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
《資訊爆炸之後》:銀河般的資料創造出來後,科學已經大到我們無法知曉全貌
網際網路讓我們更容易分享自己數位儲藏室裡的東西。當資料量大到連網際網路都不好處理時,有些獨具創意的人會因此發明出新的分享方式。
2021/06/07 |
波赫士《沙之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其實我們手上都有沙之書。眼前的螢幕,無盡的網際,左IG、右連登,每一下滑動,每一個點擊,永無休止。就如同宇宙間一切知識,全在我們手持的沙之書。
2021/06/02 |
《思考外包的陷阱》:學會主動管理專注力,不要讓專家和社群網站替你思考
我們必須從多種未來的角度進行思考,培養創造性的想像力,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帶來負面影響。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為自己思考。在專家和AI時代,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道德判斷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2017/07/05 |
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分辨有用的論點和「Bullshit」?
如果我們學會「自我提問」,明白「數據是可以包含觀點或欺騙性」,我們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有哪些訊息是有價值的洞察?哪些也不過是「資訊供應者為了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並且讓人難以抗拒的Bullshit」。
2017/07/05 |
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分辨有用的論點和專說屁話的「Bullshiter」?
如果我們學會「自我提問」,明白「數據是可以包含觀點或欺騙性」,我們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有哪些訊息是有價值的洞察?哪些也不過是「資訊供應者為了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並且讓人難以抗拒的Bullshit」。
2015/06/27 |
是否該有「被遺忘權」?當「網上的我」與「現實的我」逐漸合而為一,我們該有權決定如何處置自己
當資訊成為這個世界運作的「基底」、當資訊內在而非外在於我們、當資訊與具體事物變得難以區分,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與自身。資訊哲學或許不是最終的答案,但卻可以是個開始的起點。
2015/06/27 |
是否該有「被遺忘權」?當「網上的我」與「現實的我」逐漸合而為一,我們該有權決定如何處置自己
當資訊成為這個世界運作的「基底」、當資訊內在而非外在於我們、當資訊與具體事物變得難以區分,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與自身。資訊哲學或許不是最終的答案,但卻可以是個開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