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7/11 | BBC News 中文

美國財長葉倫訪中行成功改善了美中關係嗎?我們還在等中方表態

在整個行程中,葉倫試圖遊說東道主中國,在總統拜登治下,美國並非從根本上敵視中國。但正所謂行勝於言,從北京的視覺看,拜登政權最近的一些動作毫不友善。其中最為關鍵的,要算是對個別用於開發人工智能的美國電腦晶片施加出口管制。

2023/07/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葉倫見何立峰三鞠躬挨批「像被召喚」,學者:美中不斷對話為APEC「拜習會」鋪路

紐約大學退休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對此表示,「鞠躬並非被普遍接受的禮節之一」;布希政府白宮高階官員布雷克曼(Bradley Blakeman)則直言,美國官員「永遠、永遠、永遠」不會鞠躬,這種表現如同葉倫「被召喚」到何立峰的辦公室,「中國人最喜歡搞這一套」;一名前國務院官員則認為,「這不可能是標準流程」。

2023/07/07 | BBC News 中文

美國財長葉倫訪中:繼「壞警察」布林肯之後,「好警察」能修補美中關係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對BBC說:「我會形容這有點像是好警察、壞警察理論,而布林肯是壞警察。」羅格夫說,布林肯作為國務卿,不得不提起像台灣和烏克蘭這些硬話題。但羅格夫同時提醒,不能就此以為葉倫將對北京軟弱,她還是有可能就多項議題向中國施壓,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和市場准入。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財長葉倫抵達北京訪問,中國學界盼經貿領域達成共識,分析:聚焦建立中美新常態

當前美中關係持續緊張,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研究員迪派崔施(Daniel DePetris)認為,中國在經貿領域仍願意與美國對話,部分原因是在3年的疫情大流行之後,中國正在竭力使其經濟復甦到預期水平,而與美國官員接觸符合中國的利益。

2023/07/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葉倫中國行,從貿易到人權的5個關鍵難題

美國財政部官員淡化了對這次訪問取得重大突破的預期,認為葉倫與中國高級官員的會面旨在改善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溝通。但美中情勢依然高度緊張,葉倫與對等官員之間的對話可能會很困難。紐時整理葉倫此次中國行,眼前有5大關鍵問題。

2023/01/28 | TNL 編輯

陳建仁新內閣女力爆發,卻遭在野黨批是民進黨派系平衡的「付酬者聯盟」

準閣揆陳建仁公布第一波閣員名單,增添多名女性閣員,大爆黑馬出線的財政部長莊翠雲備受注目,成為行憲後的第3位女性財長。但此內閣名單卻被多名在野黨立委公開批評是酬庸和派系的恐怖平衡,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就指出,新內閣讓民眾感受到的依舊是家族政治、派系政治。

2023/0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前財長蘇建榮批「豈有此理」:稅收超徵非行政失能,屬經濟擴張自然現象

蘇建榮表示,證交稅會反映當年度經濟情況,舉例來說,2021年度證交稅表現良好,意味2021年經濟情況、上市櫃公司獲利相當豐厚,帶動證交稅實徵數大幅超過預算數。蘇建榮表示,前一年度所得好,會反映在後一年度稅收成長,不過現在評論都掩蓋相關事實,這對於稅務從業人員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2022/07/10 | TNL 編輯

美國務卿將訪東京弔唁安倍晉三、財政部長取消訪日部分行程,拜登下令全美降半旗至10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今(10)日透過聲明表示,布林肯將會拜訪東京弔唁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並且與資深日本官員會面。財政部官員表示,葉倫仍會按照計畫出訪日本,預計在下週二與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會面。

2022/05/20 | 莊貿捷

葉倫示警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風險,呼籲取消中國商品部分關稅、緩解經濟危機

美國民眾已經從「購買非必需商品開始轉向必需品」。在可自由支出方面,雖然消費仍在緩慢增加,但在花錢上越來越挑惕,包含Target等多家企業表示,家具類銷售都顯著下降。

2022/04/21 | 陳禹蓁

德國外交部長宣布年底前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財政部長擔憂傷害國內經濟「不同調」

歐盟正在評估用從其他供應商進口的石油替代俄羅斯石油的成本。消息人士稱,德國是石油禁運的主要反對者,而德國的態度轉變,支持禁令的意願可能會加速歐盟石油禁令的計畫。

2020/12/01 | TNL 編輯

拜登提名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出任財長,財經團隊名單不脫歐巴馬時代

拜登公布財政團隊官員人選,提名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出任財政部長,算是眾望所歸,但其他名單亦不脫歐巴馬時代專才,其中以看守4兆美元聯邦預算的白宮預算局局長被提名人譚登爭議最多。

2020/11/24 | TNL 編輯

美國總統交接程序正式啟動,拜登內閣將由哪些人出任要職?

美國總務署署長墨菲表示她從未受到來自行政部門(包含白宮以及國務署)直接或間接地施壓,有關決策以及宣布的時間點。但她表示確實收到來自網路、電話以及電郵的威脅,為的是強迫她做出倉促的決定。

2020/08/26 | 精選書摘

《房間裡的大人》導讀:前希臘財長的歐債啟示錄,從局內人觀點檢視歐洲政經發展

由作者的描述不難看出,歐洲權力掌握在一小群人手中,各種虛偽與檯面下的運作,一切皆由歐盟那群「房間裡的大人」所操縱與決定。這本書雖然只記錄了一百六十二天之內所發生的事件, 卻是攸關近幾年來,整個歐洲政局演變的一段重要史實,幫助我們理解歐洲民粹主義崛起的背後成因。

2018/12/17 | 讀者投書

官員下台又轉任,「財稅幫」屍速病毒擴散到金融體系殺死台灣

只要財稅幫沒有趕出台灣,只要法稅相關立法沒有避免利益衝突,火燒台灣基層人民生活的經濟問題必然無法改變,不面對這個問題的執政黨,只會在下次選舉面對更嚴峻的考驗。

2018/12/13 | 新加坡紅螞蟻

想了解「出生魚龍混雜鄰里」的新加坡「未來總理」,從這9件事開始

將由財政部長王瑞杰(Heng Swee Keat)出任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就是新加坡未來的總理。你對他的背景了解有多少呢?先從以下九點開始吧。

2017/04/08 | Project Syndicate

「機器人崛起」不應該成為財政部長的關注焦點

事實上,助長機器人恐慌、將問題定性為「人工智慧取代美國就業」完全無濟於事。決策者應該將他們的關注點放在遠比這個問題更具建設性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