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通勤

通勤是和製漢語,指從家中往返工作地點或學校地點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14 | 梁敏萱

【圖表】TPASS通勤月票使用人次破千萬,北中南最常搭哪種大眾運輸?

公路總局最新統計顯示已經有超過千萬人次使用月票通勤旅遊,你也買了TPASS公共運輸通勤月票嗎?你會用來搭什麼大眾交通工具呢?我們整理各生活圈數據,來了解究竟大家都搭什麼大眾交通工具。

2023/07/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廣州市嚴格控管電動自行車,年輕人不滿改乘電動輪椅上街

這些廣州年輕人坐著電動輪椅穿梭在馬路上,有的上下班,有的去逛街吃飯,還有人刻意坐著電動輪椅去搭地鐵,更有人號召一同在路上以電動輪椅競速「賽輪椅」。

2023/03/23 | 精選書摘

《平衡心態》:身邊住的若都是薪水較高的人,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時間是我們擁有的資源裡唯一不可再生的。這就是我們為何該珍惜時間。如果我們因為薪水很高而選擇一份自己痛恨的工作,那就是用珍貴的東西換取不一定會改善我們生活的東西。若想自己的健康達到最佳狀態,同時還能活得最快樂,你必須謹記這一點。

2023/0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遠距辦公有違「人際互動」企業初心,星巴克下令員工進公司

《哈佛商業評論》日前一份研究指出,遠距辦公是「二戰後工作型態最大的變化之一」,管理者和員工對於這種辦公模式的看法分歧,例如前者認為居家上班降低生產力,後者卻感到生產力大幅增加。研究顯示造成兩者想法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通勤時間」; 員工心理上認為不用通勤會提高生產力,但是管理者更在乎員工一天內完成多少工作。

2022/11/23 | TNL 節目部

騎機車跟搭捷運通勤,省的真的是錢嗎?|又!賈芯文S2EP8

比起搭捷運一整年總花費21,120元,就算用使用1280的月票優惠,也都還是要花15,360元,騎機車上下班,一整年的油錢大概會落在5000元以內。光看油錢,騎機車好像真的比搭捷運便宜。但是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少計算很多隱形花費。

2022/11/08 | 李秉芳

民進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提「1200首都通交通月票」,賴香伶:好政見歡迎大家仿效

民眾黨籍的桃園市長候選人賴香伶今天也透過新聞稿表示,她早在8月就提出桃園應與雙北整合1280月票無限次搭乘政見,張善政9月底跟進,如今選前十多天鄭運鵬才仿效提出。她歡迎藍綠大黨仿效,但請各陣營務必落實承諾,過去中央態度消極,現在交通部應儘速出面協調整合。

2022/11/03 | TNL 編輯

國1汐止邊坡坍方,南下八堵到大華系統「紫爆」,高公局長:確定週五下班無法恢復通車

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過去兩天接連發生邊坡滑落,高公局為此封閉五堵入口跟國1南下五堵至汐止主線,受此影響今日上午還不到7點,汐止區多處平面道路已車滿為患,部分路段堵塞。另在今日上午近8點,國1南下八堵-大華系統、大華系統-五堵均呈現紫爆。

2022/03/02 | 讀者投書

原鄉婦女的空間正義(下):位置偏遠交通不發達,原住民的「醫療可近性」問題亟待解決

因為原鄉地理位置偏遠以及交通不發達,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使原住民高齡者缺乏醫療照顧。又因應原鄉在地老化之在地照顧之情況,原鄉老人雖然普遍可以到附近的部落文化健康站,接受老人日托照顧的服務,但是不一定能接受到醫療資源的服務。

2022/03/01 | 讀者投書

原鄉婦女的空間正義(上):身為一位原住民職業婦女,我的移動經驗是如此疲於奔命

對我這個原住民職業婦女的通勤者來說,上班提早出門、下班回家晚歸已是日常生活。如果我的職場與移動經驗是這樣疲於奔命過來的,那麼其他原住民女性的移動經驗呢?

2022/01/24 | 林嘉俊醫師

【圖輯】你在通勤時會使用耳機嗎?為了保護聽力,如何避開公車內最吵的地方?

台灣的大眾交通工具平均音量大概是75到80分貝,如果要聽得清楚,耳機音量很常調高到85分貝以上。要注意的是,長期處在85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容易造成聽力損傷。

2021/06/12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在家工作反而更疲憊?原來「通勤」是一種儀式感,協助我們在「兩種生活」間切換

儀式就像一種摩擦,可以讓我們放慢速度,進而開啟更專注的一天工作,而隨著台灣也因本土疫情影響開始在家上班,暫時無法回歸以往的上班模式,有什麼辦法能替代通勤所帶來的儀式感?

2021/04/16 |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M

法院認證的台南人小確幸:老翁繞路吃鹹粥,為何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私人行為」?

勞保局主張吃早餐不一定要繞路,A、B、C路線上也有早餐店,但法院認為這顯然是外地人的思考方式,沒有考量台南長者及台南在地人早餐的傳統。

2021/01/13 | 精選書摘

《世界經濟10000年》:19世紀出現鐵路修建熱潮,但美國鐵路卻是赤裸裸的欺騙

鐵路的發展與被稱為工業革命的經濟變遷交織在一起。由於火車引擎需要煤來發動,列車需要在鐵製軌道(後來以鋼鐵製作)上行駛,所以鐵路的發展促成礦業和鋼鐵工業的發展。反過來看,事實上煤炭工業亦激發了修建鐵路的想法。

2021/01/10 | 精選書摘

《何處是兒時的家》:搭普通車通勤的高中歲月,時間緩慢得容許我們耍白爛

在我高中三年的火車通勤歲月中,這些說起來一點都不值得炫耀的蠢事,之所以能夠成立,完全是因為那時我們搭的通勤火車是「普通車」,是最便宜也是最慢的,那時時間緩慢悠長得容許我們耍白爛、無意義的晃盪、恍神、失焦。

2021/01/03 | 健康醫療網

用耳機音量蓋過交通噪音,近年年輕族群「娛樂性聽損」風險提升

過去聽損主因除了先天因素,後天多半與疾病、意外、職業傷害有關。然而現在愈來愈多人通勤時與耳機為伍,捷運及交通噪音,反而使民眾調大耳機音量,分貝高達90,長期下來恐影響聽力。

2020/02/02 | 爵爵&貓叔

【插畫】戴口罩防疫的附加好處

在這兵荒馬亂之際還是有些小確幸,因為許多人戴上口罩,顏值會突然大量提升,以防疫為名,便能順理成章的天天帶著口罩,享受上街時候爆表的回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