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8/13 | 莊貿捷 「政黨-媒體-網軍」一條龍,側翼如何搞爛我們的國家? 許多國家的側翼網軍利用政黨、政府的資源,以不公平的手段,和中立客觀的媒體競爭民眾的注意力,使得專業的記者所查證報導瞬間化為泡影,此後再吸納大量社會資源,讓大眾在錯誤的事實上,用上大半心力追逐偏離事實的議題,這就像癌細胞讓新聞從業人員日益疲敝。 側翼 網軍 More... 媒體 中央廚房 沉默螺旋 輿論 極端意見 側翼網軍 甘地 媒體素養 2023/06/20 | 方格子vocus 不能就這麼算了:如果為了公平,那就應該公平 Metoo的現象並不是訴諸司法,卻是大眾輿論,然而,至少最低程度我們也該做到「公平」,至少要對等對待任何一方,該留下空間讓被指控方有說話空間,同等對待他的答辯。畢竟初衷不正是在「公平」嗎?因為,資訊匱乏情境下的判斷,永遠都是魯莽的。 性騷擾 性侵 More... metoo 2023台灣me too事件 #metoo 輿論 司法 受害者 加害者 2023/02/09 | 精選書摘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跟「平均值」比較沒什麼意義,要就跟最巔峰的自己比 與別人比較之後發現自己不如人時,你肯定很沮喪吧;相反地,當發現自己贏過別人時,就會有點開心。這就是人類會有的正常反應。因為你希望「贏過別人」,所以低於平均值會感到不安,高於平均值就覺得放心。然而,再沒有什麼比跟「平均值」做比較,更缺乏實質意義的事了。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More... 枡野俊明 禪 比較 平均值 輿論 統計資料 生活智慧 好人面具 人生智慧 2022/11/06 | 德國之聲 習近平時代的「內參」沒人敢寫真話,但勤讀內參的毛鄧有做出正確決策嗎? 習近平控制下的「內參」品質堪憂,訊息繭房如何讓他做出正確決策?時評作家長平認為, 無論「內參」盛衰,它都無法治理出一個現代文明國家。 中國 內參 More... 內部參考 輿論 領導人 毛澤東 鄧小平 習近平 新華社 黨媒 2022/11/04 | 德國之聲 習近平打造一言堂,供黨內高層閱讀的「內參消息」也失去參考價值 中共官僚體制內帶有神秘色彩的「內部參考」消息,曾是上層領導和體制內人士獲取「敏感」訊息的來源之一。但在習近平高威治下,這一「利器」已漸失其警示和諫言的作用。 中國 中共二十大 More... 中共 二十大 習近平 言論自由 網路審查 新聞自由 內參 內部參考 輿論 媒體 新華社 人民日報 黨媒 官媒 2022/10/17 | 廣編企劃 Sponsored 誰能告訴你真相?是臉書上的KoL還是你自己? 在媒體與社群工具大行其道的時代,每個人都握有發言權。然而來自不同角度、未經證實或政治正確的言論,常常會讓事件更加曖昧不清。而原本想尋求真相的閱聽者,在有心人士操弄帶風向之下,更可能不明就裡淪為打手。 罪後真相 張孝全 More... 陳昊森 電影 輿論 媒體 影劇 TNL+ 2022/06/23 | 劉威良 海德堡台灣華語文中心性騷擾疑雲,有誰願意聽聽嫌疑人的說法嗎? 大家同情受害者,是人之常情,並且也確實有許多發生這類權力性騷的爭議點,大家可以理性討論,但在法官未審判之前,請不要潑糞,因為這些言論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個人名譽嚴重受損,而身受被霸凌之害。 德國 毀謗 More... 性騷擾 海德堡 未審先判 輿論 人格謀殺 2022/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的啟示:抗敵意志強化不對稱戰力、電力續命打響全球輿論戰、台灣須大力提升「數位韌性」 由於電力等基礎設施未被全面摧毀,讓澤倫斯基得以透過網路發起全球輿論戰。過去這兩年內,台灣某種程度宣傳戰打得並不差,政府亦正盤點改善台灣基礎設施的弱點,從軟硬體等層面提升數位韌性。 宣傳戰 輿論 More... 電力系統 澤倫斯基 烏克蘭 演說 數位韌性 俄烏戰爭 俄羅斯 不對稱戰力 認知作戰 2021/12/24 | TNL特稿 向「蕾神之槌」輿論交鋒取經,分析認知作戰的10個攻防關鍵 以「蕾神之錘」的交鋒為例,營造認知不只文筆好,實際上已經布局多年,並以掌握了各種有利的「形勢」才出擊,已經做到了孫子兵法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認知作戰 輿論 More... 