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警察

警察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行法律、維持公共安全及保障財產。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7 | TNL特稿

我的巴勒斯坦朋友(下):以色列警察開槍殺死他,但連這股悲傷都變成了一種禁忌

如果我們承認有一位巴勒斯坦人被警察非法殺害,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可能是不正義的侵略者。這也意味著我們——我的姊夫、我,以及我們在以色列的猶太社群——或許不再是正義的一方。

2023/10/31 | TNL特稿

鴻鴻評劇場《兄弟們》:不只荒謬搞笑也有不安的威嚇,就像警察給人又愛又恨的感受

身在當今世界最知名的劇場藝術家之列,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的《兄弟們》之於當今社會,無論是美國警察濫權造成「黑命貴」運動,或是臺灣人權抗爭史上,警力被國家濫用的情況,乃至紀錄片《九槍》控訴的移工問題,劇中許多畫面似曾相識,必能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感應。

TNL+ 2023/10/29 | 陳慶德

重回踩踏事故一年後的梨泰院:韓國人的集體創傷,曾經的狂歡之地如今黯淡無光

時隔一年,近日重回韓國旅行時,我並沒有忘記回到當年在韓國求學之際,時常前往的梨泰院。近一年了,梨泰院會變成怎麼模樣?尤其在發生此嚴重的事故後,跟韓國有著緣分的我,不管是基於撰文取材,抑或私人上炷香紀悼,這趟旅程,我決定重探梨泰院。

2023/10/10 | BBC News 中文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警隊之一,為何近期警員人數「嚴重短缺」?

最初,戰爭使一些即將辭職的警員決定留在警隊,由於警員可豁免服兵役,一些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前夕正凖備辭職的警員告訴記者,他們因此保住工作,以免被徵召入伍。但隨著俄烏戰爭繼續,警員人數正在減少,警隊無法填補現有空缺,更不用說招募俄羅斯部分佔領的烏克蘭領土——東部的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所需的額外四萬名警員。

TNL+ 2023/10/06 | 洪銘謙

為何以觀光立國的泰國不禁止槍枝? 這要從五百年的「擁槍史」談起

為何泰國官方始終不主張禁槍?從歷史發展來看,過去槍支是抵禦外敵的重要工具,到了近代,面對國內治安的問題,槍支始終是民眾自我防衛的工具,禁止擁槍可能導致沒有一般人失去了自衛能力,因此泰國朝野政黨始終沒有討論禁槍,而是如何管制。

TNL+ 2023/10/04 | 胡芩

台法合拍電影《榮耀之路》:巴黎郊區長大的北非移民,死後是法國人嗎?

根據法國統計數據,阿爾及利亞移民是法國境內最大的移民群體,約佔總人口的10%。《榮耀之路》的導演受採訪時說到自己七歲就到法國生活了,他就是一個法國人。然而,移民往往被視為外來者,而非法國公民。

2023/09/26 | 讀者投書

消防員組工會就能避免殉職嗎?地位與籌碼對等,才能開啟真實的協商與談判

在早期,消防員的殉職問題更被視為是一種獨立事件,看似僅限於政府與消防員個案間的關係、僅限於上對下的撫卹與安撫的責任。但在消防員殉職議題的發展,亦即當「人」開始被視為問題中心的時候,就會發現獨立事件並不獨立,這使消防員的殉職問題拓展到個體勞動條件、工廠管理乃至於都市規劃問題,最後推動消防法的修法。

2023/09/13 | 精選書摘

《超級外送員》:我擔任外送員時就經常違規騎上人行道,不這麼做很多餐點根本送達不了

為什麼外送員寧願被開罰,也要冒著違規風險呢?原因不是外送員錢太多,不怕被罰,答案正好相反,那是因為外送員的報酬太少,他們才更要這麼做。外送員的報酬,採取論件計酬,完成一單只有幾十塊收入。如果花大把時間找停車位,這對他們的荷包來說,實在划不來。

TNL+ 2023/09/12 | 躺平青年

中國人藉由「仇日」發洩滿腔愛國情緒,背後無形的手正在操控著一切

今次腦洞大開的中國人似乎又玩出新花樣,有日料店主不知是出於愛國激情還是防止外人先動手,竟「大義滅親」式地砸了自己的店,還有那些只會幾句蹩腳日語,從來沒有邁過國門的人,不知道誰給他的勇氣打越洋電話到日本公私單位展現他們的「國仇家恨」。

