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

辯論是指對某個議題或主張,以言語為主要方式,為分辨不同立場之正確或優劣而進行的一種爭論方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2 | 讀者投書

第76屆WHA四大重點:台灣入會案何時審查?重點議程「全民健康覆蓋」是什麼?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76)將於2023年5月21日至30日間召開實體會議,並將透過WHO網站即時轉播 。本文將介紹本屆大會四大重點,包含全民健康覆蓋、衛生緊急事件的新倡議、健康福祉議題與台灣入會案的最新進度,並列出轉播時間與議程,讓讀者可以即時關注本年度大會的討論動向。

2023/04/13 | 賴詩涵

徐巧芯邀費鴻泰辯論遭拒,自辦政見發表會談國民黨世代交接,自詡「非綠大聯盟」先鋒

徐巧芯為爭取國民黨黨內初選立委名額,力邀對手費鴻泰進行辯論,但遭到拒絕。但徐巧芯不但沒有灰心,還將辯論會改為政見發表會,在網上直播,會後開放網友提問,充分展現她身為年輕世代的靈活戰力,並再度呼籲國民黨盡快完成「世代傳承」。

2023/03/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350萬人上街示威反年改,馬克宏強渡關山、缺乏社會對話手段引爆怒火

節目主持人雨果說,政府提出的數據沒有錯,勞動人口確實減少、退休人士增加,活的時間也更長,所以無法像20年前那般支付年金。「這是可以辯論的,說不定可透過延長繳付保險分攤金或其他方式,但無論如何需經過辯論。」雨果強調,改革可以討論,政府法案也不全是負面,但強制通過法案的手段令人不滿。

2022/11/07 | TJ

【關鍵眼中盯】台北市長辯論會黃珊珊講出最漂亮的金句,卻也反映出勝負的關鍵與隱憂

在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言辭交鋒的眾多金句裡,我選出三位參選人「最重要」的話,代表他們不說出口的戰術、被忽略的施政哲學,或是勝敗的關鍵和隱憂。看看這樣的解讀,跟你所想的是否一樣?

2022/10/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不滿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批死刑存廢,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要求面對面辯論

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在10月10日發佈一篇名為《新加坡怎麼了?》的文章批評新加坡的死刑制度。他提到,新加坡的死刑處決頻率不斷上升,是該國在世界聲譽上的污點。對此,新加坡內政部在22日回應布蘭森的文章,並邀請他到新加坡與內政部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展開辯論。

2021/11/15 | 精選書摘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為了駁倒對方,叔本華的「辯論筆記本」記錄了哪些詭辯技巧?

何謂「生活駭客工作術」(Life Hack)?就是透過每天生活中細微行為的調整,長久下來將產生極大變化。那些你以為的天才,就是用這些方法,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2021/11/15 | 吳瑟致

首場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方論點沒有太多新意,但民眾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程度仍有限

綜合四大公投案的正反方意見,確實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支撐各自立場的論點,其實這些都早已在各輿論平台及媒體有所討論,反而沒有太多新意可言。然而這也是當前台灣推動公投的問題所在。

2021/11/11 | 張宇韶

公投立場從「四個同意」變成「兩同意兩尊重」,國民黨已嗅出社會輿論的轉變

本來,打破推定的正方應該負擔舉證責任、清楚說明政策變動的需要性、可行性或損益比,提出一套符合需要與手段之間的邏輯的根屬性觀點。但可想而知,正方在資料不周、欠缺專業背景下,最後必然變成價值性宣傳甚至佈道式宣講的內容、變相的道德勒索。

2021/09/07 | 陳偉佳

朱立倫在黨主席辯論會中主打「承擔」,可能為自己挖了更大的坑

搭配朱立倫辯論的公開說法一併觀察,朱立倫絲毫不認為換柱他有責任,常僅能無力的回應「過去錯誤不用每次都重提」,而整場辯論交鋒下來,朱立倫也始終避談他個人究竟參不參選2024總統的疑問。

2021/09/04 | 李秉芳

國民黨魁辯論:張亞中赴京談和平方案,卓伯源要邀習近平訪台,朱江兩人怎麼談兩岸關係?

4位參選人在第一次電視政見辯論會上聚焦在兩岸關係,並且都提到了「九二共識」。朱立倫表示要以連胡五項願景、九二共識基礎推動兩岸交流;江啟臣認為兩岸以原汁原味「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破冰;卓伯源則具體表示,如果他當選黨主席,一定會邀請習近平到台灣進行「兩岸和平之旅」,展開海峽兩岸的政黨高峰論壇。張亞中當場幫其他候選人複習九二共識,並要跟北京談「和平備忘錄」。

2021/08/20 | 方格子vocus

【影評】《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右翼與左派的激烈交鋒,一場震撼人心的辯論會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的「傳說辯論會」深刻地體現了許多值得辯證的命題。右翼同時是天皇主義擁戴者的三島由紀夫,與左派運動、激進的東大全共鬪成員,在各執立場與理念迥異的情景下,交出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辯論會。

2021/07/2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與「正常人」莎莉.魯尼的聊天紀錄(上):擅長以文字描繪社交世界,這與她喜歡沙林傑有關

如今,莎莉用自己的文字,精準捕捉、剖析屬於千禧世代的社交世界與人際關係。「不是我從我的作品中,寫出真實的個人,而是我實際居住的社會讓我做到這一點。」莎莉說道。

2021/04/29 | 張宇韶

在野黨不要陷入「為反而反」的迷失,應提出替代方案而不是搞爛一場比賽

國民黨的策略並不是做為理性的監督者,不在價值共識中成為進步改革者,多數時刻陷入「為反而反」的迷失,甚至在正方立場的矛盾中游走,其目的只想讓對手難堪、搞爛一場比賽或是遊戲規則。

2020/11/08 | 精選書摘

《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二部】》:面對言語攻擊,莊子會建議我們針鋒相對還是保持沉默?

莊子的思想重點之一,就是要讓許多人間真正的問題回歸事實層面,大家各自安於自己的天命與本性,然後照實際的生活去發展。任何要說的話,不過只是用以表達個人的知、情、意,如果別人有不同意見也該互相尊重。

2020/10/24 | 黎蝸藤

美國大選辯論會(上):原本能逆轉選情的首次辯論,被川普自己搞砸了

川普何以這次對拜登咄咄逼人呢?這是一種刻意的強攻戰術,川普也意識到疫情死了這麼多人,自己不可避免地有責任,有點「心虛」,因此只能通過這樣的「搶攻戰術」,先用氣勢「嚇唬」住拜登。沒想到得出來的觀感如此差。

2020/10/13 | 精選書摘

《難以勸誡的勇氣》:現代人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我們會認為自己的「觀點」就是「現實」

看待他人不同的觀點,核心重點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他對這件事情有感情,是他人背後的情緒、感情跟經驗,就算與我的看法、觀念不同,但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的情緒、感情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