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

游居者(英語:nomad)或非定居民族指頻繁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的族群,主要包括狩獵採集者(hunter-gatherer)和游牧者(nomadic pastoralist)兩類,但有時還包括提供手藝或經商的非定居民族(比如吉普賽人)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3 | 讀者投書

「一日流浪漢」讓孩子魔鬼變天使?體驗教育,留下的不能只是「害怕」

當孩子不乖在哭鬧,有些家長會說:「你再不乖就送你睡公園」,或「叫警察過來管教你」,背後是讓孩子對挨餓遊民生活的恐懼,以及對警察執行公權力的害怕。然而,體驗教育的目標是引發學習者反⾝性的思考力,非為體驗而體驗,反而引發出「為什麼無家者/遊民/街友不找更好的工作?」的想法。

TNL+ 2022/10/15 | 野人

【野人山海經】需要多少錢才夠生存?在玉里租下老房子之前,我決定過一段時間「遊民生活」

我很想用找到房子、結束遊民生活當結尾,然而現實是殘酷。不過在這其中當我失去辦公桌、冷氣房、浴室、馬桶、洗衣機和廚房,孓然一身,只剩一台破車時,我的心裡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TNL+ 2022/10/15 | 野人

【野人山海經】需要多少錢才夠生存?在玉里租下老房子之前,我決定過一段時間「遊民生活」

我很想用找到房子、結束遊民生活當結尾,然而現實是殘酷。不過在這其中當我失去辦公桌、冷氣房、浴室、馬桶、洗衣機和廚房,孓然一身,只剩一台破車時,我的心裡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2022/01/28 | TNL 編輯

加州為舉辦「超級盃」清除無家者營區,抗議者:假消防安全之名實則想讓窮人消失

「NOlympics LA」的成員Annie Powers批評:「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透過體育資本主義、慶祝活動、超級杯或奧運會等其他大型活動,這座城市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適合外來投資者。因此,他們致力於讓窮人消失在街頭。」

2021/12/08 | 精選書摘

《危殆生活》:有著「值得被幫助的貧者」的外型,他們這樣的人在公園的艱苦人裡位階很高

本書以在艋舺公園從事的民族誌為素材、從連帶分析的角度切入,呈現無家者在工作、休閒、親密關係、社交上,如何運用豐富且多樣的連帶,滿足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但是,因為不確定性高的露宿環境、不穩定的經濟生活、社會汙名及歧視、制度性支持的缺乏,使得無家者之間這些豐富的連帶較一般人更顯脆弱。

2021/12/08 | 精選書摘

《危殆生活》導論:「好吃懶做、拋家棄子、孤離悲慘」等刻板迷思外,綿密且立體的社會世界

本書呈現無家者的生命歷程與社會生活實況,更交織了一位研究者的反身性思考,除了描繪無家者的社會世界,也點出善意提供協助的一方應有的反思,同時試圖提出面對臺灣無家可居問題的政策建議與行動方案。

2021/12/03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所謂遊民,不過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市民:「就地安身」是失敗的安置,還是成功的輔導?

十年前,在寒冷的平安夜裡,公權力用冷水柱驅趕遊民,就像這些人不屬於這裡,不屬於這個城市。在那之後,社會開始關注這個議題,許多公民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決定從根本解決問題⋯⋯

2021/10/02 | 劉威良

德國街頭完全沒有流浪犬,因為政府幾乎是把狗當成是車來管理

如果買賣不能禁止,那麼政府就應該考慮流浪犬造成的社會成本,應該徵收如同菸稅一樣的社會捐,來讓購買者意識到買狗行為所存在社會成本,而不是讓買者完全無須負責,想買就買、想丟就丟。

2021/08/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洛杉磯數萬人淪落街頭,市府祭出「帳棚禁令」面臨社運團體反彈

在美國大城市生活的市民,幾乎習慣與遊民共處,懂得分辨哪些區域要繞路而行,不過當公園綠地、海灘湖邊也被遊民占地生活,崇尚戶外生活的加州人也逐漸感到不便,特別是擔憂孩童安全的父母。

2021/06/23 | 潘柏翰

指揮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12,啟動「市場專案」強化6大防疫措施

陳時中表示,前一段時間病例數暴增,導致疫調可能不夠完整,進而延遲了安置時間。其次就是針對確診個案的工作環境、生活圈等接觸者,務必也進行詳實的疫調。疫調若是不夠精確、完整,就難以切斷傳播鏈。

2021/05/25 | 讀者投書

艋舺,吸納一個城市中所有被鄙棄的元素

特種產業、江湖兄弟、遊民等,通常是城市中被鄙棄的元素,但就歷史經驗與現實,這些元素不會消失,且維繫並提供相關人群的生計與需求,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存。

2020/11/17 | 大屏共讀

流星般的家園:城鄉資源落差,屏東無家者面臨著什麼樣的困境?

一視同仁的制度,讓無家者的選擇被侷限了。若制度能照顧到每個無家者不同的需求,看見他們不同的生命故事,更尊重他們的意願,或許潘先生及鍾先生便能夠擁有他們希望的生活樣態。

2020/05/18 | 方格子vocus

「矽谷游牧民族」如何遷移?那些住在溪邊與高速公路上的人

若要探討街友在高速公路邊紮營的現象,就必須追溯到幾年前形成的「矽谷叢林」。這些遊牧民族一路由叢林部落,到今天走上了高速公路,可以分成三部曲。

2020/02/29 | 方格子vocus

一個矽谷兩個世界:街友以兩小時為單位的家──Hotel 22

一位失業多年名叫尼克的父親,帶著一個唸小五的女兒,是Hotel 22的常客。這對父女就這樣每天晚上住在以兩小時為單位的家。

2020/02/11 | 方格子vocus

月租900美元住在衣櫥裡:舊金山的居住浩劫是如何煉成的?

2016年底某個深夜,矽谷東灣奧克蘭市的一個倉庫發生火警。這個倉庫非法隔間租給幾十人長期居住,每人每月收取四百美元到五百美元。大火熄滅後,消防隊員一共抬出了36具屍體。爾後,一堆新的倉庫管理法條出籠。可是問題的根源沒有解決。

2019/12/28 | 精選轉載

【圖輯】「女性無家者」在街頭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貧窮並非單獨存在,而是環環相扣的生命狀態,像阿青與吳大姊,用了一生大部份的時間努力經營家庭,但家卻因故無法成為安居之所,反倒變成吸乾個人心力的黑洞,間接使她們陷入無家的狀態。

2019/12/11 | 方格子vocus

矽谷新職業「巡糞員」,反映舊金山的高房價與街友如廁難題

舊金山(港稱「 三藩市」)除了是全美收入最高、房租最昂貴的城市之外,還是全美街頭糞便最普及的城市,舊金山政府甚至成立了「巡糞員」。這要從高房價、街友議題和令人費解的廁所文化說起。