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

貧窮是個很廣泛的觀念,沒有絕對的定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07/17 | 讀者投書

專訪孟加拉紀實攝影師GMB Akash:投入社區工作,避免鏡頭下的「貧窮色情」

攝影師能從各種方式獲得酬勞與名氣,但被拍攝者或許什麼也得不到。而這樣用鏡頭剝削被攝者的貧窮,也成為許多人詬病的「貧窮色情」(Poverty Porn)。孟加拉攝影師阿喀許(GMB Akash)則用他的方式扭轉這個狀況。

2020/07/13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菲律賓總統府確認8月開學,教師團體質疑700萬名學生尚未註冊

教師團體關心教師聯盟 (Alliance of Concerned Teachers)13日批評教育部,8月24日學校就要重新開放,但有大約700萬名學生根本還沒註冊。

2020/06/01 | 精選轉載

《絕望者之歌》:凶險的負面童年經驗,讓美國「鄉巴佬」得長年與內心的怪物戰鬥

凡斯特別用一章的篇幅寫「與內心的怪物戰鬥」。他提到自己與摯愛的妻子在交往過程中,每次遇到爭執,不是大吼大叫,就是逃避不處理。過程中彷彿是重演母親與他那眾多男友相處的過程。

2020/05/29 | 精選書摘

《上帝一直在搬家》:走出殖民、與窮人為伍,拉美解放神學如何發展?

解放神學以不同的形式鼓勵信徒投身政治鬥爭,清楚表明教會不再是站在壓迫者一邊。這個運動在一些高壓社會帶來了實質的政治後果,而天主教的激進派甚至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團體保持活潑對話。

2020/05/18 | 方格子vocus

「矽谷游牧民族」如何遷移?那些住在溪邊與高速公路上的人

若要探討街友在高速公路邊紮營的現象,就必須追溯到幾年前形成的「矽谷叢林」。這些遊牧民族一路由叢林部落,到今天走上了高速公路,可以分成三部曲。

2020/04/29 | 巷仔口社會學

階級不平等的心理學:貧窮與我們的生活品質究竟是什麼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稱這個普遍的、你我都有的、「用周遭他人重新定義貧窮」的現象「社會比較」。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已開發的國家中,相對不平等才是使人短視近利的主因,因為看著其他人有錢,讓我們覺得自己比實際上還要更窮,更沒有未來。

2020/04/15 | 精選書摘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為什麼「最低工資法」會增加低技能勞工的失業率?

影響就業有許多不斷變化的變量,從中分離出最低工資水準對就業的影響在統計上非常複雜,因此在檢視經驗數據時,確實可能存在分歧。然而,最低工資法在總體上減少了就業,特別是減少了低技能的年輕人和少數勞工的就業。

2020/03/15 | 方格子vocus

Google的城裡與城外:矽谷「車床族」為何只能以車為家?

因為車位嚴重不足,車床族一旦找到位子就不敢再移動,所以其他活動都必須靠步行或單車代步。超出這些範圍的活動都必須放棄,因此他們的日常生活圈侷限在這個四坪不到的空間裡。

2020/02/29 | 方格子vocus

一個矽谷兩個世界:街友以兩小時為單位的家──Hotel 22

一位失業多年名叫尼克的父親,帶著一個唸小五的女兒,是Hotel 22的常客。這對父女就這樣每天晚上住在以兩小時為單位的家。

2020/02/11 | 方格子vocus

月租900美元住在衣櫥裡:舊金山的居住浩劫是如何煉成的?

2016年底某個深夜,矽谷東灣奧克蘭市的一個倉庫發生火警。這個倉庫非法隔間租給幾十人長期居住,每人每月收取四百美元到五百美元。大火熄滅後,消防隊員一共抬出了36具屍體。爾後,一堆新的倉庫管理法條出籠。可是問題的根源沒有解決。

2020/01/29 | 精選書摘

《我在底層的生活》推薦序:這本書讓你知道台灣窮人的生活和美國「很接軌」

這本書裡面所寫的故事發生在約二十年前的美國,卻和現在台灣底層的處境生活相去不遠——只要你記得美金和台幣的匯率,讀這本書就不成任何問題。

2019/12/28 | 精選轉載

【圖輯】「女性無家者」在街頭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貧窮並非單獨存在,而是環環相扣的生命狀態,像阿青與吳大姊,用了一生大部份的時間努力經營家庭,但家卻因故無法成為安居之所,反倒變成吸乾個人心力的黑洞,間接使她們陷入無家的狀態。

2019/12/05 | 精選書摘

《蝗蟲效應》:億萬貧窮人口,天天都被奴役、強暴的蝗蟲啃食

蝗蟲到來,摧毀一切。這些貧窮家庭費盡的所有苦工、犧牲和努力都沒用,政府撥出的無償土地也沒用,鄰人和來自國家另一邊的好心人幫助也沒用。

2019/11/07 | TIME

比爾蓋茲對「全球健康」的未來發展,做出充滿希望的預言

蓋茲表示對衛生創新進行投資,是改善全球衛生、縮小衛生不平等之間的差距,以及減少全球貧窮的關鍵。

2019/10/25 | Let's Con-來諮商!

很多人想死,但諮商好貴?心理師談貧窮、自殺與心理諮商

諮商費用固然是個門檻,但更多時候困住案主的,是他們沒有足夠資訊或獲得資源的管道,加上這類案主的成長過程與生活經驗使他們不太會爭取這些資源,或者不相信努力會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