。雖然一直將瑞薩視為眼中釘的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任期結束,瑞薩創辦的Rappler仍在杜特蒂執政的最後一天面臨到勒令關閉,而在菲國現任總統小馬可仕就任約一周後,法院宣布瑞薩遭控網路誹謗的罪名仍繼續維持。

2022/10/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諾貝爾獎名單3日起陸續公布:中研院士翁啟惠化學獎呼聲高,澤倫斯基被看好獲和平獎

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各得獎人名單,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2021年拿下威爾許獎後,被外界視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熱門人選之一。和平獎今年可能頒給反對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的人士、協助平民的志工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以表示對俄烏戰爭的譴責。

2022/09/30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荷蘭媒體: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天主教主教貝洛曾性侵未成年男性

目前梵蒂岡發言人Matteo Bruni已對此回應,梵蒂岡是在2019年收到對貝洛性侵的舉報,而梵蒂岡也在2020年對貝洛執行禁令,包括禁止他接觸未成年、限制行動與其行使的職務,以及禁止他與東帝汶慈幼會有所接觸。

2022/09/30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荷蘭媒體: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天主教主教貝洛曾性侵未成年男性

目前梵蒂岡發言人Matteo Bruni已對此回應,梵蒂岡是在2019年收到對貝洛性侵的舉報,而梵蒂岡也在2020年對貝洛執行禁令,包括禁止他接觸未成年、限制行動與其行使的職務,以及禁止他與東帝汶慈幼會有所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