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貿易

貿易,是指個體(個人、企業、國家)之間的財貨或服務互換,並且經常牽涉使用貨幣進行交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4 | 精選書摘

吳軍《軟能力》:不只是政治和權力——分析歷史事件的八個維度

百萬暢銷書作家、矽谷投資人、谷歌前設計者、騰訊前副總裁,吳軍博士寫給兒女的溫暖人生家書。作者以頂級的視野及精煉的文筆及自身的經歷,告訴讀者「軟能力」的真相:讓人與人拉開差距的不是家庭、天賦、財富,甚至不是學歷,而是軟能力。不過這些能力,不一定能在學校裡學得到,而是要靠自己培養的。

2023/11/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強化半導體互補,啟動數位貿易投資、能源談判

此協議是台灣首次與歐洲國家建立進一步經貿關係的框架基礎,有機會作為歐洲國家與台灣促進貿易關係的借鏡,且英國將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新會員國,與英國提升經貿關係,對台灣入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023/10/01 | 美國之音

中國、俄羅斯、北韓外交動作頻頻,他們有可能形成「軸心國」嗎?

北韓需要能源、食物和援助,目前俄羅斯經濟捉襟見肘,無法滿足北韓的戰略需求。即使北韓能夠提供俄羅斯一些老舊武器,而俄羅斯能夠向北韓提供一些技術援助,這一因素不足以決定雙方更全面的戰略訴求——例如中國的經濟實力和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

TNL+ 2023/09/14 | TNL國際編譯

印度偕美國、歐盟及中東各國聯手打造「香料之路」,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專家分析,IMEC的出現應是在對中國大肆宣傳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回應。《印度時報》表示,該倡議造成斯里蘭卡、蒙古、巴基斯坦、肯亞以及尚比亞等合作國家嚴重的債務負擔,相反地,莫迪也欲藉此傳遞出「IMEC能為夥伴國家注入經濟活力」的資訊。

2023/08/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法案送交拜登簽署,美眾院議長麥卡錫:持續支持台灣人民的第一步

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主席史密斯(Jason Smith)表示,國會的焦點是確保貿易協定符合美國勞工、家庭、農民與小企業最大利益。隨著中國持續威脅美國利益,台灣與美國維持密切貿易關係,這項立法加強與台灣這個重要盟友的關係,並確保美國人民透過民意代表在未來的貿易談判中擁有強而有力的聲音。

2023/07/15 | Abby Huang

CPTPP部長級會議週末登場,審查中國、台灣入會申請將成關注重點

中國和台灣在2021年9月分別提出申請加入CPTPP,這兩項申請先前皆因優先處理英國的申請案而被擱置,不過在今年3月英國獲准入會後,中國和台灣的申請案受到世界矚目。

2023/07/12 | 德國之聲

鞠躬、鋪路、扮白臉,美國財長葉倫訪華透露什麼政治訊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華結束後,中美問題研究學者、時評人士以及貿易領域專家都有怎樣的分析與期待?葉倫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三鞠躬,是否有如向中國官員行大禮了?

2023/07/04 | 《思想坦克》

你的服貿,我們的問題:如何看待總統參選人主張兩岸應重啟貨貿的說法?

貿易和貿易協議是兩回事,「貿易」方面,台灣對中國已經過度傾斜,若再簽署具有排他性的雙邊貿易協議,只會加劇此一不對稱依賴。由於兩岸政經體制相去甚遠,而且愈來愈遠,再加上國家安全疑慮,目前兩岸根本沒有洽簽服貿的條件,其次,ECFA存廢其實已不是問題,台灣這邊「守靜」反而會是上策。

2023/06/04 | 《思想坦克》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習近平解方竟是推出更讓外商膽寒的《反間諜法》

今年的中共政經情勢會處在一種很高壓嚴峻的形勢,一向只會以更多的專權來暫時解決問題的習近平,面對經濟不斷下滑所設想出的解方竟然不是靠推出改革措施來提振信心,而是推出更讓外商、投資人膽寒的《反間諜法》。

2023/05/16 | 德國之聲

中國不太可能如2008金融海嘯後那樣,再次拯救全球經濟

2008年,中國政府以龐大的經濟激勵計劃幫助西方國家度過了金融危機。然而這一次,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的復甦步履蹣跚,加上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升級,意味著它在阻止全球經濟衰退方面不大可能有所作為。

2023/04/29 | 德國之聲

美中之間擺盪不斷,尹錫悅最終選擇站在美國這邊有四個關鍵原因

政治學者鄧聿文指出,尹錫悅上台後,一改文在寅政府在美中之間採取相對平衡的做法,選擇疏遠中國、加入華盛頓的反中陣營。這不能僅歸咎於領導人的個人偏好,而是韓國國內以及韓中關係出現了某些趨勢性的變化。

2023/04/22 | 德國之聲

中國經濟明顯回暖,但復甦仍顯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

中國官方近期公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進入兔年後,中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有專家指出,這種復甦仍顯疲軟,就業、消費乏力,通縮陰影初顯等問題值得警惕。

2023/04/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馮德萊恩面告習近平:歐盟不接受中國武力威脅;馬克宏避談台海遭批落入北京陷阱

資深記者郭玉(Ursula Gauthier)在法國24台的政治辯論節目中強調:「事實上,台灣議題是重點,也是馬克宏不想在中國提及的話題……但台灣議題絕對是關鍵,習近平所有的決策,無論是貿易或軍援俄羅斯,都繞著台灣議題轉。」

2023/04/03 | 德國之聲

過去幾乎不買俄國石油的印度成了大客戶,曾經很愛買的歐盟則轉向美國

過去幾乎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在近幾個月成了大客戶,俄印兩國的最大石油公司還簽訂了協議,承諾繼續向印度提供更大量、更多樣的石油產品。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前任買家歐盟在對俄制裁後,轉向美國購買石油。

2023/03/31 | 德國之聲

中國在拉丁美洲影響力劇增:拉美國家經濟依賴中國且貿易失衡

在拉丁美洲多個國家,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最主要貿易夥伴,其中包括巴西、智利等地區大國。上海大學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資源,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同樣需要擴大海外市場。拉美在這兩個方面都能凸顯其優勢。」然而,中國向拉美的出口對於北京而言卻無足輕重,因此智利的出口商不得不面對嚴重的貿易失衡。其他拉美國家也面臨相似的情況,中國向拉美的出口貿易只佔其總出口額的6.8%,兩邊實力完全不對稱。

2023/03/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國基民盟告別梅克爾「友中路線」,宣稱用「貿易維繫和平」已經失敗

文件進一步表示,對中政策應擺脫原本對北京友善的務實立場,特別是在貿易事務上。正文寫道:「中國已自發性改變這個平衡,將關係核心明顯朝體制競爭的方向推移,我們不應漠視這個事實。」

2023/03/27 | 德國之聲

巴西總統魯拉27日訪中,將影響金磚國家與美中兩強之間的平衡

巴西總統府3月24日表示因總統魯拉患輕度肺炎,訪華行程因此延後一天出發,預計將於3月27日抵達北京。專家表示,魯拉與習近平的會晤也將對金磚國家的未來產生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