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

躺平、躺平主義是2021年開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流行的網路詞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與其上班不如「上香」,中國年輕人寺廟求神佛受關注

綜合陸媒及社群網站評論,有觀點認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也有網友點出,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青年求職難興起自嘲的「孔乙己文學」,官媒試圖帶風向導回「正能量」挨批

孔乙己是魯迅1918年筆下的一個讀書人,他知道「回」字的四種寫法,卻考不上秀才,又不會營生;他不拖欠酒錢,卻偷書度日。相隔逾一世紀,這樣一個可悲的知識分子,卻深深擊中了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痛處,自嘲成了現代版孔乙己。

TNL+ 2023/01/20 | 讀者投書

《蛋黃哥大冒險》:雞蛋破殼以後,如何面對時代的集體絕望

我們如果生而像一隻雞蛋般尷尬的處境,應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人生?最舒服的方法當然是躺平,等待腐敗或被吃掉。蛋黃哥一早已經看破蛋生,明知生而為蛋被送到廚房之中,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吃掉,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掙扎? 無論是水煮還是生吃,他都無所謂了。如果有所謂,又能怎樣呢?

2023/01/06 | 香港文學生活館

《方圓》「Meta/元」對談二:閱讀或書寫——作為另類的抗衡

書寫本來便是尋找虛擬世界的過程,給自己帶來慰藉或者其他,不論有沒有讀者。如果你的故事寫得吸引的話,讀者就像在玩VR一樣,投入到你所建構的小說世界。對我來說,一般VR的成本效益遠遠不及我們創作一本好的小說。在某些時間,總有些人會提出一些新潮流。但當我們回到最基本,其實我們一路以來書寫,就是在尋找可以改變的可能。

2023/01/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官員躺平心態出現「逃逸式辭職」現象,網友自嘲被剝削「人礦」,中共急封殺敏感詞

「人礦」在今天則更多被網友用於對其自身調侃和對個人命運的比喻,意思近似「屌絲、牛馬」,即一種被他人支配,看不見希望和意義的人生。網友表示,「人礦」是指「讀20年書、還30年房貸,養20年醫院」,從生下來就是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人。也就是各種被剝削、壓榨套取利益,最後還被買賣人體器官的終極「韭菜」。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清零政策與審查機制澆熄熱情,中國年輕公務員考慮辭職「潤」出國

中國僵硬的政策導致公務員必須執行錯縱複雜的規則,一線工作者成了「出氣筒」和「減壓閥」。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任務,例如黨史學習、宣傳部門組織的意識型態課、反腐部門的法紀輔導班。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上台以來,這些內容在整個中國都越來越重要。

2022/12/28 | 德國之聲

為了實現經濟反彈,習近平決定讓全中國百姓「早點陽、全面陽」

在擺脫清零政策前,中國政府以「為人民生命負責」為由,實現了嚴酷防疫措施。而現在,突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全面「躺平」,以致於世衛組織都開始擔心,如此發展是否會給全球再次帶來災難。人們不僅要問,習近平領導的共產黨到底在對誰負責呢?

TNL+ 2022/12/28 | 李少民

歷史重演?中國「躺平式解封」,正在複製三年前的「武漢病毒」危機

北京傳出的消息是:大批的人們呈現新冠病毒陽性。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人的症狀並不是像官方所說的如普通感冒一樣,他們並不僅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肺部也感染並受到嚴重損害。這些感染的人,有很多死亡。包括我的一位在北京的朋友,年僅66歲,感染後死亡。

2022/1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街頭直擊:帝都躺平不再熱鬧喧嚚,民眾幽默自嘲成了大俠「楊(陽)過」

北京人裡,雖然有人在醫院裡、藥房前罵罵咧咧。但在發燙的體溫下,仍然不失幽默,不但勇敢承認自己染疫,更勇於自嘲及分享染疫心得。像是夫妻倆陽了就是「雙氧水」,三個人陽了是「三羊開泰」,全家陽了且都發燒則是「烤全羊」,整個辦公室的人都陽了則是「羊圈」。

2022/11/18 | 德國之聲

煽你七個巴掌改成五個,中國人民還得對「躺平防疫」的政府感恩戴德

中國「清零」防疫政策正在逐漸鬆動。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包括北京四通橋抗議在內的民眾反抗是中共當局在「堅持不動搖」中動搖的主要原因。

2022/11/16 | 德國之聲

中國多地取消全員核酸檢測改採「20條」,「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否有所鬆動?

中國官方公佈了進一步改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20條」之後,多地政府和國外使領館陸續取消或暫停全員核酸檢測。外界關注,「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否將有所鬆動?

TNL+ 2022/11/05 | 躺平青年

【逆滲透中國】「盛世中國」表象背後的三個關鍵詞:內卷、躺平、精神內耗

我們應該感謝這三位不惜犧牲自己和家族的前途,來向大眾展現一場生動的上層生存圖鑒,沒有他們,我們可能連大觀園的門都摸不著。稱呼他們小丑,有失敬意,他們其實是隱藏在小丑面具下的真英雄。

2022/10/29 | 精選書摘

《躺平,是我的權利》:一定要捍衛自己做「廢物」的權利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遭遇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你有一個選項是「後退一步」:允許自己暫時停止向前的腳步,成為一個短暫的「廢物」。所謂「做短期廢物」,其實是讓我們學會「自我接納」。

2022/09/07 | 綠學院

地球沒救了,躺平是不是一個好策略?三個我看到的綠色產業職場趨勢

躺平是個集體的社會現象,成因相當複雜,後續產生的效應值得密切觀察,不過如果你對歷史熟悉,我們倒是可以藉由下面的綠色產業職場趨勢預判,幫助你思考你接下來可以採取的策略。

2022/08/14 | 歪脑|WHYNOT

不追責苦難與拒絕躺平的「二舅精神」,顯然是中國政府所願意看到的

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不平等持續擴大的當下,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選擇「佛系」和「躺平」,這是讓政府感到憂心忡忡的事情。也因此,宣傳機器一直在尋找國民「沒有躺平」的證據,告誡大家「不要躺平」。

2022/06/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小紅書報告:宜居城市「北上深」出局!中國近9成「00後」欲換個城市生活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指出,「00後」出生在經濟高度成長與網路興盛的時代,「他們要生存,但更要生活」,以往以「北上廣深」為首的階梯型城市體系被打散,城市被建構成一個平行體系。「選擇一線大都市不一定是想要加入內卷,選擇安逸的小城市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躺平」。

2022/06/10 | 梁敏萱

缺工時代|有解法嗎?除了低薪問題,總體獎酬也要改變

青年求職率下滑是近10年來的趨勢,除了少子化影響,新世代求職的觀念也正面臨巨大的轉變。薪水不再是唯一、更重視工作自主性,這場勞工與雇主的對抗,究竟誰能堅持到最後?

2022/05/22 | 馬光廷

【書評】《The Subplot》:向歐美讀者介紹當代中國小說,「耽美」題材反映中國年輕人「躺平」的集體意識

Walsh表示這些新生代的中國文學著作,正是了解中國未來動向的關鍵指標,有心認識中國的西方讀者較容易接觸到上一輩作家的作品,進而對中國的印象就停留在落後貧窮的時代,其實中國文學隨著社會變遷也急遽的轉變,所以閱讀新生代作家也是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