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跨性別

跨性別(英語:Transgender)人士的性別認同與他們出生時指定性別不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3 | 讀者投書

潘柏霖散文〈媽媽說我是假的〉的幾點分析:「自我」的邊界在哪裡?問題出在倫理還是創作理念?

質疑代言或深受感動都是交由讀者,但最沒必要的就是去誅心作者一些無可檢核的問題。去捕捉那些最感/不動的地方,嘗試說出自己的閱讀看法,套一句房慧真說的:「不要輕視這些感動。」畢竟這些感動可能會觸發下一篇更好的作品。

2023/11/19 | 精選書摘

《佩吉男孩》:我從來就不是女孩,也不可能成為女人,那該怎麼辦?

過去,他是一名「女演員」,被好萊塢的標準禁錮,深陷追尋夢想與隱藏自我之間的掙扎……但佩吉持續拼湊完整的自己,誠實面對心之所向,33歲,他終於宣布自己是跨性別者,發出真正的聲音。

2023/11/10 | 精選書摘

《接受:從精神病院倖存的哈佛女孩》:那年春天,爸爸告訴我他要改名為「蜜雪兒」

艾米宣稱已經超越的各種逆境依然在她人生裡作祟,即使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又在Google覓得軟體工程師一職,但她發現功成名就未必與安全感劃上等號。這本震撼人心的回憶錄,艾米以親身經歷「美國夢」的視角道出真相,赤裸裸描繪了向上流動的高昂代價、菁英聚集之地所散發的虛偽,以及社會對堅毅和韌性的期待所營造的嚴苛標準。

2023/10/30 | 歪脑|WHYNOT

昔日男友變女友:跨性別者與他們的伴侶,在愛情世界中會有完美結局嗎?

《國際跨性別健康雜誌》一份研究顯示,593名美國跨性別男性中,有一半人關係得以維持,對於未能維持關係的受訪者中,有54%表示分手原因與轉換性別有關。研究也有分析跨性別者的伴侶對關係的滿意度,結果發現在伴侶變性後,不但會導致他們對性向及性別認同有質疑,更會間接影響自己體態。

TNL+ 2023/09/30 | TNL國際編譯

伊拉克恐同暴力「有罪不罰」:TikTok變裝網紅遭射殺,社群上有人「感謝」兇手

這起謀殺案發生在伊拉克政府,近期試圖以相關法案打壓LGBTQ族群之後。該國政府提出一項將同志性行為、公開跨性別傾向,以及與其他和LGBTQ相關行為視為犯罪的法案。若該項法案通過,則凡是涉及同性關係的行為人,都可能遭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TNL+ 2023/09/29 | 局外人

中國如何利用LGBTQ滲透法國?40年前震驚西方情報圈的「蝴蝶君」事件

在「蝴蝶君」事件的40年之後,中國情報部門是否在今日仍然利用像時佩璞這樣的性少數者引誘獵物?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如美國情報界所流傳的那句老話「在這場遊戲中,誰都無法讓已經證明得手的人停手」。

2023/08/14 | 人本教育札記

從天菜成為「菜渣」,他們如何長成一個跨性別?

跨性別男泰瑞與跨性別女芯妤,有著與一般人不同的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同時也導致他們的成長過程格外艱難,不只是異於常人的孤立感,又或是遭人指指點點的外界壓力,都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以自在的「做自己」。

2023/07/25 | G點電視

G點電視編採手記:一眾跨性別人士請願,遞交更改身分證性別申請

Q和Henry的跨性別更改身分證案勝訴後,入境處至今仍未對跨性別人士更改身分證相關政策作出更新。目前政策仍然沿用被裁定違憲的政策,未接受下身手術證明以外的證明文件。

TNL+ 2023/07/21 | TNL國際編譯

「性別不安」是心理疾病嗎?青春期性徵發育所帶來的憂鬱,才是跨性別者的壓力來源

有時性別認同障礙會與年齡相關,但多數時候會與個體的第一、第二性徵發育有所關聯。患有性別功能障礙者,通常會亟欲擺脫第一與第二性徵,或想要擁有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性徵,且會想擁有或經歷與他們的生理性別較少關聯的玩具、衣物、社交活動等。

