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15萬士兵 vs. 1940年代迫擊炮:委內瑞拉與蓋亞那領土之爭,凸顯兩國軍力懸殊

巴西戰爭學院地緣政治學教授卡孟納指出,委內瑞拉的武裝部隊是南美洲裝備最精良的武裝部隊之一,與蓋亞那相比,無論是人員或設備,委內瑞拉占更大優勢。委內瑞拉國家武裝部隊成立於1810年,目前有12.5萬至15萬名現役軍事人員,其中包括2.5萬至3萬名國家警衛隊員。軍隊配備坦克,戰鬥機和防空系統。

2023/11/10 | 《思想坦克》

邪惡軸心上演一齣齣「魔幻現實」,全世界離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已不遠了

中國為貫徹「疲美戰略」策劃了所謂新三大戰役,自2022年初點燃歐洲戰火、本月點燃中東戰火後,吾人已可見此一模式正逐步趨於完全兌現。縱使當前國際社會各方仍未說破,還沒掀落外交層面上罩著的細紗,但顯然各方皆已心中有數。

2023/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Politico》:中國提供俄羅斯大量軍民兩用裝備,足以影響俄烏戰事

種種資料顯示,北京雖然呼籲和平,但卻利用提供足以為俄羅斯帶來實質影響的軍民兩用裝備,不斷逼近不提供俄國武器以免遭受制裁的紅線。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專於中國國防與外交政策的首席分析家李愛玲(Helena Legarda)表示:「這非常清楚顯示,中國雖然宣稱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中立角色,實際上卻正在支援俄羅斯。」

TNL+ 2023/07/11 | 湯名暉

烏克蘭戰爭產生的國內壓力,西方與俄羅斯哪一邊會先崩潰?

西方國家內部對於烏克蘭的支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有衰退,但是又得避免過度加碼而刺激俄國走向極端,內外壓力的來回之下,西方國家在安全承諾上有仍有顧慮與分歧的意見,俄國則期盼戰事延長造成西方國家內部的意見更為分裂,西方國家與俄國誰越能承受內部壓力,恐怕才是衝突長期化之下的決勝關鍵。

2023/05/30 | 德國之聲

烏克蘭大反攻是澤倫斯基最後一次機會,並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

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不僅對烏克蘭帶來了災難,而且給整個西方陣營帶來了戰後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幾個月的發展表明,普亭領導下的俄羅斯在其戰爭能力上已經達到極限。而烏克蘭的大反攻將什麼時候到來?對全球的安全格局甚至中國的台灣政策有何影響?

2023/04/11 | 方格子vocus

日本擬推「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提升友軍安保能力,首批國家可能有誰?

目前日本政府首波考慮的OSA項目是提供菲律賓可以用來監視中國在南海軍事活動的雷達,馬來西亞、孟加拉、斐濟這3個國家目前也在首波考慮名單當中。可以看出目前日本主要的重心是擺在印太地區,來箝制中國。

2023/04/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傳台灣將對捷克軍購DITA自走砲車,學者:若屬實將是陸軍精準武器的最後一塊拼圖

軍方現行的155公厘榴彈砲、M109A2老舊,且不符合現代戰爭需求,砲兵的戰術及硬體改革迫在眉睫,外傳將對捷克軍購同樣是155公厘口徑的DITA 8輪自走砲車,以及可望搭載國造雄昇及雲峰飛彈的12輪大型野戰飛彈車等兩項軍備。

2023/0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瓦格納傭兵親述戰場經歷,進退都死路一條,陣前脫逃遭鐵鎚爆頭處決

俄羅斯私人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兩名前戰士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享他們在烏克蘭東部戰場上的可怕經歷,還說若有人在戰場上退縮,就會立刻被指揮官槍斃。

2023/01/20 | 德國之聲

【專訪】日本數位大臣河野太郎:面對中國擴軍,鄰國有必要採取措施

作為西方重要工業國家,德國和日本都面對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的難題。而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還面對更直接的安全挑戰。《德國之聲》電視採訪了正在柏林訪問的日本數位大臣河野太郎。他還曾在內閣擔任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

2022/12/16 | 德國之聲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軍備有多差?運氣好的話,士兵在聖誕節前能得到一雙新襪子

「只能進行兩天的密集型戰鬥——聯邦國防軍的彈藥儲備也就這麼多了」。近日,有關德國軍隊令人擔憂的現狀上了德國媒體頭條。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後,德國政府計劃用1000億歐元對聯邦國防軍進行現代化改造。但似乎只有很少一部分資金真正到位。

2022/11/11 | TNL 編輯

美國4億美元軍備援助烏克蘭:首次提供4套「復仇者」以防俄軍無人機

美國日前再援助烏克蘭4億美元的軍用設備,至今美國已援助近186億美元,本次不僅與西班牙合作增加鷹式防空系統的數量,還首次提供復仇者防空系統以及探針飛彈,澤倫斯基感謝美國人民的協助,直言「距離勝利更近了」。

TNL+ 2022/10/05 | TNL國際編譯

捷克民眾發起「給普亭的禮物」募資計畫,募得130萬美元買「T-72復仇者戰車」送烏克蘭軍隊

該募資計畫同時得到了捷克國防部,以及烏克蘭駐布拉格大使館的認可,捷克國防部長切諾秋娃(Jana Cernochova)更直接在推特上發文諷刺俄羅斯,其表示「捷克民眾給10月7即將迎來70歲生日的普亭,買了一份『相當合適的禮物』。」

2022/05/13 | 德國之聲

烏克蘭戰爭改變台海戰略思考,台灣人能否像邱國正說的一樣「奉陪到底」?

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俄羅斯在烏克蘭踢到鐵板,而這場發生在歐洲的戰爭也令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加速改變應對中國武力威脅的戰略思考。

2022/05/12 | TNL國際編譯

美眾院壓倒性通過398億美元援烏法案,國防部長奧斯丁:削弱俄羅斯無法再謀劃此類軍事行動

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已做好長期援助烏克蘭的準備,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也宣稱,若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以失敗收場,便有機會降低其領導層欲侵略其他國家的可能。

2022/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普亭出兵,大夢初醒:德國改變戰後外交思維,擴充軍費捍衛柏林圍牆倒塌後的世界

普亭悍然出兵烏克蘭,讓德國這個歐陸經濟大國彷彿久夢初醒,突然覺悟堅強的戰力才是歐洲和平的前提。再不強化國防,投資「硬實力」嚇阻獨裁者,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歐洲好不容易建立的自由民主恐怕不保。

2022/03/08 | 德國之聲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北約到底還能做什麼?

北約外長再次聚首布魯塞爾,討論烏克蘭戰爭及其後果。美國代表布林肯也與會。問題在於,事到如今,北約到底還有哪些手段可使、還有哪些行動可能?

2022/03/02 | 霧谷晶策

烏克蘭頑強抵抗遠超出俄羅斯預期,是否會逼得普亭不得不動用核武?

德國的軍援政策、國防預算的轉彎,標誌著德國在國防政策的改變。而這項改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來自俄國侵略烏克蘭,為德國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即便德國55%天然氣供應來自俄國,也使其不得不轉變長久以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