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更多低價回收廢料,對台灣是福還是禍?
究竟能進口更多低價的回收料,對台灣是福還是禍?我們都知道只有要投資,就同時會有賺錢的機會、也會有認賠的風險,我想用系統性的視野,圖解這個中國禁廢策略所產生的機會與風險。
東南亞的廢棄物危機:中國下了廢料進口禁令後,海洋垃圾飄到哪兒去了?
中國大陸今年起禁止低質素洋垃圾入口,鄰近地方不能倖免。台灣和東南亞成為新的全球垃圾場,這些地區的回收產業鏈較香港具規模。但這是否意味着,進口廢料可以多多益善?
核能問題大全:重新解放被壟斷的話語權(中)
缺電和空污兩大支持核電的理由其實並不充分。透過能源配比改善空污問題,關鍵不是單位發電方式上的兩相比較,而是整體供電配比的加總。
回收綠報報#2|「RecycleGo」!臺北市回收資訊,App一次告訴你
臺北市政府環保局推出「Recycle Go」App,以地圖直觀顯示方式,讓你一手掌握回收資訊,哪裡可回收、回收哪些物品,一目瞭然。
回收綠報報#12|自己的垃圾自己收,必備的垃圾管理學
本則內容為提供家庭資源回收垃圾應該如何管理的4項訣竅,提醒民眾妥善地處理回收物、良好分類、適時回收,並且觀察自己製造最大量的垃圾是哪一類,帶入「管理」的概念,為自己找出最適合的垃圾減量的方式。
掌握數位創新商機,AWS雲端服務助攻企業邁向區塊鏈時代
區塊鏈在商業上的落地應用有許多可能性。為幫助企業更快進入區塊鏈的世界,AWS 推出「託管區塊鏈」服務。透過12月18日 的線上研討會,冷颼颼的天氣不用出門,就能在線上觀看AWS分享技術服務內容,並以實際應用案例為企業指引方向。
甘蔗吸管可完全分解不殘留?購買前必知的六大關鍵
甘蔗吸管到底可不可以分解,可不可以回收?這個問題,其實半對半錯。對的是,這件事情「理論上」可能可以做到。錯的是,在台灣實際上非常難做到。
資源回收進焚化爐爭議:台灣回收率58%,垃圾處理的天才?
目前臺灣依「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塑膠回收材料不得使用於食品容器具及包裝之製作,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所有的塑膠食品容器都是使用新的塑料製成。但國外在環保訴求及回收技術許可下,已經開始發展塑膠廢棄物再製技術,許多食品塑膠容器已混入一定比例塑膠二次料。
細節中見證熱情,跨界音樂職人柯宗佑點評 VOLVO 車用音響系統
柯宗佑從吉他手起家,經驗跨足演唱會音控、錄音師、混音師與母帶後製,多元的職涯使他培養出對聲音敏銳的直覺。原以為車用音響難滿足專業人士,但VOLVO打造的兩套車用音響,似乎使他找回那個愛嘗試不同可能的大男孩。
孟加拉的時尚環保 VS 塑膠王國台灣
孟加拉這個貧窮、常淹水、人又多的國家,為什麼努力不懈地要讓塑膠袋消失?現在去首都達卡消費購物的人,已經拿不到塑膠袋,而是會提個素面棉袋、有美麗設計的紙袋或不織布回家。孟加拉是如何做到的?
