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

輔導(Guidance)具有輔助引導之義,此詞最早是用來指稱職業輔導或學校輔導工作,隨著輔導專業的發展,發展出諮商(Counseling)和輔導(Guidance)的分別,比如美國諮商學會(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最早是叫做美國人事與輔導學會(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1983 年改名為美國諮商與發展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2則改為目前的名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2 | 蜂鳥出版

《療傷之旅——與你一起經歷喪親之痛》:解開有關哀悼的迷思

我們不需刻意埋藏對亡者的記憶,或逃避觸碰關於亡者的話題。因為有時候透過其他人口中可以知道更多關於亡者的生活逸事、被欣賞的地方、為他人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藉此更立體認識我們的摯愛。

2023/05/23 | 大銀

訪問120位哀傷輔導案主,十句最令人受傷害的「安慰說話」

一位喪偶妻子,她的丈夫去世後,她聽了很多客套的安慰話,但大部份都已經忘記了。相反她深刻記得有一位長輩在靈堂前握着她的手誠懇的對她說:「你也不要太傷心了,多年來他一直都沒有付出對家庭的責任,試過賭錢欠債,又試過暴力對待你們,他對你們這麼差,死了還好啦!」

2023/04/01 | 讀者投書

就算學生求援,也只會換來學校用更多「輔導」來持續教師霸凌

作為一位家長,對小孩在校遭遇教師霸凌深感不捨,對因霸凌而輕生深感痛心。然作為一位教師,身處教育第一線,長期觀察、經手校園霸凌實務,對此案件實感漠然,因為此事在此類學生身上,實屬必然。此必然也影響到教育部統計失真之問題。

2021/12/20 | 讀者投書

洪孟楷:裝設「防捲入裝置」不只保障用路人,大型車駕駛更能避免小意外釀成大悲劇

增添防捲入裝置,目的不只是保障用路人,更也保障大型車,不讓小意外釀成大災害。而相關的獎勵及輔導辦法,也更能夠增添大型車配合裝設的意願,讓新規定不會只是一昧的處罰、也不是一昧地要增加業者成本。

2021/06/04 | 精選書摘

《文藝少女的矽谷進擊》: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學到,擋在渴望之前的人就是我自己

事後回想,我一直遲遲不敢要求當Academic Advisor的原因,應該就是害怕像上述那位女博士生的反應。我知道在她心中,我連英文都沒有那麼標準、也沒有像她一樣花那麼多年鑽研英國文學甚至在高中教過書,憑什麼跟她一樣能夠輔導學生的學業?

2021/05/27 | 讀者投書

居家隔離使得家暴比率上升,學校該如何提供關懷?

在疫情之下,許多父母可能是管教時親子互動的張力升高,不經意失控並非故意要施暴,需要關懷的重點在於父母是否感覺困難或焦慮不安,透過引導父母表達自己的困難,協助父母了解自己的焦慮來源,而非直接的詢問和指責。

2021/02/21 | 精選書摘

《允許自己選擇愛》:我不是來定罪行的,而是一名想陪他度過難關的輔導員

不管我的個案是大人或小孩,我都會告訴他們:你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這樣的生命走起來會比較有力量。

2020/12/11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大專院校自殺防治的難題:為何「導師」難以參與輔導工作?

許多導師便容易覺得自己功能無法發揮,面對到學生有情緒困擾時又覺得很慌張,所以將期待放到諮商中心的身上,或者委託系助教處理,但諮商中心還是會期待導師發揮功能,雙方在這樣的情形下不斷拉扯。

2020/11/27 | 廣編企劃

「新創新北‧零距離」成果展,體驗新創產品、感受滿滿的創意能量

新北市積極招募及培育新創團隊,今年也首次推動「新北市青年創業群眾募資輔導計畫」,針對「科技與設計加值」、「社會與地方創生」、「文化與內容發展」三大領域新創團隊專案進行群眾募資,期待團隊經由專業的集資輔導和諮詢服務,並藉群眾力量將夢想具現化,從新北往更大的世界舞台前進。

2020/11/20 | 讀者投書

補足輔導人力是「錯把馮京當馬涼」,絕對無法解決校安問題

建立並強化各校實質的三級關懷網絡體系,培養師生的自救、救人的素養,方是治本;補足輔導專業人力,只是治標。

2020/10/14 | 樹洞 - TreeholeHK

理解自殺傾向人士及兩個實用溝通技巧

面對自殺傾向者的時候,請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不要指責他們自殺的想法。要知道,當一個人決定要自殺時,他定必已經承受很多痛苦,並感到沒有人可以幫助他。

2020/09/05 | 楊孝文律師(律小編的法巢)

判決「緩刑」就沒事了嗎?國家可不是吃素的

受緩刑宣告雖暫時不用執行刑罰,但仍要付出相當代價,千萬別以為有了緩刑就自在逍遙,若不能安分守己、履行義務,也不要以為國家是吃素的!

2020/09/03 | 樹洞 - TreeholeHK

如何化衝突為成長?淺談家庭治療的3大入門要點

以家庭治療的角度來看,衝突可甲雙方都運用自己的固有溝通模式與對方溝通引導。然而,衝突不但不心然會破壞團隊,反而可以是讓整個團隊成長的好機會。

2020/08/19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藍鯨遊戲」及其背後的自傷行為,教師與家長該如何理解與介入?

發跡於俄國的「藍鯨遊戲」掌握了心理機制,讓受害人徘徊於巨大痛苦與自傷之間,即使藍鯨遊戲在台灣沒有傳開,但學生的「自傷」現象卻長期是學校輔導工作的大敵,當我們周遭的人有此行為時,該如何理解和介入呢?

2020/05/05 | 廣編企劃

新北青年創業群眾募資輔導計畫開跑,幫你實現創業夢

為鼓勵創業參與度,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率先導入群眾募資輔導計畫,藉由專業顧問協助培植新創團隊推動產品或服務計畫,將創意夢想推向全世界。

2018/04/14 | 讀者投書

強化台灣納保法,避免雞排伯悲劇再發生

財政部未能督導稅務員依法行政,不僅造成雞排伯悲劇,還陷全國上萬名稅務官員於誤蹈法網之困境,必須立即行動以解決此困境,不該用「愛心辦稅」口號來敷衍。

2017/11/22 | 精選書摘

《我在少年中途之家的日子》:以結果論來斷定孩子們的成就,極其不公平

實務經驗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對於觸法少年大都不友善,除了社會價值中對觸法少年的負面標籤與烙印外,許多原本有心想協助觸法少年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大眾,往往也因輔導時間不夠或者是受挫經驗太多而退卻。當觸法少年鼓起勇氣,幡然悔悟,卻在嘗試改變的過程中屢屢受挫,找不到正向經驗,因而再次回到當初觸法的原生環境中,甚而更強烈地反抗社會規範,用以平復自己被社會傷害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