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迷因

迷因(英語:meme,發音:/miːm/,中國大陸稱為模因),又譯媒因、覓母、米姆、瀰、文化基因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0 | 高重建

9GAG推出「MEMECOIN」市值逾十億港元,我怎樣看迷因幣?

在9GAG的MEMECOIN推出之前,除比特幣以外,我從來沒花錢買過meme coin,也是基於類似的邏輯,不是我看扁所有meme coin,更不是全都看成騙局,只是我並非它們所主張的文化的一部分,僅此而已。Meme coin承載的就是文化,如果我並非由衷認同這份文化,了解不深就去買,那就是投機。投機也沒有不可,只是我很少做而已。

2023/10/11 | 廣編企劃

韓國動畫《淘氣小企鵝》(Pororo)如何席捲全球?不斷改良升級的背後動力為何

從此篇出發收集韓國IP策略經驗,甚至可作進一步個案研究(case study),以韓國經驗整理成要點,並在文章末端探討台灣可學習的方向與延展性。特別能夠在跨界到動畫影集上給予台灣更多影視產業從業者想像空間。

2023/09/09 | every little d

頹廢系天才歌手Joji:「哈林搖」的創始者,曾是迷因網紅,一認真唱歌就刷新Spotify紀錄

年僅30出頭的Joji被不僅在Youtube上有多支觀看次數破億的MV,還曾以Filthy Frank、Pink Guy等自創角色發不搞笑影片,難以捉摸的多種人設令人感到相當好奇。如果你對Joji還不甚熟悉,本次,我們整理了幾個與他有關的有趣故事,與大家一同深入認識這位受到Z世代喜愛的音樂新星:

2023/08/22 | 精選轉載

《山道猴子的一生》角色源自「Wojak」網路創作,這種迷因文化為何容易引發共鳴?

像《山道猴子的一生》這類型的創作,其實是屬於「wojak」流派系列,最早可追溯自2010年一個德語網站。「wojak」影片透過社會底層的角度描寫各種屬性的角色所面對的現實,以及內心負面造成的處境,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TNL+ 2023/08/03 | 三酸柑遊子(野人)

這個社會需要更嚴肅看待「颱風」:都市人的迷因盛宴,卻是鄉下人的生存挑戰

我們這些鄉下人,假如不能演出颱風登陸狂掃、駭人的殘垣斷壁、煽情的崩潰痛哭來滿足媒體和觀眾,在網路論壇上,佔據版面的必然是颱風假預測、迷因和搞笑段子。希望政府和媒體可以更加覺察,這是一個需要稍微嚴肅一點的社會議題,在報導上平衡一些,在民情上體恤一些,試著找出有困難的人們,傾聽他們、幫助他們。

2023/08/02 | 方格子vocus

《芭比》官方推特跟著網友起鬨「芭本海默」,意外在日本引發「拒看」公關危機

日本推特社近期接連出現「#不要芭本海默」的推文,發生什麼事?原來有網友翻出《芭比》電影的美國官方推特帳號回應了網友們的「芭本海默」創作。讓這個原應屬於網路社群上的「芭本海默」迷因,成了受到官方帳號注目、推廣甚至是背書的「梗」。究竟迷因出了什麼問題,甚至引發公關危機?

TNL+ 2023/07/28 | TNL特稿

「芭本海默」如何成為好萊塢救世主?分析現象級行銷案例背後的迷因文化

《芭比》和《奧本海默》調性所營造的「反差萌」,讓大家有了個性上的展演空間,同時也塑造出屬於觀眾獨有的反差萌。這是很簡單的概念,如此,也必須介紹長年以來,廣受網路粉絲歡迎的迷因角色,也就是時常與紅藥丸文化脫不了關係的「Alpha男性」,以及往往象徵硬漢性格的網路男人「Sigma男性」。

2023/07/28 | 丁肇九

「芭本海默」意外引爆熱潮,但一開始原本只是華納的復仇計畫?

刻意讓風格迴異的電影或專輯在同一天發布對撞搶聲量,是娛樂產業行銷行之有年的手法,但「芭本海默」卻和過去有點不一樣——隨著上映日期接近,許多觀眾竟都打定了「我全都要」,而且要一天看兩部,問題只在先看哪部好。這樣的演變,相信不論《奧本海默》或《芭比》的片商都是始料未及的......