2023/07/20 | nippon.com 繁體字

擺脫「男褲女裙」的刻板規定,允許女學生穿褲裝的日本學校近五年暴增

或許很多人都有學生時代圍繞校服裙裝下擺的長度或襯衫蝴蝶結的打法和老師拉開過「攻防戰」的記憶。如今,國中生、高中生的校服已出現了一些變化。女生可以選擇西式便褲,也可以按照自己心情選擇佩戴領帶或蝴蝶結。我們正在走向不會強制要求女生「有女生的樣子」、男生「有男生的樣子」的時代。

2023/07/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國性別重置手術入罪化、禁止變更性別,恐導致「賀爾蒙黑市」

俄羅斯國家院議長沃洛金表示:「這項決定將可保護我們的公民和兒童。」並指出美國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日益盛行,導致了美國的「墮落」。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國已採取了一系列保守措施,尤其是針對LGBTQ社群,試圖打壓當局認為異常或受西方影響的行為。

2023/07/12 | 張博丞

南非田徑選手「睪固酮濃度禁令」歐洲人權法院裁定歧視,田徑總會:她根本是生理男性

世界田徑總會認為,賽曼雅的睪固酮濃度過高,對其他女性選手而言不公平,更直言她具有男性的XY染色體,根本就是「生理上的男性」。賽曼雅回應,睪固酮濃度過高是她的遺傳天賦,就跟籃球選手長得較高、游泳選手擁有較長的臂展一樣,因為睪固酮濃度過高禁止她參賽並不合理。歐洲人權法院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高睾固酮濃度有在比賽中帶給他們優勢。

2023/07/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跨性別公務員遭限制使用女廁,最高法院認定國家處置違法

經產省以原告未變更戶籍上性別為由,「考慮到其他女性職員」,限制原告只能使用距辦公室2個樓層以上的女廁;雖然原告向人事院(日本公務員最高人事機關)請求改善待遇,但未獲同意。原告2015年要求撤銷這項限制而提訴,最高院昨天判決原告勝訴定讞。

2023/07/10 | G點電視

酷兒出版《明心見性:香港跨性別青年文集》——打破媒體呈現套路,讓我們述說自己的故事

所謂「跨性別」,是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不符的人。在這性別不一致的情況下,跨性別人士往往會產生「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陷入無盡的煎熬和痛苦。而在大眾既定印象中,跨性別人士彷佛只要經歷了「性別過渡」(gender transition),便能像蝴蝶化蛹,一切問題迎刃而解。然而,正如跨青籌委Ming在《明心見性》新書發佈會上所說:「性別過渡不是由A到B便從此幸福快樂,這種變化是持續不斷,且沒有既定劇本的」,跨性別人士在這過程中的焦慮不安並非如外界想像般那麽容易消解。

2023/07/1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在瑞士,人們對LGBTQI越來越開放,但威脅和仇恨性犯罪行為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在一個對LGBTQI人群持越來越開放態度的社會,同時仇視行為卻在上升?對此粉十字組織的赫格利表示,仇視LGBTQI的人在社會上還是佔少數。「近年來社會上越來越大的接受程度也招致了一種反對情緒,而且目前這種情緒還非常高昂。現在,在電視上和政治討論中,對同性戀的可接受性和人權的質疑,又開始被公眾所接納。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了更多的仇視行為。」

2023/07/03 | 張博丞

韓國社會近六成反同,首爾同志大遊行場地遭基督教團體搶走,台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到場聲援

LGBT在相對保守的韓國社會中,仍不受待見。韓國有59%的民眾反同,在有接受調查的G20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尼。有韓國人表示非常羨慕台灣已通過同婚法案。台彩協會成員美克今指出,許多韓國同志團體對當地保守的社會氛圍感到絕望,許多民眾礙於社會眼光無法出櫃,甚至不敢參加酷兒活動。台灣具備長年的同志運動和同婚法案歷程,可以透過國際交流分享台灣經驗。

2023/06/28 | 洪瑩霏

美國緬因州眾議會表決通過「性別肯定照護」法案,造福青年跨性別者

美國國內對性別肯定照護的反對聲浪不斷,許多州制訂禁令限制相關醫療行為,LGBT青少年族群的權益恐遭剝奪。美國主流醫療協會紛紛表態支持性別肯定照護,認為此項醫療行為在臨場上適合成年人與兒童。對此,未來美國政府的後續政策與權衡,將影響全美跨性別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