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 | 眼底城事 給人「看」而非給人「用」:台灣的公園遊戲場為何都缺乏樹蔭? 林子平教授的研究指出,在樹蔭濃密的公園,大氣溫度會降兩度,體感溫度下降十度,顯示有樹有水的自然生態公園能有效幫都市退燒。以下將針對台灣公園遊戲場缺乏樹蔭的現況進行分析與建議。 林蔭遊戲場 遊戲場 More... 樹木 特公盟 公園 兒童 林蔭 遮陽 綠化 樹蔭 樹穴 2021/02/02 | 眼底城事 如何在都市設計「自然遊戲空間」,讓戶外遊戲成為孩子自由的化外之地? 如果孩子要健康成長,需要遊戲和運動促進成長。身為大人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全球兒童遊戲權倡議團體一致認為,「自然」必須被帶回城市空間中,應該放更多自然元素到人造空間裡。 遊戲 遊戲場 More... 孩子 遊戲空間 特公盟 兒童 戶外活動 大自然 兒童遊戲場 疫情 自然遊戲 公園 戶外空間 2020/04/05 | 巷仔口社會學 放鬆互動空間 vs. 照顧工作戰場:反思台灣遊戲場改革的親子友善目的 遊戲文化鼓勵不同親職想像的群體彼此對話,尋找共識的基礎作為遊戲場的規劃方向;而在親子參與的過程中,聆聽不同立場的媽媽公民,對遊戲場的期待、對遊戲的想像,和對照顧者的自許,進而在遊戲場議題上,彼此以更豐富的視野看待不同的照顧行為,才是培養尊重的遊戲文化的主要工程。 公園 兒童遊戲場 More... 改革運動 兒童權利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遊戲行為 遊戲場 公民參與 密集母職 集體焦慮 2019/08/11 | 眼底城事 推動特色公園和兒童友善城市,養出強壯的「放山雞兒童」 一個社會想要培養富有競爭力、創新力的青壯世代,需要怎樣的環境?是過度保護、希望孩子安靜坐在家看電視,等到有一天孩子開竅,就突然擁有勇氣、創意與強韌心理素質?亦或大人以身作則,拿出承擔的勇氣,提供孩子在日常遊戲空間,有適度挑戰的機會? 戶外活動 遊戲 More... 特色公園 公園 兒童 兒童發展 遊戲場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2019/06/28 | 眼底城事 打破千篇⼀律的公共空間:台北「可遊戲空間」疊圖分析 為什麼要進⾏台北市的可遊戲空間分析呢?為什麼我們需要談論可遊戲的空間呢?不只是因為兒童需要遊戲而已,還要從城市發展與規劃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台北市 遊戲空間 More... 可遊戲空間 公共空間 遊戲 疊圖 倫敦計畫 遊戲場 playable space 兒童遊戲場 公園 公園綠地 2017/06/12 | 精選轉載 【插畫】台灣的小孩,連玩耍也得按照大人的意思 孩子從小養成習慣,被大人監督,要是沒有規定,反而不習慣。連玩耍也得按照大人的意思,這種童年生活真的有夠悲哀。 公園 監督 More... 直升機父母 遊戲場 孩子 遊戲 玩樂 玩樂學習 2016/11/17 | 眼底城事 消失的公園 這幾年因為的工作緣故,接觸許多關於兒童遊戲場的文獻,也參與幾項校園或自然式兒童遊戲場設計和研究案。不可否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遇到這樣的專題時,總能看到強烈對比。而我想起自己當年,比起英國人的童年,好像是關在養殖場的肉雞啊! 遊戲 速食遊戲場 More... 遊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