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資訊戰

資訊戰(英語:Information warfare),是指使用和管理資訊來保證與對手的比較優勢。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趁夏威夷野火利用AI散布陰謀論,認知作戰進入新階段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毛伊島野火怪罪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相同說法貼文露出的社群平台,包括Pinterest、Tumblr、Medium及用戶多為藝術家的日本網站Pixiv。此外,中國這次發動的資訊戰遍及各大社群媒體平台,且以多種語言發布,意味目的是要觸及全球受眾。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是否封殺TikTok?顧立雄:相信言論自由價值,否則與極權國家何異?

顧立雄強調,民眾應更理解,凡使用中國製APP,就有被蒐集個資的風險,即便國人比起歐洲國家人民,對於隱私、個資的珍惜略有不同,但不只要注意個資被蒐集,還要注意這些軟體的後門裝置,是否能探詢使用者言論,甚至讓人日後進入中國地區產生危險。

2023/08/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戰略研究論壇舉辦日美台兵推,最重要意義是「正確認識台灣的價值」

李廷盛指出,日方人員透露,一年有3000多艘日本船隻通過台灣周邊海域,全球有6成貨輪經過台灣海峽,且台灣的經濟產值實際上已達到G20成員國的門檻;此次日美台兵推最重要意義是「日本正確認識台灣的價值」,反之,台灣也可藉兵推瞭解日方對相關事態的想法與處理方式。

2023/07/3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零時差攻擊》:為什麼一收到通知,你就該立刻更新系統或軟體?

當我讀了這本《零時差攻擊:一秒癱瘓世界!《紐約時報》記者追蹤7年、訪問逾300位關鍵人物,揭露21世紀數位軍火地下產業鏈的暗黑真相》,我真的感到害怕,從此以後只要任何操作系統或軟體要更新到最新的版本,我一定不假思索馬上更新!

2023/07/12 | 精選書摘

《到不自由之路》:俄羅斯運用否認事實、聲稱自己無辜的宣傳策略,成功入侵烏克蘭

迴圈政治中的政治人物,操弄情緒、製造危機,用謊言混淆事實,讓公民交替體驗著暴怒與狂喜,以現在淹沒未來。2012年的俄羅斯選舉舞弊,普亭贏得大選,卻摧毀了法治。2014年俄國入侵烏克蘭,普亭卻宣稱這是西方意圖分裂偉大的俄羅斯文明。「讓事實畫下終點,就是永恆的開始。」而現在,普亭要將這套迴圈政治出口到全世界。

2023/06/26 | 張博丞

斯洛伐克反北約、反歐盟、反烏克蘭情緒高漲,左派民粹主義費佐有望贏得9月大選

卡普托娃指出,俄國在斯國成功操作資訊戰也是扭轉民意的關鍵之一。俄國將北約及烏克蘭士兵比喻為「納粹」,並將俄烏戰爭歸咎於美國,指出美國試圖利用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挑起衝突,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此類訊息被費佐及其他反對派政治勢力大肆傳播,使多數民意逐漸反美親俄。有70%的斯洛伐克人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60%的受訪者,反對向烏克蘭捐贈MiG-29戰鬥機。

2023/06/03 | 德國之聲

開發商製作「俄烏戰爭」為背景的電腦遊戲,是否違背倫理問題?

遊戲劇情是玩家扮演一名烏克蘭士兵,控制一架無人機轟炸俄羅斯戰爭設備和戰鬥機,最後恢復無線電通訊。遊戲的第一個版本是英語和烏克蘭語雙語,時長90分鐘。玩家扮演的烏克蘭士兵向標有字母「V」和「Z」的俄羅斯坦克,以及標註出的「俄羅斯佔領軍」投擲炸彈。

2023/04/06 | 《思想坦克》

ChatGPT讓對抗資訊操弄的手段九成失效,政府與民間該如何因應?

