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使用CL-20大幅提高援烏彈簧刀無人機的破壞及殺傷力,在打擊戰車和其他裝甲車輛有更好效果,激發外界對擴大應用所謂威力最強「非核炸藥」的興趣。
未來國艦國造量能將持續擴大,尤其IDS原型艦9月下水測試後若一切順利,2025年交艦後,接下來後續將有數千億規模的後續潛艦製造計劃,對台船將是一大商機。對此鄭文隆說,他當然希望政府能繼續下單,除了以改善財務為出發點,也有留人才的考量,希望能把這段期間一起打造潛艦的團隊留住,「量能不要流失、設備不要閒置」。
鄭文隆指出,台灣現已具備潛艦自主設計能量,且台船擁有包括彎板機、電焊機等硬體設備,他希望未來人員不要流失、設備不要閒置;「這批800多人的團隊,不要像當年經國號戰機做完後散掉了」。言談間透露出鄭文隆對後續量產規劃,表達出憂心。
台灣軍方人士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證實此事,並指出中科院不是主動參與評核,SIPRI的評核資料來自營業額等公開資訊,中科院上榜是政府推動國防自主的成果。根據SIPRI的資料,業內百大軍工企業在2021年的銷售額度達5920億美元,實際上比2020年成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