蕾神之錘 王力宏 李靚蕾 資訊戰 宣傳 2021/02/06 | 傅紀鋼 專訪「雞排妹」鄭家純:受害者講出來的瞬間,也救了他們自己 「雞排妹」鄭家純說:「我好歹算是有話語權的人,如果連我都不敢講,那還有誰敢講?如果我變成千夫所指的大壞人,那我就認了。如果加害者們不再那麼猖狂,那很好。就看反對性騷擾的人能不能出來帶風氣,讓它成為一場運動。」 鄭家純 雞排妹 More... 性騷擾 翁立友 藝人 職場性騷擾 受害者 輿論 身體自主權 炒作 鹹豬手 演藝圈 性侵 2020/12/04 | 精選書摘 《失控隧道》小說評析:為什麼我們做為群體時會成為「傻瓜」,而以個人身分登場時又會成為「狼」呢? 《失控隧道》是尖銳的,是疼痛的。蘇在沅作家為我們展現出了韓國社會新的悲劇,並以此向我們提出沉重的問題。作家的用意很明確。因為你與我的「骯髒欲望」造成了「社會性的他殺」事件,闔上這本書每個人的心情都會變得很沉重。 失控隧道 我們都是沒有露臉的殺人者 More... 蘇在沅 小說 電影 朴珍英 韓國 社會安全網 輿論 正義 2020/11/29 | 傅紀鋼 單親媽媽判死案:眾人皆曰「殺之」,「以命換命」可能成為台灣的另類流行病 單親媽媽撐了七年,撐到心理生病,然後怪她怎麼不好好做「網路業務」的工作?她不見得適合,更不見得能跑到業績。眼前每天就是需要錢,罵她又能怎樣?她自己被判死刑也甘願,最後只希望前男友對她還有愛,那也許是她最後的精神寄託,卻也被認為是死不悔改的理由。 民憤 公審 More... 道德 小孩 輿論 民怨 死刑 單親媽媽 小孩 單親 道德譴責 個人主義 2020/11/15 | 傅紀鋼 「失業保全打小孩」是暴力犯罪,但「社會性抹殺」的輿論就不暴力嗎? 新北市一名保全因為被解雇,心情不佳,到體育場掌摑一名男童,被民眾壓制後送警。這個新聞乍看只是一樁暴力事件,套上個「人渣」標籤即可結案,背後卻是社會的縮影。 失業 社會 More... 輿論 保全 公審 標籤 失業保全 暴力 更生人 犯罪 犯人 霸凌 2020/02/14 | 精選書摘 關於中國的輿論,我們應了解什麼? 即使並不情願,中國政府現在也愈發將公眾輿論視為一種需要認真對待的政治和社會力量。 中國 言論自由 More... 新聞自由 輿論 國際輿論 輿論壓力 網路輿論 中國36問:對一個崛起大國的洞察 2019/11/28 | 薛憲修(Johnny Hsueh) 被迫害的飲料:哥倫比亞奇恰酒與啤酒的假新聞戰爭 在那個只靠口號、耳語、海報、資訊不流通的時代,這些在現代觀念中明顯反智的宣傳,卻造成了極大的轟動,成功刺激了貧困中下階層脆弱的心理,喝奇恰酒成為一件丟臉下流的事。 奇恰酒 Chicha More... 哥倫比亞 啤酒 假新聞 輿論 環大西洋小學堂 2019/07/04 | Lo's Psychology 走向極端必定是壞事?談「群體極化」對社運的影響 帶有既定想法的人因應其他成員的附和而趨向極端,使立場更加強烈、聲勢更為浩大,這或許會加劇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心理學 群體極化 More... 社運 極端 去個性化 網絡世界 輿論 group polarization 幫港出聲 蘋果日報 立場 反送中 逃犯條例 逃犯條例修訂 修訂逃犯條例 反送中 2019/03/26 | 李秉芳 上千名台政大學生拒看中天,無國界記者:台灣是中國「假新聞」主要目標 報告中提到許多海外的華語媒體被收購後,過去曾批評北京政府的都「轉向」,例如台灣的《中國時報》2008年被親中的「旺旺集團」收購後,徹底改變編輯路線。 無國界記者 無國界記者組織 More... 中國 台灣 假新聞 假消息 不實言論 旺旺中時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蘇啟誠 關西機場 輿論 言論自由 中天新聞台 中天電視 中天 台大 政大 遙控器 電視 2019/01/06 | 何中尉 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先逐層檢示「打、裝、編、訓」 過去長年來,我們的科層體制沒有獲得這樣的授權空間,沒人敢自行開火,所以我們就是給對岸文宣、政工人員當成靶板的命,什麼經驗也學習不到,還逐漸被敵軍看破手腳。 心戰 政戰 More... 群眾戰 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