2023/06/11 | 丁肇九

三款GPT的腦洞應用:酸民鬼打牆模擬器、「庸見」推文機器人、迷因圖文轉換鍵

AI發展日新月異,由OpenAI延伸的各種服務,除了能幫你想文案、整理資料,也充滿許多莫名其妙的應用。例如用一句話自動產生迷因圖、到指定Twitter推文留下看似有道理的廢話等等,本文將介紹三個腦洞大開的人工智慧應用,第一個就是號稱能「讓你不再依賴AI」的酸民模擬器:haterGPT。

2023/04/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涉嫌外流五角大廈機密文件,美國21歲空軍國民兵遭FBI逮捕

FBI則表示,旗下幹員在麻薩諸塞州北狄頓(North Dighton)一棟住宅進行經過批准的執法活動,並已執行逮捕。根據FBI聲明,FBI從上週開始積極追查線索,「今天的逮捕行動說明我們持續致力指認、追捕背叛我國信任和危及我國安全的那些人,並追究他們的責任。」

2022/1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阿根廷3比0勝克羅埃西亞晉級冠軍賽,梅西罕見發火成迷因周邊商品熱燒

梅西坐鎮的南美勁旅「潘帕斯雄鷹」阿根廷在卡達世界盃4強賽3比0輕取「格子軍團」克羅埃西亞,贏得決賽門票。而鮮少在球場發火的梅西日前賽後受訪時對鏡頭外的荷蘭球員發火怒飆「你在看什麼?笨蛋?閃遠點」成網路瘋傳迷因圖,如今也成為阿根廷熱門商機,各式周邊商品因應推出。

2022/11/12 | 方格子vocus

《鏈鋸人》與《新世紀福音戰士》乍看風馬牛不相及,所引起的現象背後成因卻意外類似

描繪少年成長的作品很多,但強調「灰色」的少年漫畫並不多——因為這其實反而是青年作品的特色。《新世紀福音戰士》應該不用多說,無論是新版、動畫原版還是漫畫版,其實都在談論這件事;但《鏈鋸人》呢?我覺得電次本身的迷茫感在少年漫畫是非常非常少見的。

2022/10/31 | 《思想坦克》

從「迷因救國」到「迷因誤國」,反映知識分子對論述環境劇烈變化的內在焦慮

對於文化霸權的爭奪,自古以來就是政治鬥爭的常態,不因呈現形式的改變而有所轉移,倘若知識分子仍有淑世之夢,就不應該在新型態的文化霸權爭奪戰當中作壁上觀,因為嫌惡而將職責拱手讓人。

TNL+ 2022/06/25 | 拾元

【電玩老司機】艾爾登Dua郎,杰哥不要!從五個迷因一窺《艾爾登法環》的魅力

某種程度上,《艾爾登法環》幾乎成了2022上半年,除了烏俄戰爭和強尼/安柏世紀官司之外,最熱門的網路關鍵字。以下介紹五個迷因,讓讀者感受法環的魅力。

2022/05/04 | TNL 編輯

你可能用過她的GIF圖:世界瘋傳的迷因女孩過世,網友呼籲重視精神問題

「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GIF作者已經過世。這太可悲了......16歲,她還是個孩子」 推特上大批的網友哀悼波西的死,表示「無論是76歲的賈德還是16歲的波西,精神疾病都是真的,自殺的念頭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需要好好關注這個國家的精神問題」。

2022/04/27 | Abby Huang

世界首富用440億美元買下推特,阿根廷鄉民高喊「馬斯克,下一個買我們吧!」

伊隆.馬斯克買下推特的成交價 — 44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阿根廷人所熟知的:它幾乎和阿根廷積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的債務一致。由於這樣的相似性,阿根廷推特上的迷因爆發。

2022/03/18 | 精選書摘

史迪芬平克《理性》:為何人類身為有理智的動物,卻能接受陰謀論、假新聞、偽科學?

想瞭解怪異信念為何吸引人,最後一個關鍵是將信念放在顯微鏡底下好好觀察。演化並不只作用在身體和大腦,還會影響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