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1/06/07 | 蝸牛會飛

印度毛派大躍進(下):「為窮人而戰」在鄉村獲得廣大共鳴,政府祭出大棒與胡蘿蔔

毛派騷亂印度多年,印度政府的應對方式主要以軍事武力作為大棒,清掃毛派武力,輔以發展政策作為胡蘿蔔,創造誘因使人民不再加入毛派,甚至吸引毛派成員棄暗投明。

2021/04/06 |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臺北)

我在菲律賓田野的進場困境與轉機:意外發現不同學科間的「田野互補性」

我跟著菲律賓家扶中心專員走入社區家庭,以了解他們如何建立關係、設定扶助目標。專員們透過面對面建立關係,從中理出協助社區的藍圖。而我從社工的田野場域之中,從微觀、個人生命經驗到家庭現況,理解貧窮的樣貌為何。

2021/03/04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每個人都害怕「傳染」到五寶爸的「缺陷」,所以他成為社會的代罪羔羊

關於五寶爸的新聞和網路言論,視角都是推向「一個人的惡」。在獵巫般的報導下,五寶爸如果有任何一點瑕疵,就會被社會大眾不斷放大來掩飾自己的不安,害怕五寶爸污染你。但我們心裡很清楚,是因為我們夠幸運,才能夠安然地發展。

2021/02/22 | 精選書摘

《健康不平等》:比起最低層的窮人,金字塔頂端的富人能多活10至15年

財富如何改善健康?不用說,有錢人確實比窮人負擔得起更好的健康照護,但金錢所買到的是健康途徑,也就是說,富人更容易取得對健康有益的條件。

2021/02/15 | 游家權

編輯推薦2020書單【紀實篇】:重構生命史以追憶,給逝去者的情書、告解與墓誌銘

這份書單的共通點,是各書主角都面臨了意料之外的衝擊,他們如何應對?怎樣跟創傷共同生活?以下簡介《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原始富足》、《照護的靈魂》、《桑切斯家的孩子們》、《卸殼》這五本書。

2021/01/29 | 精選書摘

《擺脫無力感》:作為一個窮人,你有什麼資格快樂?

長大後我才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大家似乎都默認了我們必須擁有一些東西才能獲得他人認可,才有開心的資格。如果什麼都沒有,你還敢快樂,那你就是個沒有羞恥心的人。

2021/01/21 | 讀者投書

【關鍵時事】「五寶爸」離職是正確決定,你我都沒有薛西弗斯的精力

沒有人想當薛西弗斯,但很多人也在無形中當了朝薛西弗斯滾落的巨石不自知,在批評的同時,自己卻也同樣為生活的問題徒勞無功。

2020/12/22 | 精選書摘

《家是個張力場》:算不清的勞動家庭帳本,這種「纏/鬥」是在關係中持續努力的模樣

國小時,爸媽的關係嚴重惡化,對彼此的折磨堪稱人間酷刑,我一人面對兩個隨時都會崩潰的大人。爸爸努力工作,清晨出門、半夜回家,賺來微薄的薪水卻填不滿一大家子的花用。爸爸指責媽媽不會算計,媽媽指責爸爸不會賺錢。爸爸半夜回家後經常跟媽媽對吼、打架......

2020/11/28 | 精選轉載

社工談單親媽媽判死案: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背後,有太多我們沒看見的因素

「有工作都不去做」、「對工作好高騖遠」⋯⋯單親媽勒斃兩幼子被判死的新聞發酵後,有疑似個案的友人出來說了另一個故事。即便如此,我也不會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結。簡單拿「經常只給小孩吃泡麵」為例,就有太多我們可能沒看見的因素。

2020/11/26 | 家扶基金會

蒙古國棘手難解的矛盾:生育兩極化與貧窮的代間循環

整體環境的惡化不僅衝擊蒙古的傳統生育價值,也考驗政府的施政品質與社會環境的調適能力。在財政得以負擔的情況下,建立更臻健全的社福制度與社會安全網,無疑是蒙古政府在推行鼓勵民眾生育時所必須要兼顧的。

2020/10/26 | 精選書摘

《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想成為億萬富豪,務必要避開「拜金者陷阱」

別只圖賺錢。億萬富豪能走得如此長遠,是出於種種不同的動機。他們喜好創造,這讓他們堅持不懈。他們熱愛打造與精進事業、完善商業模式或業務流程,最重要的是,他們樂見事業成長。

2020/10/12 | 精選書摘

《關鍵戰數》:因為「相對剝奪感」,貧窮人民較可能支持叛軍嗎?

貧困人民佔據社會中相當脆弱的位置,因此當政治暴力引爆時,他們的生活將深受波折,正如同在自然災害、經濟危機或動盪競爭的非對稱衝突環境中輕易粉碎。因此他們或許難以支持暴力性的叛軍團體。兩相權衡,貧窮人民較可能支持叛軍嗎?

2020/10/04 | 藍玉雍

梶井基次郎《檸檬》讀後感:我們需要一顆檸檬,重新拯救對貧乏生活的想像

因為在我看來,梶井基次郎在〈檸檬〉想講的並不是追求小確幸的心態。而是想要透過一種若有似無的小確幸,去反映人在面對內在深層的空虛和寂寞時,所展現的瀟灑。而這種瀟灑,將使作家們繼續毅然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理念。

2020/08/18 | 眼底城事

療癒社區的創傷:幫我們撫平傷痛、開放對話的「社區情感避難所」

台灣或許不像國外許多社區有更密集的暴力、貧窮與藥物問題發生。但在每一個看似對等的社區內,還是有著極端差異的人。位在大同區的「逆風劇團」就是處理類似問題的一個獨特案例。

2020/08/08 | 精選書摘

《人蟻之家》導讀:渴望被愛,為何必定扼殺愛?記者踩進了蟻窩

本書作者深刻理解貧窮,宣告精神疾患、單親、虐兒、青少年黑幫犯罪、未成年從娼、職場霸凌、白領犯罪等社會問題的傳統分類架構失效,點出這些壓迫互為因果,若切割單獨應對,就保證解決不了、只會惡化。

2020/07/23 | 樂施會

飢餓致死的人,甚至會超過染疫死者——肺炎下要救市更應救人

國際樂施會早前發表報告,促請國際社會盡快為貧窮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否則飢餓、營養不良等問題亦會惡化,因疫情而捱餓致死的人數,甚至會超過染疫死亡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