過去人們在檢查資訊操弄時,有三個常用的技巧,第一是觀察用字是否夠本土,第二是觀察帳號本身的背景是否為真人,第三則是觀察不同帳號之間是否有相同內容重複貼上的偕同行為。但這三個技巧都會輕易地被ChatGPT打破。

2023/03/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侵烏陷入泥淖,星鏈衛星與肩射飛彈成中國動武兩大顧忌

《路透社》翻閱的期刊中,提及台灣的並不多。但追蹤研究的外交人員和外國學者表示,中國國防分析人員被賦予的任務是為高階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員提供單獨的內部報告,而《路透社》無法取得這些內部報告。

2023/0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發表首份「外國資訊操弄干擾威脅」報告:中俄聯手威脅大,台灣經驗值得參考

根據這份報告,用意在「誤導議題方向」的資訊操弄在中國對歐案例占56%、俄國占42%;意圖「歪曲事實」的在俄國案例占35%、中國占18%。這些假資訊攻擊對象最多是烏克蘭,其次為歐盟機構,波瑞爾本人和美國也是被針對者。報告指出,中國特別意圖分化西方,將美國描繪為歐洲不安的來源。

TNL+ 2023/02/03 | 湯名暉

2027年台海兵推:中國在軍事之外仍有所不能,台灣除了「廣積糧」還需「深挖洞」

中國終極的目的仍是希望透過反介入和控制台海場域實現「不戰併台」,高昂的軍事成本仍可能危及統治的穩定性。台灣除了期待美國改變戰略模糊,加強整合第一島鏈的防務,自身也能透過提囤積軍火和強化基礎建設的韌性增加抵禦能力,現實與建設如何實現「平戰合一」有賴公民與政治家的智慧。

2023/01/29 | 方格子vocus

分析中共行為模式:阿共打來之前,會有什麼預兆?

國際政治的特色是:人際關係的通則絕對不適用於國際關係,國際情勢比較像是數學,不懂就是不懂,沒什麼略懂的空間。從中共行為模式的分析、拆解網軍操兵方法,到中國國內壓力指標以及國際政治環境都是觀察重點——而中國是否對台灣開戰的最重要條件,就是美國的態度。

2023/01/24 | 《思想坦克》

從民調結果來看,台灣民眾支持跟美國強化經濟與軍事合作嗎?

這幾天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大事,一是美國派了大規模代表團至台灣,討論台美經濟貿易協定;二則是美國販售台灣佈雷車,受到統派媒體大規模質疑。台灣人支持這樣跟美國強化經濟以及軍事方面的合作嗎?從過去民調結果來看,這是有一些前提的。

2022/12/26 | 精選書摘

《以民主之名的獨裁》:假消息大師普亭透過有史以來最大膽、血腥的資訊戰策略成為元首

一九九九年的公寓爆炸案讓普亭的性格表露無遺。對於能夠做出這種規模的積極措施的普亭來說,網路成為最重要的強化器。新資訊生態系統的完全開放,基本上解決了早期阻礙蘇聯行動成功的所有問題,而且和過去行動比起來,如今的成本低得不可思議。KGB老手登入臉書或推特,簡直就像讓小孩子進到糖果店。

2022/12/17 | 《思想坦克》

為什麼曹興誠要投資「黑熊學院」,而不是花錢買下《蘋果日報》?

為什麼曹興誠不買一間媒體,讓台灣派多一個媒體平台傳遞資訊?黑熊學院的可發展性和可塑性非常大,他可以是民間防衛訓練中心,可以是和軍方、海巡以及警政合作的承包商,這些背後帶來的效益和利益,會遠比《蘋果日報》來的大。

2022/1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民主實驗室公布「中國影響力指數」,台灣媒體受影響程度世界第一

台灣民主實驗室指出,「中國影響力指數」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經營各類關係網絡,比施壓脅迫更能有效促成目標國家地區的「友中」政策。此外,源自中國的進口貿易額在特定國家地區總進口貿易額的占比,與整體「中國影響力指數」有高度正相關。中國留學生人數則與學術領域的「中國影響力指數」有明顯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