淨灘很好,但我們更應該讓「資源」不用進入「回收」的循環
最近這幾年興起許多環保、淨灘活動,提醒人們環境漸趨惡化,我們要愛護地球做環保,然而,如果垃圾產生的量沒有改變,依照目前的狀況,無論怎麼清都比不上垃圾堆積的速度,幾百萬年都清不完。
智慧醫療突破界限 預見生醫大未來
由科技部主辦的「2019未來科技展」於12月5日至8日登場,以AI、AIoT等如何擴大滲透在生技醫療領域,六大技術中「生技與新藥」、「醫材」二大主題,囊括28項前瞻科研成果,共同見證臺灣在全球生醫競賽中的絕佳優勢。
回收綠報報#9|咖啡紙杯、紙製便當盒回收後怎麼處理? 帶你一窺紙容器處理流程
紙杯、紙盒、紙便當盒等都要先簡易沖洗或擦拭,再以廢紙容器類回收。廢紙容器是可回收的資源垃圾,千萬不要丟到垃圾桶。紙容器跟紙類雖然都有「紙」的成份,但是這兩類資源垃圾要分開回收。因為紙容器有PE或PP塑膠膜,甚至可能含有鋁箔,需要特殊的處理技術才能有效回收,讓資源循環再利用。
回收綠報報#5|過年回收一把罩:30秒讓你過年大掃除,回收超輕鬆
每年過年前,時常會傳出民眾把金條、私房錢、存摺等貴重物品夾雜在紙箱、大型家電、家具這些資源物品裡面,跟著資源回收車一起送到資源回收場去了,等到事後發現,才急急忙忙地向清潔隊求助,只能到資源回收堆裡頭挖寶了。
VACANZA攜手《We Bare Bears熊熊遇見你》 聖誕節推新品
VACANZA即日實體門市及官網同步推出聖誕「滿額三重送」活動,搭配超萌熊熊三兄弟《We Bare Bears熊熊遇見你》第二波聯名商品開賣,陪伴女孩們度過美美的聖誕節。
回收綠報報#17|用創意比拚資源回收率!一場頒獎典禮道出臺灣資源回收20年的驕傲
今年「106年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績優單位頒獎典禮」舉辦,正值臺灣推行資源回收滿20周年,環保署長李應元特別提到臺灣的資源回收成果卓越,不僅有能力回收電子廢棄物,更是透過臺灣各地方機關創意與民間相互協力下,真正落實循環經濟。
回收綠報報#1|基隆好好玩,歡迎光臨山海之都
除了用璀璨的聖誕樹提醒民眾環保做回收的重要性之外,基隆市環保局因應當地特殊的山海以及人文環境,推出許多資源回收政策,幫助市民朋友,方便做資收。
智慧系統當道,台灣組「SI系統整合」國家隊搶佔海外商機
智慧科技當道,過去 ICT 產業單打獨鬥的模式已無法滿足整體數位轉型的需求,資策會協助台灣廠商以組隊方式打造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將引以為傲的科技實力輸出海外。
回收綠報報#17|用創意比拚資源回收率!一場頒獎典禮道出臺灣資源回收20年的驕傲
今年「106年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績優單位頒獎典禮」舉辦,正值臺灣推行資源回收滿20周年,環保署長李應元特別提到臺灣的資源回收成果卓越,不僅有能力回收電子廢棄物,更是透過臺灣各地方機關創意與民間相互協力下,真正落實循環經濟。
不只廢紙容器「又油又水」難回收,報紙、紙箱也不能分在「同一類」
正隆建議,要提升廢紙容器回收成效,應先對紙餐具、紙杯等製造商加強普查收取基金;再來要檢討或輔導回收廠商訂定「自律公約」,輔導或補助回收廠商,有設備能清理作業自動化。
讓孩子從傾聽中練習表達自我:一個父親陪伴兩個女兒的成長故事
父母們需要傾聽、需要練習,讓自己成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父母。讓興趣和天份帶領自己不斷學習、往前精進的張尤金,也把這樣的學習態度,透過身教的方式傳達給自己的一對女兒。
你還在追垃圾車嗎?全台第一個24小時營業、不需專用袋的「智慧垃圾桶」現身台北
業者表示,「iTrash垃圾回收整合系統」設備可壓縮及密封垃圾,並可抑制臭味,且24小時都能接收垃圾,不受時間限制。
中國拒收外國「垃圾」了,英國決定廢塑料「轉賣台灣」暴增10倍
中國在2017年7月,向WTO提出文件並發布禁令,表明不再接受24類固體廢棄物。而歐美塑膠垃圾的新出口地轉向東南亞,包括台灣,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2019夯運動in Taiwan,百場賽事12精選(下)
教育部體育署透過賽事訪視及考核,遴選出「2019夯運動in Taiwan,百場賽事12精選」,其中有3場賽事亦即將在2020年的上半年率先登場,將在地文化或觀光特色與國際賽事結合,達到成功行銷臺灣的效益。
聯合國報告指出僅9%的塑膠垃圾被回收:無法再利用就拒用
政府徵稅和塑膠禁令是限制一次性塑料產品過度使用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企業也應該進行更廣泛的合作,提供從源頭管理開始的解決方案。
業者、地方環保局爆回收做白工,為什麼那些垃圾回收後還是進了焚化爐?
環保署說,這些年使用量非常大的袋膜類的紙杯、便當盒等容器,因為都會有一層塑膠膜,的確回收不易,推動減塑就是要減少這些產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