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跳樓

跳落是指從高處的窗戶、陽台或屋頂,或懸崖、水壩或橋梁等危險位置跳下,它是一些國家常用的自殺方法,許多國家都注意到自殺式橋梁,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南京長江大橋和美國的金門大橋,其他著名的跳樓自殺地點包括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和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在這些情況下的非致命嘗試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包括癱瘓、器官損傷和骨折。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MC HotDog致歉歌曲〈樓下的房客〉未經同意引用漫畫改編,朱德庸接受道歉但不願授權

漫畫家朱德庸昨日回應,他接受熱狗道歉,但他並不想在這種情況下授權,過去他所有作品授權如電視劇、音樂劇或其他異業合作,都是與合作方經過詳細規劃而成,目前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方式,是他不希望的。

2022/11/19 | 姜冠宇

台灣兒少自殺防治的基石,不是樓不要蓋高,也不是中秋烤肉別讓孩子買煤炭

台灣被問到青少年自殺率,那個衝動形成原因是什麼?這些都才是民眾需要知道的東西。再說一次,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那些樓不要蓋高、不要中秋節烤肉讓孩子有機會買煤炭,其實不會抹消自殺的可能。

2022/11/16 | 李芯

高樓數量和跳樓輕生究竟有沒有關聯?民團質疑搞錯重點,衛福部心健司長:被斷章取義

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表示,隨著台灣這10年來工業化、商業化的發展,家庭支持力道降低,兒童、青少年到青年的自殺率緩步上揚。「這5年大家可以看到,青年、青少年的自殺率有突然增加,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

2020/06/14 | 法操FOLLAW

法律如何認定「凶宅」?房客自殺,屋主能求償嗎?

法律上如何認定「凶宅」?若房客自殺讓房屋變凶宅,屋主能如何求償?

2020/03/03 | Kayue

灣仔駱克道大叫「有人迫人跳樓」的男子後來如何?

在網絡上,不時有些影片隔一段時間後重新浮現,由於並非人人看過及記得相關資訊,總會有部分人誤以為是新影片而協助傳播,今次事件是個很好的例子。

2018/06/27 | Alvin

中國受辱少女跳樓身亡 冷血旁觀者「怎麼還不跳」被拘留

不能僅從道義上譴責冷漠的圍觀者,這些人是否刺激了李姓女子最終跳下、是否妨礙了警察和消防人員的救援,可能涉及嚴肅的法律問題。

2017/04/08 | 李修慧

「霸凌致死」被河蟹成「跳樓身亡」 四川學生死亡案引發萬人示威

家屬認為,受害者身上也多處傷痕,決不是跳樓死亡。有消息指出,趙姓學生遭鎮長與派出所所長的兒子等五人,索要「保護費」不成,慘遭霸凌毆打致死,事發後對方打算給錢私了。

2017/04/08 | 李修慧

「霸凌致死」被河蟹成「跳樓身亡」,中國四川學生死亡案引發萬人示威

家屬認為,受害者身上也多處傷痕,決不是跳樓死亡。有消息指出,趙姓學生遭鎮長與派出所所長的兒子等五人,索要「保護費」不成,慘遭霸凌毆打致死,事發後對方打算給錢私了。

2017/02/22 | 李修慧

遭檢方搜索隔天跳樓身亡,新北市地政副局長留下遺書「我沒拿他們的錢」

聖文因案被檢調約談,疑似被指控收了別人的錢。他在跳樓前留下遺書,說自己「沒有拿他們的錢,但又沒有辦法多說什麼,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對大家很抱歉。」

2016/05/27 | 藝趣談 Art Uncovered

再見!中環裡的「他們」

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展覽《視界香港》即將結束,31個雕像無聲無息地來訪,不知不覺地離去。

2015/11/19 | TNL香港編輯

不是自殺別報警!英藝術家人型雕塑危立高樓:「一件關於人如何克服極端處境的作品」

2012年,在里約熱內盧展出前48小時,6個政府旗下的大廈臨時宣佈退出展覽計劃,導致團隊不得不立刻尋找替代建築。「這簡直是一個噩夢,」Antony Gormley在上月接受SCMP訪問時說,「不過『視界』正是一件關於人如何克服極端處境的作品。」

2015/11/19 | TNL香港編輯

不是自殺別報警!英藝術家人型雕塑危立高樓:「一件關於人如何克服極端處境的作品」

2012年,在里約熱內盧展出前48小時,6個政府旗下的大廈臨時宣佈退出展覽計劃,導致團隊不得不立刻尋找替代建築。「這簡直是一個噩夢,」Antony Gormley在上月接受SCMP訪問時說,「不過『視界』正是一件關於人如何克服極端處境的作品。」

2015/04/23 | Sid Weng

網路霸凌遍及全球:歐盟發起網路安全日、美國催生反霸凌法…其他國家怎麼做?

網路受害者常因而遭同儕排擠,不被群體接受,導致深深孤獨感和社會隔離感。這些人更容易有低度自尊和抑鬱症,而學校時期遭霸凌的影響也都會持續到成年。

1950年證據法令 Beat Bullying Mor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Bully Free Montana Act Chloe Madeley Cindy COFACE Columbine High School Criminal Justice and Courts Bi Cyber Security Agency cyberbullying Doordarshan Facebook GOA Google IFFI INSAF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T Act Jamey Rodemeyer Lady Gaga Line McAfee MySpace Pavan Duggal Rutgers University Steve Bullock Twitter Tyler Clementi Yaacob Ibrahim Yahoo YouTube 人權 低度自尊 保護令 修法 兒童 全印電視台 刑事 刑事司法與法庭法案 刑責 印度國際影展 即時通訊 反霸凌立法 取笑 口誤 台灣 同儕 同志 名譽毀損罪 告訴乃論罪 國會 女主播 女神卡卡 孤獨感 安華 家庭組織聯盟 密蘇里州 尊重 州長 年輕人 影片 批評 抑鬱症 推特 新加坡 新澤西州 期刊 果阿省 校園霸凌 楊又穎 模特兒 歐巴馬 歐盟 民主黨 民事 法辦 漫畫家 煽動 猥褻照 異議分子 研究 研究指出,網路受害者 社群網站 科倫拜高中 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局 網路安全日 網路法 網路霸凌 網路騷擾 緬甸 總統 美國 臉書 自卑 自殘 自殺 色情報復 英國 英國精神病學 蒙大拿州 蒙大拿無霸凌法案 觸愛網路健全服務 言論自由 謾罵 谷歌 資訊科技法 跳樓 輕生 通訊及新聞部長 關注網路安全網 防止騷擾法案 隱私 雅虎 雙重人格 霸凌 青少年 青少年暴力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