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財政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是一個組織財務管理的工具,也是一份財務管理文件,其內容預先列出該組織在指定期間活動的收入及支出預算。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3 | 德國之聲

香港千億財赤字創史上第二高,學者李兆波:預算案缺乏遠見

香港經歷三年史無前例的政治和經濟動蘯,各界期待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帶來重振經濟的良方。香港的財政赤字仍處在史上第二高位,但港府對前景十分樂觀,學者認為當局有對症下藥嗎?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府再發5000港元消費券,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3.5%至5.5%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在疫情、外部和內部環境的打擊下,去年香港經濟年減3.5%,但隨著本地經濟回復動力,香港與大陸和國際的交往迅速復常,整體經濟氣氛有所改善。

2022/02/23 | TNL香港編輯

港府再向市民派「消費卷」,每人1萬港元、涉660萬人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為了紓解民困,香港當局決定再次向市民派發消費卷,以及減免各項稅收等。

2021/02/24 | 蕭家怡

人人五千消費券:回看澳門,香港人又能否「安心」?

澳門政府去年推出了一個消費補貼計劃,曾出現過一陣討論︰何以會透過一家私人企業?當中有無利益輸送?澳門通是否無本生利?此舉是否助長這公司搶佔市場?

2020/04/07 | 蕭家怡

如果有一日《頭條新聞》能重回TVB,你會意外嗎?

警隊的預算是百億天價、林鄭月娥可以繼續加薪時,何以港台就要削減經費,然後要求在裏面工作的人同甘共苦?就因為港台中的某些節目沒有「安分守己」、「拿了政府錢而鬧政府」?

2020/02/26 | Kayue

鄭泳舜的財政預算案建議如何變成「假消息圖片」?

圖片、影片被下載轉發、脫離原文脈絡時容易引起誤會,或會變相製造假消息,發布者需要考慮這一點。而當我們收到別人轉發的訊息時,應參考消息來源再作判斷,不要立刻分享出去。

2018/04/15 | 林兆彬

退差餉應設物業數量上限

政府聲稱退差餉是為了紓解民困,但過去十多次退差餉的方式告訴我們,擁有較多物業的大業主和地產商是大贏家,每年獲派數以千萬元計的「糖果」,全完不合理。

2018/03/01 | 林兆彬

全民派錢唔做,濟富就值得做?

作者批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沒有新思維,「派糖」措施則繼續「濟富」,無助收窄貧富懸殊。

2016/02/27 | 運動公社

撐港隊還撐港隊,曾俊華不是我們的「自己人」

曾俊華入場撐港隊,我當然不反對。我也完全可以在那90分鐘放下對於政經問題的歧見,和他喊著相同的口號。但在這個壓迫處處的社會中,我們不可能被那90分鐘麻醉。

2016/02/26 | TNL香港編輯

再增千萬助港產片北上 《十年》導演:呢種融合係唯一出路?我好懷疑

電影《十年》掀起了一股熱潮,讓香港人再次將目光放在港產片之上。時至今日,許多電影紛紛北上「搵人仔」,但《十年》導演歐文傑卻選擇了留守香港這個7百萬的市場,放棄中國13億的票房。

2016/02/25 | 林兆彬

欺負基層市民的派糖措施

為何曾俊華在擔心香港政府未來將會出現財赤的同時,還要每年向有錢人、大財團退稅、退差餉呢?是不是因為,政府希望中產以上人士能夠成為社會的穩定劑,在現今的政治局勢之下協助維穩吧?

2016/02/24 | 林兆彬

守財奴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早宣讀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升了基本免稅額和供養父母、祖父母免稅額,但綜援、生果金、長生津和傷殘津貼則比上次減少,也沒有提及公屋租金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