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 樹洞 - TreeholeHK 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不可不知背後的危險 通常徹底相信吸引力法則的人心理都非常虛弱,無法忍受世界很多事都不由人的現實,吸引力法則給予了他們控制的錯覺,並藉此保護他們的弱小心靈。例如如果某信徒遭遇不幸時,他可以安慰自己:「噢!只要信念再強一點,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心理學 吸引力法則 More... 謬誤 心靈雞湯 偽科學 公正世界理論 認知偏誤 安慰劑效應 譴責受害人 譴責受害者 《秘密》 自我現實預言 不幸 2019/03/19 | 樹洞 - TreeholeHK 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不可不知背後的危險 通常徹底相信吸引力法則的人心理都非常虛弱,無法忍受世界很多事都不由人的現實,吸引力法則給予了他們控制的錯覺,並藉此保護他們的弱小心靈。例如如果某信徒遭遇不幸時,他可以安慰自己:「噢!只要信念再強一點,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心理學 吸引力法則 More... 謬誤 心靈雞湯 偽科學 公正世界理論 認知偏誤 安慰劑效應 譴責受害人 譴責受害者 《秘密》 自我現實預言 不幸 2020/05/04 | 精選轉載 【圖輯】關於男性受害者的性侵迷思:不只有「被插入/被進入」才是受害者 性侵害不只是武力脅迫的強暴,不只是被插入,不只是陌生人在深夜街道將你拖入死巷。性侵害的圖像和性侵迷思比想像中複雜,我們大致可以各分為四類...... 男性性侵受害者 性侵受害者 More... 性侵 性創傷 強暴 男性受害者 性行為 性暴力 賺賠邏輯 男子氣概 性自主 譴責受害者 性侵害 2021/01/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譴責受害者」不僅無用,甚至鼓勵犯罪 當性犯罪發生,若社會花費越多注意力討論受害女性的衣著言行,女性在社會上表現自我的自由就越縮減,性犯罪受害人出面指認犯罪的動機就越低,而潛在的犯罪者,就更有理由「放手一搏」。 譴責受害者 女性 More... 性犯罪 性騷擾 性侵 2019/04/28 | 林俊成(Jason Lin)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心理學,讓我們多想一下別人處境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雖是在描述社會重大刑事案件中,加害人與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變化,但卻也讓我們透過戲劇,更了解人性以及主客觀之間的差異。 我們與惡的距離 與惡 More... 走出來 人生好難 遺憾 同理心 檢討被害者 正義 道德 公正世界理論 認知偏誤 譴責受害人 譴責受害者 2017/09/01 | 男性解放 「只要碰觸了身體就是性騷擾嗎?」關鍵不是性慾,是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性騷擾的定義不只是「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還有更多條件──簡單來說,就是「利益交換」或「敵意環境」。 性騷擾 誣告焦慮 More... 性暴力防治 強暴文化 權力關係 利益交換 敵意環境 譴責受害者 2017/11/24 | 男性解放 譴責男性受害者的性別平等,我寧可不要 在這波獨立建國與性別平等究竟是否互斥的議題辯證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提問:「你會說『如果性平運動充滿種族歧視,這樣的性平我寧可不要』嗎?」老實說,會欸。 性暴力 性騷擾 More... 譴責受害者 台獨 種族歧視 女性主義 歧視言論 倡議路線 2017/12/13 | 男性解放 世新跟蹤騷擾事件:停止譴責受害者,想一想法律能做什麼? 日前發生於世新大學的暴力事件,明顯屬於「跟蹤騷擾」(stalking)。對此,邀請大家「停止譴責受害者」、「想一想:法律能做什麼?」,以及「再想一想:法律之外,能做什麼?」。 世新大學 跟蹤騷擾 More... 譴責受害者 結構暴力 自我保護 社會秩序維護法 家庭暴力防治法 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 暴力防治 情感教育 陽剛特質 十二年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