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貓熊

大貓熊(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熊貓,一般稱為「貓熊」或「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6 | TNL 編輯

在美大貓熊樂樂猝死後丫丫健康備受關注引發中國民眾不滿,中方稱已做好準備接回

反觀日本近日返送大貓熊引發的爭議較少,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香香最近也啟程返回中國,香香深受到日本民眾喜愛,中國網友也認為,日本動物園的照顧似乎比美國要好。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傀儡大貓熊團團之死:「贈台」的政治意涵,與動物為兩岸「團圓」付出的代價

中國研究大貓熊的權威專家胡錦矗表示,「圈養繁殖大貓熊的好處,是使得人們不必從野外再捕捉」。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令人錯愕,卻反映了一項事實──大貓熊不需要人類,是人類需要大貓熊。人類不僅是「愈幫愈忙」,而且根本上是以物種保育之名,將動物作為達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象徵目的之手段。

2022/11/19 | TNL 編輯

大貓熊「團團」病況惡化北市動物園含淚放手,柯文哲:台灣人的記憶因你而美好

台北市立動物園說,面對最不希望出現的病情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即使設法讓團團從深度麻醉中甦醒,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痛苦中,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

2022/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市動物園大貓熊「團團」預後不佳,園方申請中國專家來台,陸委會、農委會全力協助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疑似罹患惡性腦瘤,預後不佳,動物園昨(27)日證實,已發文申請專案許可,讓陸方專家來台協助。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已收到台北市政府來文申請中國大陸專家來台協助,主管機關農委會將盡快核准,希望「團團」一切平安,早日恢復健康。

2022/08/10 | BBC News 中文

最新考古研究:「中國國寶」大貓熊近親,600萬年前曾在歐洲大陸生活

大貓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山區,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裏,屬食肉類哺乳動物,但以竹子為主食。一般認為大貓熊是中國特有物種,但最新研究表明,600萬年前,歐洲大陸曾有大貓熊的身影足跡。

TNL+ 2022/08/03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台灣贈送穿山甲給捷克建立友好關係,哪些國家也曾用「動物外交」贏得民眾好感?

贈送本國特色動物給他國的「動物外交」,是公眾外交的一大經典案例,中國處處送貓熊、日本贈秋田犬給普亭皆是成功案例。不過,這樣的模式也並非次次順遂,無論如何在外交框架下的動物外交,還是會有諸多考量,不是溫馨請客吃飯、你送我就收。

2022/06/10 | 讀者投書

動物園的現代定位與圈養動物處境:實際走訪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觀察與反思

作者作為一位動保人士,實地走訪木柵動物園,感受動物園在對待動物的「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育」之間是如何達成平衡,作為救治、教育、保育與娛樂場所之間,動物園又是做了哪些取捨?

2022/02/13 | 《科學人》粉絲團

動物排洩冷知識:袋熊糞便是方的?貓熊為何在自己身上塗抹大量馬糞?

排泄是動物每天都得做的事,但有些動物排洩的特性很不一樣,讓我們來看看有方形便便的是誰,又是誰用尿尿在溝通。

2020/12/26 | 黎蝸藤

中國熊貓外交史(二):中國人認為熊貓「可愛」,是「出口轉内銷」的結果

熊貓在美英流行之後才「轉内銷」到中國。這樣從1937年後開始,報紙雜誌熊貓才逐漸多起來,中國人才開始認為「熊貓是可愛的」,開始展出熊貓標本。

2020/12/25 | 黎蝸藤

中國熊貓外交史(一):熊貓真的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國寶嗎?

熊貓現在被視為中國國寶,但在中國歷史上,熊貓幾乎沒有存在感。在中國古代圖畫中從未出現過熊貓的形象,淼如煙海的文字中也沒有太多可以確認為熊貓的記載。

2019/06/11 | 精選書摘

《獸醫的超日常》:這隻貓熊寶寶是那年誕生的35隻之一,而我竟然抱著檢查牠

就這麼決定了:我們要檢查六週大的貓熊寶寶。我表面上保持專業的形象,但內心像個等著進糖果鋪的小孩,雀躍地跳上跳下。

2019/03/10 | 羊正鈺

高雄宣布重慶將送一對貓熊,中國網民:諂媚台灣人

中共當局1982年宣布開始停止贈送貓熊,改由「租借」或「科技交流」方式讓貓熊出國,傳統的政治性「貓熊外交」時代宣告結束,之後只有贈送過台灣與港澳貓熊。

2018/02/02 | 關懷生命協會

從昔日的梅花鹿到今天的台灣黑熊,我們做足了保育努力嗎?

今日的台灣黑熊正處於物種存續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了解保育的經緯在於棲地保存與動植物的野外存續,在面對動物園裡的貓熊、與野外台灣黑熊的分身「熊讚」的時候,相信讀者心中的一把尺,已經能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並畫下精準、深刻的直線。

2016/09/05 | 羊正鈺

貓熊不再是瀕絕物種!非洲的「大金剛」卻極度瀕危

不過IUCN同時警告,貓熊數量回升可能只是一時。未來80年,氣候變遷可能導致貓熊的竹林棲息地消失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