2023/08/23 | 精選書摘

《刑警心智》:刑警當中負責掃黑的,外表也很像混黑道的

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態愈差,人質的性命也就愈危險。換言之,談判專家必須擁有使犯罪嫌疑人的心智從負面轉為正面,進而自動投降的技能。怎麼做才能夠辦到呢?把掉落在現場的正面要素收集起來,用來向嫌犯鼓吹即可。

TNL+ 2023/08/22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民間要求警察值勤配戴隨身攝影機,工會要求額外加給引發爭論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犯罪學專家卡茨(Charles Katz)認為,警察工會要求津貼的「操弄」行徑相當可笑。卡茨稱:「事實證明警方執勤時攜帶隨身攝影機能有效減少民眾對警察不當行為的投訴,且仔細想想,那些能保障員警職業清白及生命安全的裝備,會因為員警配戴後就給他們津貼?難道員警穿上防彈背心也要給予額外補助?」

2023/08/21 | 李秉芳

監察院調查柬埔寨求職詐騙案,糾正外交部「不敏感」、高雄地檢署「公開偵查內容反害到被害人」

這些救援回來的人有很多是被害者同時也是行為,當時前往柬埔寨參與救援行動的警官說明,很多被害人被迫賣掉帳戶,人也被賣掉,被扒兩層皮。回國才知道自己被通緝,一直在跑地檢署。檢察官往往不相信,認為他們是「幫助犯」。

2023/08/19 | 精選書摘

【小說】《套條子》選摘:贓車不用自己找,從別人手裡搶來才夠勁,警察竟然偷警察的車

為了當月的績效,楊羽庭以父親筆記裡學到的「套條子」方式,偷來一輛掛著綠色車牌的老舊機車,這輛贓車卻帶他們穿越回出生的前一年。在數次現代與過去的往來間,姊弟倆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被捲入台灣最大黑幫組織「三合會」的內鬥,還親身參與了二十幾年前造成撼動全台治安的通緝犯逃竄大案……。

2023/08/08 | 賴明君

佛洛依德案件最後一位被判刑的警察,不認罪遭判「協助與教唆過失殺人」最高刑期4年9個月

在非裔美國人佛洛依德被白人警察以膝蓋壓制於地,最後斷氣死亡的當時,陶負責阻止圍觀民眾靠近。而此事件後來在美國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運動。法官在昨日宣布判決前,表達了對陶不認罪的遺憾,表示陶作為1位經驗豐富的資深警察,是當場最有能力阻止一切,並且拯救佛洛伊德的人。

2023/08/04 | BBC News 中文

被威脅的海外維吾爾人,研究:三分之二受訪者都接過中國警方電話

在英國,托賓博士對約400名維吾爾人群體當中的48人進行過調查或訪談。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報告說,他們曾收到中國警方的直接來電,施壓要求他們充當間諜、不從事倡導工作,或停止接受媒體訪問。而且,在英國的維吾爾人遠不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人群。

2023/07/26 | 《思想坦克》

警察以少女為誘餌被嫌犯性侵得逞,一切離譜行徑都源自「破案重於一切」

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破案重於一切」的警察職場現況。那怕警方多一點點保護被害人的考慮,都不會叫一名少女從事這麼危險的釣魚嘗試。但是破案要最迅速、要使用最少的人力、不想跟別人分享功勞,導致整個過程荒腔走板。

2023/07/24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國民法官參審開庭:檢辯關鍵爭點在「有無自首」,員警出庭作證還原現場

因酒駕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李男假如合乎自首要件,將可以減輕一半刑期,也就是1.5年以上。出庭作證的警察表示,李男一開始情緒激動且否認自己開車,不過根據現場影像,警察後來再問一次時李男回答:「對,我酒駕,我承認」。

2023/07/17 | 李秉芳

被便衣警察當成逃逸外勞誤抓,彰化少年受傷縫17針,派出所長記過調職、員警申誡處分

相關團體指出,長年來因移民官員人力不足,現行查緝非法移工的政策,是以警察與移民相關單位的人員混合執行,但這種做法忽略了《警察職權行使法》本身並不適用於移民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