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輝達

NVIDIA(Nvidia Corporation,/ɛnˈvɪdiə/;中國大陸譯為英伟达,臺灣與香港譯為輝達),創立於1993年1月,是一家以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GPU)為主的無廠半導體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克拉拉,位於矽谷的中心位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5 | 精選書摘

《輝達黃仁勳》:關於「少年」的成功十堂課,第一點就是「慾望與野心」

黃仁勳如何繼蘋果公司賈伯斯、電動汽車馬斯克之後,成為新起的現象級企業家?如何高瞻遠膽贏在起跑點?並擁有超越英特爾與超微的組織管理,以及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關鍵。本書一一解析!

2023/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AI界兩大重量級人物是遠房親戚,蘇姿丰得喊黃仁勳表舅

《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學者米勒(Chris Miller)說,他最初也對此感到驚訝,但就其他方面而言,看見兩位台裔成為晶片業的核心人物並不奇怪,「台灣雖離矽谷很遠,但實際上,全世界沒有哪兩個地方在家庭、商業、教育關係連結如此緊密」。

TNL+ 2023/11/01 | 楚焱堯

中國查稅要你「知難而退」,郭董會藉藍白合下車嗎?我反而認為他會獨立參選到底

中國在這時候宣布查稅,筆者認為會適得其反,因為更增加「郭董下台」的困難性,同時為了避免被美國歸類為「中國商人」,因此可能反而促使郭董不得不參選到底。但是未來在登記之前,找到「正當理由」退選,筆者認為也還是可能性之一。

2023/11/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美擴大AI晶片輸中禁令,輝達1621億中國訂單恐不保

美國這項新措施涵蓋輝達、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的大部分高效能AI與數據中心晶片。中國企業必須仰賴庫存,使用更多的較不先進晶片,或找其他變通辦法。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在上週一份報告預估,使用輝達2017年推出的性能較低V100晶片,將導致訓練AI系統的成本增加30%,這是因為需要更多晶片,也因此更耗能。

2023/10/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限制高階晶片出口中國,多家中企搶在禁令前下訂單,輝達市場恐遭華為取代

最新一期《財新週刊》報導,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分析,這次新的管制文件最大的影響,首先是輝達等美國公司不能再用變通辦法向中國銷售高算力晶片,其次是加大限制中國公司的先進晶片流片(通過一系列製程的試生產晶片)。相較於2022年版美國的晶片限制令,當時雖然也是要卡中國的算力,但市場還有一些迂迴空間,這次則是「堵漏」。

2023/10/23 | TechNice科技島

朱楚文:科技大廠從AI大戰打到自研晶片,最終都得看台積電臉色?

輝達AI晶片會缺貨其實也不能全怪輝達,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產能沒辦法跟上也是一大原因。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曾說,當下AI晶片短缺問題主因是CoWoS先進封裝產能不足,預期一年半後技術產能才可以趕上。所以最後關鍵還是要看台積電,因為各家自研晶片後,能不能真的做出來、如期拿到貨,都要看CoWoS先進封裝產能臉色。

2023/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擬擴大對中晶片出口管制,王美花:間接影響台廠,輝達:可能被迫遷出某些國家

半導體業觀察家相信,美國若禁止AI晶片輸中,中企將力圖補上這塊市場真空。華府最新動作將中國兩家晶片新創公司:壁仞科技和摩爾線程打入貿易黑名單。壁仞和摩爾線程皆由輝達在中國的前員工創立,據信是中國生產替代輝達晶片的優先候選者。被打入所謂的實體清單恐讓這兩家新創公司難以伸展,因為這將使他們無法取得台積電或其他使用美國設備的晶片製造商生產的晶片。

2023/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出席鴻海科技日,黃仁勳:攜手鴻海打造智慧工廠推動AI革命,蔣尚義:半導體製程接近摩爾定律極限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18日現身鴻海科技日活動,並宣布將與鴻海合作打造智慧工廠,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革命,加速全球產業的數位化。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18日表示,看好印度和日本電動車市場未來發展,鴻海集團有51項電動車計畫在台灣、北美、印度、東南亞以及中國等市場進行,達到接洽商談以上階段的項目有23項,與14家全球客戶密切合作。

2023/10/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擬擴大禁止對中出口輝達高階AI晶片,含弱化版本A800及H800

《路透社》報導,這次新規定為了涵括更多晶片而修改管制範圍,輝達的A800及H800晶片將受到影響。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美國高階官員指稱,新規定將限制輝達A800和H800晶片的出口。

2023/10/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法說會10/19登場:AI晶片供需和封裝技術CoWoS產能進展,勢必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台積電先前預期,今年美元營收將減少10%。法人推估,台積電第4季美元營收可望較第3季再成長,並登上今年營運高峰。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說,台積電對明(2024)年營運展望,包括訂單承接狀況,以及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力道預估,將是市場研判明年產業景氣的重要指標。

2023/10/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黃仁勳出席美半導體協會年會分享人生哲學,透露不戴手錶才能更專注於當下

華美半導體協會年會晚宴現場也有許多優秀學子,一名學生代表向黃仁勳提問關於領導人的特質,他則再次提到近期常說的「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我會經由一連串思考的過程來推論、進而做出決策,不會直接給答案」。

2023/10/02 | TechNice科技島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其實台灣雖稱科技島,不過一直以來都是著重硬體為主,對於軟體不甚著墨,如果在台灣想靠軟體吃飯,也會發現拿到的薪水不比硬體工程師,但只要移動到美國矽谷,就會發現驚人差距,軟體工程師吃香,薪水逼近千萬大有人在。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近兩年最大IPO案:安謀交易首日市值突破650億美元遠高於目標,聯發科投資2500萬美元取得0.05%股權

英國晶片設計大廠安謀(ARM Holdings Ltd)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14日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交易,按首次公開募股(IPO)來看,目標市值超過520億美元,為紐約近兩年來最大IPO案。軟銀集團(SoftBank)旗下的安謀交易首日股價收漲近25%,使其市值突破650億美元,遠高於目標市值。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拍板以不超過1億美元策略性投資安謀,有助未來在邊緣運算發展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分析指出,台積電是晶圓代工廠,主要客戶為晶片設計廠,需要相關的矽智財(IP),而安謀生態系相當關鍵且全面,台積電入股安謀,對於台積電強化生態系,以及未來製程技術發展都有加分效果。此外,未來AI發展,可預見邊緣AI運算滲透率拉高,劉佩真指出,邊緣運算是安謀的強項,台積電入股安謀,也有助台積電未來在邊緣運算的發展。

2023/09/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時代雜誌》評選AI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唐鳳、黃仁勳、李開復入列

這份名單分為4大類,分別包括領導者(Leaders)、創新者(Innovators)、塑造者(Shapers)及思想家(Thinkers),唐鳳名列塑造者類別。名單包含許多全球知名人物,例如人工智慧公司xAI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聊天機器人ChatGPT研發公司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以及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