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英語:Monetary policy)是一個國家或是經濟體的貨幣權威機構(多數國家由央行來執行)利用控制貨幣供給量,來達到影響其他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7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聯準會11月暫停升息、美債殖利率大幅回落、美股強勁反彈!

聯準會11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同日財政部公佈最新發債融資計劃如預期下修,推動美債殖利率大幅回落、美股強勁反彈,讓我們來逐條分析聯準會的摘要,並看看同一天美國財政部公佈的發債狀況。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台灣經濟面臨4大不確定性,留意中國貿易壁壘調查;學者憂「二次通膨是現在進行式」

孫明德提醒台灣跟美國不一樣,他指出,台灣不只有外部的油價壓力,還有內部需求爆發,而且利率水準遠比別人低,建議央行第4季仍應審慎觀察國內物價走勢,不能過早放棄升息選項,否則二次通膨一旦來襲,通常會比第一次更嚴重,「好比小朋友發燒,醫生開了3天藥,如果只吃一天就不吃,後面可能燒得更厲害」。

2023/09/21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聯準會9月不升息,預告年內再升一碼,大幅上修今年經濟預期,意外下調核心通膨

本次會議聯準會票委全員同意維持利率不變在5.25~5.50%區間,聲明稿幾乎完全與7月一致,僅小幅修改經濟穩健及新增就業動能放緩措辭,而貨幣政策態度亦強調未來仍將評估更多訊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TNL+ 2023/08/31 | 橫議拉美

經歷兩個失落的十年,「阿根廷川普」成為總統候選人中的頭號熱門,揚言「經濟美元化」

儘管建制派將米萊視為「傳統政治的局外人」,問題是如果傳統的左右政客都無法「拯救」阿根廷,為什麼不能給他四年時間試一試呢?當選美國總統之前的川普不也是「局外人」嗎?

2023/08/1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新推「20條措施」提振消費,但在缺乏「大爆炸式」刺激下效果成疑

中國發改委推出刺激消費的「20條」,卻沒有哪條措施衝上媒體頭條和微博熱搜。「是我不想消費,還是不會消費,我傻麼,消費還用刺激?我的問題是沒錢消費」中文社群網路小紅書上一位網友,對刺激消費的政策如此評價。

2023/08/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發消費券、減稅政策效果打折,中國官媒鼓勵民眾投資股票賺錢,擴大消費以提振經濟

中國近年為拉抬經濟,發行消費券、減稅降費等,但學者發現,地方政府實際執行效果不如預期,尤其企業獲得退稅後用於還貸而非投資生產,「活錢變死錢」,而政府又因此收入大減。

2023/08/02 | BBC News 中文

備受關注的政治局年中會議後,中國經濟「政策工具箱」裡有何種玄機?

「對於地產人來說,說了什麼不重要,沒說什麼太重要了。」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高管向《BBC中文》表示,沒看見「房住不炒」就放心了,「雖然頭頂的烏雲還沒走,但起碼心裡的石頭可以暫時放下,未來幾個月日子能好過點。」

2023/07/28 | BBC News 中文

潘功勝接替易綱擔任中國央行行長,中國貨幣政策會有什麼改變?

香港恆生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告訴BBC稱,潘功勝以處理金融監管和合規問題聞名:「他非常重視控制金融風險。」王丹表示:「我毫不懷疑,中國貨幣政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出現重大轉變。保持經濟穩定仍然至關重要。我們將看到更多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但不會過於激進。」

2023/07/24 | BBC News 中文

分析中國經濟疫後半年數據,「三駕馬車」裡的出口和投資表現低迷

通縮就是需求不足或者貨幣供應減少,而帶來的物價下跌。在經濟學家看來,一定程度的通脹遠好過通縮,後者對經濟的傷害更大。而中國實際上在過去幾個月都在加大貨幣供給量,CPI下降的原因指向了需求不足。

2023/07/21 | 莊貿捷

《黑海穀物協議》破局,俄將烏運糧船視為「軍事目標」,通膨推升糧價各國央行恐重啟升息

糧食危機又悄悄降臨,近日俄羅斯宣佈退出《黑海穀物協議》(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接連攻擊烏克蘭港口,放話將運糧船視為「軍事目標」,再次觸動通膨風險,外界預期恐將迫使各國央行再推出強硬升息政策。

2023/07/19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6.3%低於預期,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疫情「宿醉效應」復甦乏力

「數據表明,中國在疫情放開後的繁榮顯然已經結束。」澳洲聯邦銀行外匯策略師卡羅爾・孔(Carol Kong)表示,數據描繪出一幅暗淡且步履蹣跚的復甦景象,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正創下歷史新高。

2023/06/21 | 精選書摘

《獲利冠軍的價值股交易法則》:當政府出手挽救景氣,就是富人累積財富的時候

超過20年基金經理人經驗的價值型機構投資人金兌洪,認為投資股票獲利並不難,他也不認為只有大型投資機構才有辦法跑在股價風向之前;只要抓住產業的週期和景氣(趨勢)的循環變化,散戶也能安心投資、穩定獲利。

2023/06/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家解讀美聯準會2關鍵決策仍偏鷹,歐洲央行連續第8度升息利率攀22年高點

歐洲央行15日一如市場預期調高基準存款利率1碼至3.5%。歐洲通膨雖然減緩,仍是歐洲央行2%目標的3倍以上。歐洲央行調降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預估至0.9%,明年經濟成長預估則下修至1.5%。歐洲央行今年3月預估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1%,明後年經濟成長預估1.6%。

2023/06/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存款特種兵」追求高利息,長途跋涉只為跨城存錢

報導引述多名「存款特種兵」分享,時常會在網路社群平台上搜尋與交流各地銀行利率的資訊,例如「江蘇銀行在江蘇的利率比上海低,去上海存比較划算」、「有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利率不輸江蘇銀行」、「有的銀行存款就送油、送米,還能安排物流送貨到府」。

2023/06/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準會利率連10升後宣布本月暫不升息,暗示下半年升息2碼

聯準會暗示下半年恢復升息其來有自。官員偏好參考的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4月年增率為4.4%,雖低於1月的5.4%,但遠高於聯準會設定的長期通膨目標2%,而且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物價漲勢難以撼動,令決策官員憂心忡忡。

2023/06/13 | BBC News 中文

中國5月出口意外大跌,貿易結構發生轉變,俄羅斯、東協佔比快速上升

按人民幣計價,前5月,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同比下降5.5%,對歐盟增長3.6%,對日本下降3.5%。與此同時,前5月中國對東南亞國協國家的進出口則增加9.9%,對俄羅斯則增長達到51.9%。東協也就此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美國、日本則排在第二、三、四位。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爾多安展開第三任期:延攬前副總理入閣解決經濟危機,瑞典加入北約仍無突破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主管柏克(Emre Peker)說:「這暗示艾爾多安已注意到,民眾愈來愈不信任他因應土耳其經濟挑戰的能力。」然而,他認為,「希姆謝克的任命雖可能讓危機延後,但不太可能為經濟提供長期解決方案。」

2023/05/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CPI漲幅持續徘徊低點,專家分析恐陷實質通貨緊縮,人行否認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16日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通貨緊縮必須符合CPI增幅呈負值等條件,中國經濟目前未達通貨緊縮定義;不過中國持續超發貨幣,理應物價會上漲,增幅卻很和緩,可解讀中國名義上未達通貨緊縮,實質上已陷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